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 第124章 决战前昔

“既然他想在这和我决战...”

“那本帅就在这埋了他!”

景和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张蛟整顿兵马,一声令下。

“将士们,踏平平原!”

“出征!”

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成千上百的传令兵跑来跑去,传达命令。各路将领也是大声呵斥,约束军阵。

大军一路行军,密密麻麻人头攒动,乌压压一片,不见边际。

视野尽头,绵绵无尽,漫卷过山川大地。

士卒们身着杂色粗衣,裹着标志性的黄巾,或崭新鲜亮,或脏污破旧,在晨风里烈烈飞扬。

黄巾军上下,披甲率极低,仅仅只有三成。这还是前段时间大败朱翁,缴获了无数军械。

不然更是狼狈,空有数量,却没有相对应的甲胄。

前排的将士手持简陋长矛,木杆粗糙,矛头泛着冷硬的光。

后排的将士虽人手铁器,但刀片生锈,刀口断裂现象比比皆是。

随军的粮草辎重车吱呀作响,老牛吃力地拉拽,车上麻袋堆积,粮草满溢。

偶尔有粮袋破裂,谷物滚落,瞬间被后面的脚步踏碎、掩埋。

军中大旗擎天而立,“张”字醒目张扬,猎猎舞动。各营小旗随风翻卷,引导各部前行。

张蛟勒马登高,极目远眺。望着麾下这漫山遍野的部众,心中豪情顿生。

“传令下去,各营加快速度,保持间距,不可乱了阵脚。遇敌之后,听我帅令行事,敢擅自行动者,军法处置!”

传令兵们得令,策马穿梭于各营之间,呼喊声此起彼伏。

一时间,大军步伐加快,脚步声、车轮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愈发嘈杂喧嚣。

黄巾军的探马频繁往来,不断将前方消息报与张蛟。

“大帅,前方五里,未见敌军大部队,仅有少量斥候!”

“再探!”

“大帅,左侧山谷茂密,恐有伏兵!”

“陈彪,去看看!”

“诺。”

陈彪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禀道:“大帅,末将仔细探查,那山谷中不过是些走禽,并无伏兵迹象。”

张蛟微微颔首,大手一挥:“全军继续前进。”

...

宇文霸这边大肆换取耕牛,向百姓征用,商买,向冀州那边请示,希望多运些耕牛过来。

武阁表示大力支持。但是在内阁那边却受到了很多的困阻。

内阁辅臣李政表示:“耕牛,关乎国之根基,农事命脉!如今春耕刚过,夏耘将至,田间诸事皆仰仗耕牛助力。若大肆征调,百姓拿何翻土犁田?”

“今岁收成必受重创,届时仓廪空虚,赋税无着,如何是好。”

“农事安稳,才是江山永固的底气,还望将军慎思。”

武阁首辅沈白深知李辅臣所言句句在理,可没了足够耕牛组建火牛阵,这即将展开的决战胜负难料。

正踌躇间,武阁辅臣王艾轻声进谏:“将军,要不折中行事,向富商大族借牛,多给些银钱补偿,再许些战后便利,他们家中牲畜多,少几头也不碍农事。”

“百姓这边,仅征用那些老弱耕牛,同时安排官府派人帮衬着耕种,如此,既能凑齐火牛,也不致太伤民生。”

沈白眼前一亮,看向李政:“如何!”

“此等军机大事,不可耽误!”

李政闻言,只好点头:“可。”

沈今安到来:“此事不必再议,全力支持宇文霸,现在不支持,什么时候去支持?”

“等他兵败身亡,再支持吗。”

冀州牧、昭武大将军沈今安下令:“各地富商大族,将家中耕牛尽数交出以供军用!莫存侥幸,莫耍心眼,莫妄图隐匿、转移!”

“自告示张贴之时起,三日之内,主动报备者,每牛偿银三十两,战后许以商贸特惠、田产优护。”

“若有违抗不从、推诿拖延者,视作通敌,格杀勿论!届时抄家灭族,财富充公,莫怪军法无情、刀剑无眼。”

短短几日,就在冀州征收了耕牛五千余头,运至青州平原。

加上原先在平原征收的一千多头耕牛。

这六千余头耕牛被圈在临时扎起的围栏里,哞哞声此起彼伏,不安地甩着尾巴。宇文霸围着牛群踱步,大手一挥:“来人,给这些耕牛挂上利刃!”

手下兵卒得令,抬出一箱箱特制的利刃。这些利刃皆是精铁所铸,薄而锋利,一侧带着弯钩,能牢牢扎进牛身。

他们几人一组,先安抚住躁动的耕牛,再把柔韧又结实的皮带绕过牛脖、牛背,将利刃固定其上,刃尖朝外,寒芒闪烁。

每挂上一把利刃,耕牛便越发惊恐,蹄子刨地,激起阵阵尘土。

待全部耕牛武装完毕,天色渐暗,牛身上的利刃在暮光里阴森骇人。

宇文霸望着这群“利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

十三万大军集结在平原郡城北侧。

拢共九万步军,四万骑军。

左侧三万虎豹骑,由宏森领军,这是决胜的关键。

前军三万步卒掩饰身后六千头耕牛的存在。

右侧一万骑军,由江雀领军。

中军六万步军,由宇文霸亲自坐镇。

“本将,把这牌面都打出来了。”

“张蛟,他避不开,也不会避开,他不是就想跟我一战决胜负吗,我成全他!”

喜欢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