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七章 单刀直入

“臣闻大宋田制之患积重难返,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诚社稷之忧也。今欲革弊兴利,宜行以下策:

其一,丈量天下田亩。遣能吏赴诸州县,详查田土之数,明辨公私产权。凡隐田瞒地者,依法治罪,其田产没入官中,以为公田。公田之利,一可增赋税之入,二可备荒年赈济。

其二,推行限田之制。依官民等级,定田亩限额。如一品官之家,限田五十顷;庶民之户,依其丁口,不得过二十亩。逾制者,许其留适量祭田、永业田,余者或卖与无田贫民,或由官府平价征购,转售于贫者。

其三,鼓励垦荒。凡荒闲之地,许民自由开垦,三年之内,免其赋税。待垦熟之后,依常例纳税。其有官宦之家、豪强大族,能率民垦荒有绩者,官府赐以爵禄或减免其家赋税,以为奖掖。

其四,立田契律法。规范田土买卖交易,使民有恒产,产权明晰。凡田产交易,必经官府税契,否则视为非法。严禁强买强卖、兼并土地以势压人之行。

此数策若行,或可稍解我大宋土地兼并之困,使耕者有其田,田赋得均,农桑大兴,邦本以固,天下幸甚。

然改革之际,当防豪右抵制,须朝廷秉持公正,严法峻行,方可期成效之显……”

这道《土地改革疏》,不是赵宇写的,是郑显肃写的。

当然,内容是赵宇口述的。

赵宇提出相关的理念与内容时,郑显肃觉得若按赵宇表述的,太过直白,有失妥当,兴许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取得赵宇的同意过后,郑显肃开始为赵宇的《土地改革疏》润色。

郑显肃姣好的面容,仿若春日盛开的繁花,令人赏心悦目,而她腹中的才华更是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每一次的交流探讨中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郑显肃还始终谦恭有礼,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说话书写都极有分寸,很有贤后的潜质。

不。

郑显肃不是有贤后的潜质,而是她肯定能成为一代贤后。

历史上,郑显肃成为赵佶的皇后时,赵佶的后宫中有上万个妙龄女子充斥在其中。

那时,大小刘妃艳压群芳,乔贵妃、崔贵妃、大小王贵妃争芳斗艳,赵佶的后宫中绝对是美女如云。

就这,赵佶还时常离宫外出寻花问柳、嫖娼宿妓。

这么庞大又多事的后宫,本应混乱不堪、争风吃醋之事频发,但在郑显肃的精心治理与悉心调和之下,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和谐氛围。

毫不夸张地说,赵佶的后宫,众妃嫔、女官、宫女全都各司其职,少有因嫉妒、怨恨而引发的激烈纷争,她们也从未给赵佶带来麻烦和困扰,使得赵佶完全不用为后宫的事操心,能够专注于他想干的事或者他的个人喜好。

如果赵宇当上皇帝,有一个郑显肃这样的皇后,他就心满意足了。

关键还是,郑显肃在赵宇当上皇帝这件事上,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要不就让她当我的皇后?”

赵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考虑要不就让郑显肃当自己的皇后之际,郑显肃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此之前,郑显肃只是觉得赵宇孝心可嘉,其它方面并没有凸出之处。

郑显肃甚至觉得,赵宇有些莽撞、有些不智,连皇帝和准皇后都敢得罪,政治上表现的很不成熟。

可现在郑显肃却不这么看了。从《土地改革疏》上,不难看出来,赵宇远没有她之前想的这么简单。

这些年来,赵宋王朝一直陷于新党和旧党的党争之中。

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赵宋王朝到底该不该变法,怎么变法?

新党以王安石为精神领袖,他们秉持着富国强兵之念,力求通过激进的变革举措,一扫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阴霾。

他们主张全面革新财税制度。

如青苗法,旨在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助其度过青黄不接之时,同时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

市易法,试图加强国家对商业的调控,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在军事上,保甲法与将兵法并行,期望能重振赵宋王朝的军备,提升宋军的战斗力。

旧党以司马光等为代表,他们忧心于,变法过速,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在他们看来,祖宗之法虽有其弊,但历经岁月沉淀,已与赵宋王朝的社会肌理紧密相连。

而且,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官员为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致使不少农户不堪重负,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市易法也因触动了诸多富商巨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扰乱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商业秩序。

旧党人士认为,应在遵循旧制的基础上,徐徐图之,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注重民生的安定与传统秩序的维护。

于是,朝堂之上,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政令亦随之反复无常。

演变到现在,新党和旧党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有你没我,几乎不能共存的地步。

赵宋王朝就在新旧两党的拉扯与博弈中,蹒跚前行,其命运也在这无休止的党争漩涡里,逐渐走向未知的方向。

而民间百姓只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下艰难求生,他们期盼着朝堂之上能早日寻得一条真正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道路。

在郑显肃看来,新党空有变革之心,但他们却不得其法,而且,王安石搞出来的新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可他们却死不回改,就是一味地想要斗倒旧党,强行推动这些存在着严重问题的新法。

而赵宇的《土地改革疏》,则看起来很可行。

关键,赵宇提出,此法需先在京畿地区试验三年,成功了,再推广;不成功的话,就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确定此法确实可行,再推广。

这表明,赵宇既想变革,想让赵宋王朝强大起来,又兼顾了旧党提出来的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进行改革的理念。

郑显肃不着痕迹地看了赵宇一眼:“既能以新锐的眼光与果敢的气魄进行土地改革,又能以审慎周全的态度先试点再推广,平衡各方利益与理念。若莘王是皇帝,新党与旧党之争或可消除,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亦可渐渐消弭,恁地时,大臣或将心力凝聚于如何使我大宋真正昌盛,而非深陷党争的泥沼……”

一个多时辰后,在赵宇和郑显肃的通力合作之下,《土地改革疏》圆满完成。

赵宇不吝夸赞:“押班好文采,佩服。”

郑显肃谦虚道:“大王谬赞,不耽误大王大事,奴婢便心满意足矣。”

赵宇摆摆手:“押班无须过谦,本王只是伤了手腕,并未伤及头脑,岂能看不出押班之才?”

赵宇如此直白的赞美,让郑显肃有点不适应,但同时也让郑显肃窃喜不已!她苦读经史,为的不就是有权贵欣赏她的才华,带挈她吗?

赵宇虽然没多大权力,但他毕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王爷,在有关皇家的事上,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赵宇又成功引起了向太后的注意,今后没准会成为向太后跟前的红人。

如果真是如此,有赵宇为郑显肃美言,对郑显肃肯定有好处。

这也是郑显肃愿意出手帮助赵宇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赵宇的话已经证明,他很欣赏郑显肃。

只不过,郑显肃万万没想到,赵宇语气一转,竟然直言不讳地说:

“押班实对本王之心,既见押班,云胡不喜,本王想求太后赐婚,教押班做本王王妃,不知押班意下如何?”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