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重生民国:上海滩电影梦 > 第172章 暗夜盟友

夜深露重,沈洛端坐在书房,窗外的上海滩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中,霓虹灯光斑驳如梦,黄浦江上波光粼粼,却透着一丝诡谲。桌上,一份由地下党递来的租界情报网络图静静摊开,上面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似乎在诉说着隐秘而复杂的故事。

“租界,这座城市的心脏与毒瘤。”沈洛低声呢喃,指尖轻敲着桌面,眼神深邃。

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记,串联起上海滩错综复杂的情报网络。从码头到赌场,从戏院到商会,乃至那些不起眼的小茶馆,每一处都与某个势力或某个人物有关联。而更令沈洛感到不安的,是其中几处节点的名字——吴兆卿、顾俊。两条原本不该交汇的线,却在某些地方奇异地重叠。

沈洛将目光聚焦在地图右下角一处红圈标记:“德和洋行”。此处标注的并非普通商号,而是租界内一个情报中转站。更令沈洛惊讶的是,这里与吴兆卿的名下产业似乎有所关联。

“地下党竟然将吴兆卿列为观察对象。”他双眉微蹙,心头泛起层层疑问。

沈洛深知,吴兆卿表面上是自己的盟友,二人多次合作,共抗顾俊。然而,他并未完全信任这个老谋深算的商界巨头。吴兆卿一贯精于权谋,善于在风口浪尖上游走。若说他与地下党毫无关联,沈洛绝不信服。如今,这份地图的出现,恰似一道无声的警告。

翌日清晨,沈洛带着地图找到苏珈婉。她正坐在一张小圆桌旁,身着一袭素雅旗袍,窗边斜阳洒下,映得她眉目如画。

“珈婉,这次需要你的帮助。”沈洛将地图推到她面前,语气透着一丝凝重。

苏珈婉低头细看,纤长的手指划过地图上一个个标记。她抬起头,眼眸中多了一抹疑虑:“你是怀疑,吴兆卿与顾俊其实私下有所勾连?”

沈洛点点头,随后将自己的推测娓娓道来。从图纸上情报网络的布局,到几处关键点的交叉,他条分缕析,逻辑清晰。苏珈婉却并未急于表态,她端起一杯清茶,轻抿一口,沉思片刻才开口。

“洛哥哥,你认为,如果真有这种可能,吴兆卿的意图是什么?”她的语气平静,似在刻意探寻沈洛的真实想法。

沈洛眼中掠过一丝寒意:“若吴兆卿真与顾俊有联系,那便只有一个解释——他想做上海滩的独裁者,既想吞并沈家,也要利用顾俊的黑帮势力除掉地下党。”

这番话令苏珈婉深感不安。她向前探身,轻声劝道:“如果你的猜测为真,那吴兆卿比我们想象中更危险。洛哥哥,这一步棋必须慎之又慎。”

沈洛点头,却并未答话。他知道,这件事绝不能仅凭一张地图就轻率定论,唯有亲自探查,才能找到答案。而要突破吴兆卿布下的层层迷雾,唯有借助一个人——张铭吉。

张铭吉在沈氏影业中是不可或缺的助手,也是沈洛最信任的人之一。当晚,沈洛召见张铭吉,简要将情况说明,并将地图递给了他。

张铭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仔细端详地图,目光中透出一抹精明之色:“少爷,我曾听闻德和洋行的幕后股东中,确实有吴兆卿的影子,但更多细节,我需要些时间去查证。”

沈洛点点头:“铭吉,此事非同小可。务必小心行事,避开任何可能引起注意的举动。”

张铭吉微微颔首,随后悄然离去,夜色中,他的身影隐入上海滩的繁华灯火。

与此同时,吴兆卿的书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他坐在红木大椅上,桌前摆着一封德和洋行送来的密信。他目光如鹰,扫视着信中的内容,唇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沈洛,你究竟能察觉到多少?”吴兆卿低声自语,语气中竟多了一丝赞许。

然而,他手中的信笺并未完全展露实情。这封信虽然提到沈洛近期的动作,却隐去了更为关键的内容——顾俊已经开始布局,试图借助德和洋行的渠道渗透沈家的生意版图。

吴兆卿将信笺丢进烛火中,望着火焰吞噬纸张,双眼渐渐眯起。

数日后,张铭吉带着调查结果归来。

“少爷,情况属实。德和洋行确实有吴兆卿的股份,而且根据我的调查,顾俊的资金流向中也有德和洋行的一笔交易记录。”他将一份整理好的账册交到沈洛手中。

沈洛翻阅账册,指尖微微一紧。他心中愈发明白,自己与吴兆卿的关系正一步步被复杂的利益牵扯得愈加微妙。

“洛哥哥,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苏珈婉再一次出现在沈洛身旁,声音中透着隐隐的担忧。

沈洛合上账册,眼神中闪过一抹坚毅:“暂时按兵不动。但从现在开始,吴兆卿,不能再完全信任。”

窗外,夜幕低垂,黄浦江上的轮渡汽笛声悠然回荡,沈洛站在窗前,望向远处灯火辉煌的租界,思绪万千。眼下,他不仅要面对顾俊的步步紧逼,更要提防吴兆卿这位盟友暗藏的锋芒。

风起云涌,上海滩的权力棋局悄然翻转。

香港维多利亚剧院外,夜色如墨,然而街头却是一片热闹非凡。各路记者、名流、学者汇聚一堂,等待着电影《无声的呐喊》的首映。这部沈洛一手打造的电影在上海滩掀起热潮,如今更带着炽烈的光芒跨越国界。香港的洋人记者难掩好奇,三三两两地用英语交谈,而穿着长衫的国人则神色复杂,有振奋,也有忧虑。

大门开启,观众鱼贯而入,喧闹声随之沉寂。灯光熄灭,银幕点亮。伴随着略带杂音的音乐,一幕幕沉重的画面映入眼帘:破败的村庄、哭泣的孩童、惨烈的战场……影片深刻地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画面真实得仿佛血液溅到观众眼前。

苏珈婉的哭戏无疑是电影的灵魂。她饰演的女主角是一名为保护家园而献身的教师,其眼中饱含的愤怒与绝望让全场屏息凝神。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席中有人低声啜泣,亦有人捏紧拳头,面露愤慨。银幕上,影片以一段刺痛人心的独白收尾:“我们的呐喊无声,但必将传遍世界!”

电影结束,全场寂静无声,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苏珈婉站在后台,缓缓松了口气,但她的目光仍透着一丝紧张。沈洛从人群中走来,低声说道:“轰动是必然的,但接下来的风浪,也许更加猛烈。”他的声音冷静中带着笃定,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斩断了苏珈婉心头的惶恐。

翌日,《无声的呐喊》成为全城焦点。报纸头版以大篇幅刊载观众的热烈反响。港英政府对此持复杂态度,既因其揭露侵略的暴行而对国际舆论有利,又担忧日本方面的反应。香港各界知识分子迅速响应,一时间关于抗战与救国的呼声更甚从前。沈洛敏锐地抓住了这股热潮,他让手下的公关团队联合港岛的学术界、媒体界,组织抗日电影座谈会,将《无声的呐喊》推向一个更高的舆论巅峰。

会议上,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激动地说道:“这是民族危亡时的呐喊,它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苦难,也让国人明白了必须团结的道理!”

沈洛微微点头,他站起身,目光扫视全场,朗声说道:“电影是光影的艺术,却承载着最沉重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向世界传递真相,更要让我们自己不再沉默。”

掌声再次响起。与会者中,有些人虽未发一言,但脸上的肃穆神情表明他们心中已然掀起波澜。

然而,这场成功也让沈洛成为日军的眼中钉。几日后,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写道:“《无声的呐喊》是一柄刺向我们的刀,小心你的命运。”信笺上的墨迹未干,显然寄信者急于送达。

沈洛的目光冷冽,他将信纸递给张铭吉,淡淡地说道:“封杀的动作只会让更多人关注这部电影。他们封得住剧院,却封不住人心。”张铭吉推了推眼镜,神色凝重地答道:“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会加强安保。”

与此同时,苏珈婉也受到了威胁。一天夜里,她的住所窗户被丢进一块刻有“退出”字样的石头,玻璃碎片撒了一地。苏珈婉站在残破的窗前,面色苍白。沈洛亲自赶来,看到她颤抖的手,不由分说将她拉到书桌旁,点燃一根蜡烛,说道:“珈婉,这只是开始。你要明白,你的演技让多少人感动,就会让多少人憎恨。”

苏珈婉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中已多了几分坚定:“我不会退缩。”

为了保护电影团队的安全,沈洛迅速调动了在香港的资源。他联系了吴兆卿,请他以商界领袖的身份出面协调港英政府提供保护措施。吴兆卿看着沈洛,笑了笑,说道:“你是我见过最倔的年轻人。电影而已,值当冒这么大风险吗?”

“值,”沈洛坚定地答道,“它能点燃希望。”

吴兆卿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终是答应了协助。然而,他话语中的隐忧却深深印在了沈洛的脑海里。

数日后,沈洛出现在一家小型电影院内,这是他组织的一场特别放映,邀请了许多基层的劳动者观看。他站在幕后,注视着那些布满茧子的双手和满是疲惫的面孔。电影播放到村庄被轰炸的场景时,有人失声痛哭,也有人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些畜生,不能放过!”

放映结束后,沈洛走到台前,对观众说道:“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无声者的电影。你们的声音,是改变这个国家的力量。”

观众席中,一位年长的苦力站起来,哑声说道:“少爷,我们这些人,能做什么呢?”

沈洛注视着他,语气缓缓却掷地有声:“从不沉默,哪怕只有一句话,也是一份力量。”

这番话,让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但在场的每个人,眼中却透着前所未有的光。

《无声的呐喊》在香港的热潮,很快传回上海。顾俊对此大为不满,他在家中摔碎了手中的茶杯,咬牙说道:“沈洛,又是沈洛!电影不过是戏子之物,他竟敢用这玩意儿挑起这般风浪。”

一旁的心腹小声说道:“顾少,这次日本人恐怕会亲自出手对付他,我们不妨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顾俊冷笑一声:“好,我就看沈洛能嚣张到几时。”

而沈洛的电影,却如一颗燎原的火种,继续燃烧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