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玄离开学堂后,直奔孟名勋的值房。
“九殿下,九殿下…”
身后传来高适之的呼喊声。
萧玄转头,看向了追来的高适之。
高适之解释道:“九殿下,让高某陪同吧,也许能尽绵薄之力。”
“好!”萧玄没有拒绝。
于是两人结伴而走。
“莫非九殿下已有办法了?”
“没有。”
“那就是有计划了!”
“没有。”
“想法总该有吧。”
“也没有。”
“额…九殿下当真率直。那这样直接过去,会不会太冒失?总该想个由头吧。”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高适之,做人做事规规矩矩没有错,但是规矩多了,也就套在了规矩中,明白吗?”
“…”
跟随的高适之脚步一顿,整个人若有所思,随后再次追上萧玄。
穿过整个国子监,两人来到了孟名勋的值房外。
只见头发花白的孟名勋站在院子里,抬头仰视被大雪压弯的竹子,久久出神。
高适之突然止步,不敢乱动,以免打扰赏景的孟名勋。
谁知萧玄直接上前,不过他不是去打扰孟名勋,而是走进竹子中,随手晃动竹子,刹那间,竹子上的雪梭梭下落。
看到这一幕,高适之更加纳闷,不解萧玄的用意。
这时候,孟名勋也回过神来看向萧玄,他自然认出了萧玄的身份,对于这位沉默寡言的皇子,孟名勋并不熟悉,自然不理解看到萧玄的行为,于是问道:“九殿下在做什么?”
萧玄闻声看向孟名勋,拱手道:“见过祭酒大人,失礼失礼。我听说国子监里的竹子挺拔傲立,所以想挑选一根竹子移栽,种在我的院子里。”
“九殿下也爱竹子?”孟名勋笑着问道。
萧玄点了点头,道:“当然!竹子中空有节、四季常青,代表了坚韧不拔,谁人不爱?我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好诗句!而且从未听闻,莫非是九殿下所作?”孟名勋眼前一亮,称赞道。
萧玄回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让祭酒大人见笑了。祭酒大人,我能否移栽一棵竹子回去?”
孟名勋再一次面露惊喜,说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有才气的句子,没想到九殿下是深藏不漏啊。九殿下喜欢竹子,自然可以移栽。”
“那就多谢祭酒大人了,另外,我也不白拿祭酒大人的竹子,明日我有一份回礼相送。”萧玄拱手谢道。
孟名勋挥手道:“一棵竹子而已,不值得回礼,更何况老夫从不收礼,九殿下的心意,老夫心领了。”
萧玄则笑道:“祭酒大人不收礼,我也从来不送礼,我要送的东西只是一幅自己的随笔字画,上面有我的拙作,也是想请祭酒大人点评。”
“哦是吗?那好。”孟名勋一听有诗词,心中泛起了期待,毕竟能作出不可居无竹,诗词能力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萧玄道:“那就一言为定。”
说着,萧玄对着发愣的高适之叫道:“适之,发什么呆啊,来帮我挖竹。”
“哦哦哦。”高适之立即反应过来,立即跑上前来。
他先向孟名勋行礼,而后帮着萧玄,挑选了一棵半米长的小竹子,然后从土地拽了出来。
而后,两人行礼告退。
目送两人的背影离去,孟名勋忍不住笑道:“有意思,老夫倒要看看你想干什么!”
另一边。
萧玄在前面走,高适之抱着竹子跟随,突然,高适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萧玄问道。
高适之兴奋道:“九殿下以竹子开局,先吸引祭酒大人的注意,然后暴露才华,获得祭酒大人的好感,然后再送字画,进一步加深关系,循序渐进之下,长则三个月,短则两个月,便可完成殿下的计划。殿下,我所料没错吧。”
萧玄甚是欣慰,抬起手拍了拍高适之的肩膀。就当高适之以为所料精准时,萧玄却道:“你猜错了,以后不要胡思乱想。”
“猜错了?不是这样的吗?”高适之纳闷问道。
萧玄道:“你当孟名勋和我们一样,是毛头小子吗?你以为他看不出我的刻意接近?另外,三个月太长,两个月也不行,我给自己定下的时间是半个月。”
“半个月搞定孟祭酒,还让他答应殿下可以不用上课,这怎么可能啊!”高适之觉得不可能。
萧玄当即笑道:“要不打个赌?谁输了就欠对方一个人情。”
“没问题!”高适之当即答应下来,他倒要看看九殿下是如何做到的。
这时候,萧玄接过竹子,道:“你回去上课吧,我回宫了。”
“啊?殿下不去上课吗?现在就开始旷课了?”高适之惊愕道。
萧玄道:“刚刚祭酒大人答应了啊,让我回宫种下竹子,若是授课的博士问起来,你替本王说明一下。”
高适之嘴角一抽,没想到殿下的套路那么深,随后他拱了拱手,回学堂上课去了。
其实高适之有句话没有说错,以竹子开局,的确是为了引起孟名勋的注意。
不过当萧玄从高适之口中得知孟名勋的过往和为人后,萧玄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不上课那么简单了,他的目标又增加了一条,那就是得到孟名勋这个人。
此时的萧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
萧玄没有直接回皇宫,皇宫里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带着郭老叟四处闲逛,算是认识这个世界。
当走到一处街口时,突然看到无数难民涌现出来,朝着一个方向汇去,同时伴随着叫喊声:
“施粥了!施粥了!”
萧玄便抬脚跟了过去,来到了施粥现场,只见开阔的空地上挤满了难民,京兆府的官差维持着秩序。
萧玄没有上去凑热闹,站在外围一处高处,可以将眼前的一切尽收眼底。
就在这时,官差运来了一个个木桶,三四名官差合力才能将一个木桶搬下来,可见木桶的重量,不过木桶上面盖着盖子,看不清里面的东西。
就在这时,一名官吏走到中央的木桶前,直接掀开了盖子。
刹那间,热气蒸腾,木桶里面竟然是浓稠的热粥。
“肃静!”
伴随着官吏一声怒喝,锣声急促响起,混乱的秩序立即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了官吏。
只见官吏拿出一把筷子,直接插在了热粥上,筷子竟然立起来,没有倒下。
看到这一幕,难民纷纷落泪。
“少爷,施粥了,百姓能吃口热乎饭了。”郭老叟替难民高兴。
萧玄目睹着这一切,嘴角却泛起了一抹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