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路上,崭新的路面闪着细密的光泽。经过三个月的修缮,老街终于揭开了新的面纱。每一块青石板都经过精心打磨,既保留了百年踩踏的痕迹,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两旁的骑楼在晨光中投下斑驳的影子,老街特有的烟火气息渐渐苏醒。
钟楼事件后,文物部门介入调查,地下密室的发现让这条老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关注。专家们发现密室中保存的文物价值连城,其中不乏清代商业文书和民国时期的重要档案。这些发现让映月巷在古城保护名录中的地位一下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暖月站在糖果店的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新装的红木橱窗是程屿特意从苏州老作坊定制的,每一个雕花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各色糖果在晨光中闪着诱人的光泽,圆形的、方形的、动物形状的,每一颗都是暖月按照奶奶的配方亲手制作。门前的老式铜铃是从张叔店里淘来的百年老物件,被微风轻轻摇晃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店内,原本斑驳的墙面已经修复如新,但特意保留了一小块老墙砖,上面还留着暖月小时候刻下的记号。玻璃柜台是新定制的,却模仿了老式糖果店的样式。墙上挂着奶奶的老照片,她正在制作棉花糖时的笑容,温暖依旧。
"老板娘,这个桂花糖是传统工艺制作的吗?"一位拿着相机的年轻人好奇地问。他戴着文艺范的圆框眼镜,手里还拿着一本笔记本,看起来是个美食博主。
"是的,"暖月微笑着取出一块淡黄色的糖果,外形精致,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这是我奶奶传下来的配方,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您看这个花纹,是桂花瓣的形状,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能做出来。这个温度的掌控全凭经验,差之毫厘就会失败。"
说到这里,暖月不禁想起学艺时的场景。为了掌握这个技巧,她整整练习了三个月,失败了无数次。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辛苦的日子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太好了,我在抖音上看到你们店的视频特地来的。"年轻人兴奋地说,镜头对准了暖月手中的糖果,"能让我拍个制作过程吗?我的粉丝们对传统手工艺特别感兴趣。"
暖月正要回答,程屿从店里走出来。他今天穿了件浅色衬衫,衣袖挽起,显得干练而亲切:"暖月,李婶来了,说有重要的事。"
穿过熙攘的街道,暖月感受到了老街焕然一新的活力。张叔的古董店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是来参观民国家具修复展的。王大爷的钟表店传出滴答的报时声,几个年轻学徒正认真地听他讲解机芯构造。李记糕点店飘出阵阵桂花香,老板娘忙得不亦乐乎。
李婶的茶馆现在是街上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进门就能闻到龙井的清香,老式竹椅被擦得锃亮,客人们三三两两,品茶聊天。墙上挂满了老街的老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配有二维码,扫描后能听到街坊们讲述的老街故事。茶香与桂花香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
"看看这个!"李婶激动地递过一张文件,手都有些发抖,"文创街区的批复下来了!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办文化集市!这可是咱们老街的大喜事啊!"
暖月接过文件,看到上面清晰的红色印章,一时间百感交集。记得当初为了保护老街,大家费了多少心血。街坊们齐心协力,程屿不眠不休地修改方案,陈总最后关头的支持,还有那个改变一切的地下密室。如今不仅保住了老街,还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了,"程屿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博物馆那边说,地下密室里发现的文物修复得差不多了。下周就可以在街上办展览。"他的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有几件文物特别珍贵,据说是清代商会的印信和账本。"
地下密室的发现是个转折点。那里不仅藏着清代的商业文书,还有大量反映老街发展的历史资料。专家们从中发现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记载,甚至还原了百年前映月巷作为重要商埠的繁华景象。这些发现让映月巷一下成了城市的文化地标。
"要我说啊,"张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学徒,"咱们老街这是时来运转。你看王大爷的钟表店,现在每天都有人来学修表。李记的桂花糕更不用说,订单排到下个月了。"说着,他得意地捋了捋花白的胡子。
确实,自从老街重新开放,各家老店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张叔的古董店开了修复工作室,每天都有年轻人来学习传统工艺。店内的一把百年老椅子成了"网红",不少人专门来拍照打卡。王大爷的钟表店成了"非遗"教学基地,那些老式座钟、怀表的修复技艺终于有了传人。连中央电视台都来拍过专题片,让这些即将失传的手艺重获新生。
"现在最忙的就是暖月了。"李婶给大家添上新茶,笑着说,"不光要管糖果店,还要操心文化集市的事。上次那个直播,听说观看人数突破了百万呢!"
"这不是有程屿帮忙吗?"张叔打趣道,眨着老顽童似的眼睛,"自从他们订婚,程屿可是成了咱们老街的常客。成天跑前跑后,比我们这些老住户还熟。"
听到这话,暖月脸微微发红,低头摆弄着茶杯。自从钟楼事件后,她和程屿的感情突飞猛进。程屿放弃了原来的高薪工作,专门负责老街的建筑保护项目。两人朝夕相处,感情也越发深厚。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刚烤好的鸡蛋卷来找她,那是她最期待的时光。
"对了,"李婶突然想起什么,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政府要把咱们老街的模式推广到其他地方?我听街道办的小张说,上周来了好几波考察团呢。"
"是的。"程屿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已经有好几个城市的代表团来考察了。他们觉得这种保护传统与发展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很值得借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人心,如果没有大家这份守护的心,再好的模式也是空谈。"
正说着,街上传来阵阵锣鼓声。原来是王大爷请来的戏班子在表演。花白胡子的老艺人正在敲打着铜锣,清脆的声响回荡在街巷中。老街现在每周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从传统戏曲到手工艺展示,还有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连老街入口的停车场都经常一位难求。
"快看!"有人指着天空喊道。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一群白鸽从钟楼顶部飞过,在晴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阳光透过它们的翅膀,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暖月突然想起奶奶生前常说的话:老街就像一个会呼吸的生命,只要有人用心守护,它就永远不会老去。以前她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如今,看着眼前焕发新生的老街,她终于懂了。守护不是固守,而是让传统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对了暖月,"李婶神色突然变得严肃,压低声音说,"地下密室的另一个入口,前天测绘组好像又有新发现......"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谈话。陈总的助理匆匆跑来,西装革履的样子在老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脸上的汗水还来不及擦:"不好了,江边工地挖出了什么东西,好像和密室有关!陈总让你们马上过去!"
众人面面相觑。程屿和暖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难道,这座古老的街区还藏着更多的秘密?
暖月望向钟楼的方向,阳光下,这座见证了百年沧桑的建筑巍然矗立。青砖上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而更大的秘密,或许正等待着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