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抗战:传奇医生的谍战生涯 > 第29章 老陈

张秀秀一直在问老陈什么时候能够出院。

陈安仁劝她多让老陈在医院里住几天,虽然老陈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好,但是其实他的身体还是非常脆弱。

“你现在带他离开,他很有可能会患上严重的感染,到时候你还是要送到我这里。”陈安仁在张秀秀第不知道多少次询问之后无奈的说道。

他其实也想让老陈早点出院,自已收治红党本来就是违规行为,更何况自已现在的身份是行动处成员。

这个神秘的病人并没有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直到有一天,陈安仁在检查过伤口之后,宣布老陈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还没有和老陈好好告别,第二天病房里就空无一人。

但是张秀秀还在诊所里若无其事的打扫卫生。

“人走了?”陈安仁问道。

“什么人走了?你好莫名奇妙。”张秀秀白了陈安仁一眼。

陈安仁只能尴尬一笑。

陈安仁并不知道,张秀秀这样的行为是在冒着风险。

地下工作者一旦暴露身份应该立刻转移地点,否则可能会被知情人士举报出身份。

这件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但是张秀秀认为陈安仁的诊所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隐藏点。

首先就是进入医疗场所工作对于不是科班出身的护士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而且许多医生受到民国媒体的宣传对红党并没有什么好印象。

整个上海租界愿意接受红党的医院只有有限的几家,其中能做复杂手术的只有陈安仁这一家诊所。

陈安仁的诊所是有非常高的统战价值的。

以前红党受伤,小伤要送到上海,大伤要通过上海转运到苏联去治疗,这一来一去的时间很多伤员扛不住。

在张秀秀的申请下,上级同意她继续在陈安仁的诊所继续工作。

张秀秀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走私药品。

民国和租界两方面都对磺胺药物管控的非常严格,正常情况下磺胺很难被运去根据地。

而磺胺又不是根据地能够造出来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对于根据地来说磺胺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张秀秀所在的交通运输线就承担着购买药物送到根据地的任务,但是一直以来这个任务完成的都不好。

首先就是价格,黑市上的磺胺价格是正常市场价的三四倍,而且你并不知道对面的卖家是不是真心想去卖药品还是想钓鱼。

张秀秀想借陈安仁这个诊所的身份在正规渠道去购买药物。

陈安仁也有这个心思想去囤积一些药物。

现在药物还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价格,几块大洋就能买到一小瓶,等战争开始之后,一小瓶磺胺药物就需要至少一根小黄鱼的价格。

这是真正的卖的比金子还贵。

陈安仁想趁现在多购买点药物,到时候自已就能够完成资本的积累。

陈安仁知道张秀秀的真实身份,她也就不再去拐弯抹角。

“你想通过我这里买药给红区送过去?”陈安仁对张秀秀的想法有些吃惊。

如果这件事情能干,他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但是这件事情并不像张秀秀想的那么简单。

上海租界所有的药物都掌握在一家洋行手里,陈安仁每次去购买多少洋行心中都是有数的。

洋行肯定希望自已药物的价格越高越好,因为一个药物的专利有效期不过十年左右,等药物有效期结束别的厂商就能随意生产。

但是这和租界政府的利益不一样,租界政府更希望租界内部更加和谐稳定,所以对于药物价格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要求药物价格并不能太高。

所以洋行给诊所平价供应磺胺,但是数量有限。

“并不是我不想帮助你们,实在是爱莫能助。”陈安仁一摊手,很无奈地说道。

张秀秀只好作罢。

但是陈安仁也会稍微帮助一些,但是他并不是单单出于帮助同情红党。

张秀秀和他做出一个约定,诊所剩余的药物她可以按照市场价格的两倍进行收购,这个价格低于黑市价格,但是陈安仁更容易脱手,安全也更有保障。

更重要的是这样自已能够通过渠道进更多的药物。

等淞沪战争开始之后,日军就会截断药物进口渠道,到时候整个上海都没有可靠的药物来源,根本不能再去供应后方。

老陈走后,诊所恢复以前的样子,陈安仁的医术在上海的圈子里越传越广,他的手术开始要排期进行。

陈安仁对这样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的,晚上六点多钟下班,偶尔有个急诊要多给五十块钱加班费用。

可惜1936年并不是是个好年岁。

或许民国的哪一个年头都不是什么好日子。

来上海讨生活的人是越来越多,租界还好出入口都有外国士兵看守,不让流民进来扰乱有钱人的生活。

可是租界外边是人满为患,遍地都是瘦的不成样子的百姓。

下午,陈安仁出租界去拜访朋友。

人在那个地方都要有社交,陈安仁来到上海喜欢上中医,他希望自已能研究中医,将中医中有效的东西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

今天他拜访的朋友在上海开一家骨伤医院,所以他去学习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骨折的。

黄包车走出租界,外边就是不一样的世界。

虽然每天会有捕快进行巡逻,但是街道两旁仍然会有许多乞丐跪地乞讨。

今年蜀地大旱,四千万人经受饥荒。

没钱的只能待在原地等死,有点钱的通过各种手段走出蜀地。

一路不断前行,许多难民来到上海,希望这个民国最繁华的城市能带给他们一线生机。

上海政府也确实尽力了,通过各大工厂和当地的慈善机构,有用的人都被接收进去,虽然日子不好过,但是至少也是一条活路。

可是还剩下许多所谓没用的人。

那些老弱病残就此被抛弃,在街上乞讨为生。

这时候陈安仁听见街边有嘈杂的声音。

定睛一看是一群人围着殴打一对母女。

母亲趴在孩子身上,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包子,包子已经脏了,但是她还是不愿意放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