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三郎东躲西藏,想逃脱游击队的追杀。
刚开始,他身边跟着一群同样穿着白大褂的实验人员,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已身边人越来越少,不是掉队就是被子弹击中。
游击队队员们使用的大多都是东北仿造的三八大盖,射击慢,给了石井拼命逃跑的机会。
可是基地就那么大,石井三郎平日里又那么张扬。
石井三郎平日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居高临下,看下面的劳工拼命干活。
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拉到实验室里,看谁顺眼也是直接拉到实验室里。
所以石井三郎并不知道,所有劳工都把他这个小鬼子牢牢的记在心里,等有机会去报复他。
石井还在拼命逃窜,不知不觉跑到劳工区。
所谓的劳工区其实就是劳工居住的监狱,平日里应该是有重兵把守。
石井三郎跑到这里也是希望得到这里守卫的保护。
但是当他跑进来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这里没有一个士兵。
原来刚刚这里发生了暴乱,劳工在知道外边有人袭击之后,一拥而上消灭掉原本守卫在这里一个小队的士兵。
所以石井三郎此时来到这里算是自寻死路。
“八嘎,你们这群蠢猪,离我远一点!”石井三郎拔出自已的手枪,对准围上来的劳工严厉的叫喊。
“你可也有今天!”刘二柱是一个普通的劳工,自已的亲弟弟被石井三郎带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大家一拥而上,没有打死石井三郎,只是用枪托敲碎了他的四肢,还敲掉他所有的牙齿。
石井三郎此时是绝望的,他痛哭流涕,希望大家能够放过他,给他一个痛快。
但是大家怎么能就这样放弃,纷纷表示一定要给石井三郎好好养伤,等他养好伤再继续这样。
大家选出四个人抬着石井三郎。
从石井三郎嘴里得知游击队已经攻入基地之后,大家决定冲出去和游击队汇合。
很快,基地里枪声就都停止,这也意味着大家全歼了基地里的日军。
赵毅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应该在收拾完之后尽快撤离。
临走之前得知抓到日军头领,于是吩咐一定要保护好这个鬼子,不能让他就这样死了。
刚刚他翻阅了日军的实验资料,只看了几眼就再也看不下去。
虽然资料都是日文,但是里边附上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各种血腥的场面,而实验对象大多都是中国人。
“小鬼子这么残暴,王八蛋。”赵毅空有怒火却不知应该如何发泄。
“报告,我们现在有几百个俘虏,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下面的战士过来汇报。
这些俘虏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游击队现在要尽快撤离,这些俘虏肯定是带不走的。
但是带不走又不能放掉,这些人手上都沾满中国人的鲜血,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
赵毅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他们捆起来交给那些劳工,告诉他们这些人就是拿他们做实验的小鬼子。
于是几百头小鬼子被送到劳工手里。
劳工们也不客气,几个十几个人分到一个小鬼子,拿着以前向他们身上使用的刑具想小鬼子身上使用。
这些小鬼子嘴都被堵上,叫也叫不出来,只能呜呜咽咽,很快就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不过赵毅确实是有远见的,他并不认为直接打死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只是自已出气了,对打击日军并没有好处。
他建议劳工们在处理的时候尽量留一口气,当然就是只留下一口气,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留下。
于是见识过小鬼子手段的劳工们发挥出自已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小鬼子确实就剩下一口气,什么鼻子耳朵眼睛嘴巴都纷纷跟自已的主人说了一声再见。
赵毅潇洒的走了,只留下基地里广场上几百个奄奄一息的实验人员。
赵毅临走之前还是带走几个看起来像领导一样的鬼子,其中就包括四肢被打断的石井三郎。
一起被带走的还有几十箱试验资料,而基地里带不走的东西都被赵毅用在基地军火库里找到的炸药给摧毁掉,确保不能留给后来的日军任何有用的东西。
半小时之后,来自哈尔滨的日军姗姗来迟,看着这样像是地狱一样的场景面面相觑。
但是他们还是很快进去打扫废墟,看一看是否还有有用的东西。
最棘手的就是那几百个被弄残废的实验人员。
这些实验人员如果只是普通的士兵,那么关东军司令部肯定就让他们全体玉碎。
可是这些人都是非常精华的人才,都是从京都帝国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高材生,其中好多人都是医学硕士甚至是医学博士。
于是就像赵毅希望的那样,就算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价值,日军还是花费很大精力去全力救治。
但是倒霉的日本关东军疏忽了一件事情。
因为731部队的保密等级很高,平时也只有石井三郎等少数几个人知道基地的具体情况,所以现场并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研究细菌的地方。
许多士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入危险的污染区域,因为赵毅临走前将所有地方都用炸药炸掉,所以有些地方的病原体出现了泄露。
毫无防备的士兵进入这些地方进行搜查之后,当时没有出现症状,但是很快部队里就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
这又给日本关东军带来巨大的损失,只不过这些损失有多少是不为外人知晓的。
只是当地的空气质量似乎变差好多天,郊外的焚化炉一刻也没有闲着,不断冒出黑烟。
而当地的驻军也出现许多新面孔,这些大多都是从日本国内紧急征召的新兵,怀揣报效天蝗的心愿来到这里。
当然赵毅并不知道这些,因为现在他已经带着部队撤离到苏联境内,他派人将石井三郎等几个俘虏带着所有的实验资料,通过苏联境内送往延安。
赵毅认为,这些资料绝对会给日本的国际形象带来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