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玄幻 > 正德皇帝朱厚照 > 第17章 白龙渔服正德坐牢 狐假虎威刘瑾勒索(二)

原来洪三宝的胡子挺有灵性,自从奉正德的旨意后很快就冒出一大截。

刘瑾不知道它是奉旨长出来的,那把胡子常叫他心里堵得慌,还以为他宰相没当好,洪三宝身上的端符才消失的。

刘瑾恨屋及乌,他管不了洪三宝的胡子,可管得了洪三宝的官运。

洪三宝的胡子还没有长好,就让他打发到河南去。

总算他看在洪三宝别出心裁打他马屁的份上,虽然将他放外任,可也提他的官,没有太亏了他。

却说杨一清修边墙老是上奏,跟刘瑾唱对台戏,终于惹毛刘瑾。

刘瑾奏过正德,下一道旨意,让他致仕了。

这一天廖堂向正德汇报政事后,闲话中说到杨一清身边七个猛将,因钦佩杨一清,舍不得离开他,便不愿为官,跟他一块儿致仕,随他到丹阳老家做伴。

正德因此佩服杨一清,也佩服那七员大将,以不能跟他们见一面为憾。

马永成说:

“听说他们后天出城,万岁爷到时候出城,也许能见到他们。”

葛儿说:

“倒不如出去玩一趟。余姑娘曾说要找她师父,会不会在河南嵩山呢?”

正德一听大有道理,便有点心动。

但到嵩山一趟,须久离京城,可不是玩的,所以又犹豫不决。

廖堂说:

“奴才有办法让万岁爷放心到河南一趟。”

“可别出馊主意,这不是闹着玩的。”

“奴才哪敢开玩笑呢?地方镇守中官奏事用专封,万岁爷用他的专封遥控京城,也可万无一失。倒不如万岁爷让奴才到河南做镇守。”

正德想想,虽说不能万无一失,可也不至于出事,当即下旨廖堂出任河南镇守。

廖堂大喜,私下里告诉葛儿:

“老廖不知道你跟洪三宝有什么过节,就算他是刘相公的人,可我这个镇守要搞死他也不太难。但葛儿公公报仇如果借助别人,面子上不好看。你我不如到河南划地而治,有财大家发,那不更好?”

“万岁爷离不开我,不会放我走的。再说,想治死他也不急一时半会儿。”

两天后,廖堂带着私宅的掌家、管家、上房等一干家臣以及数百名官兵赴河南上任。

正德戴着大胡子和葛儿以及贴身侍卫混在队伍中,张永和钱宁一路上安排耳目好有个接应。

军中除廖堂和正德身边的人外,都不知道这位举止谎诞的大胡子是当今皇上。

他们见廖堂对正德恭敬,都觉得有点奇怪。

未时来到通远小镇,正德免不了到余甘坟墓去看看。

那块不伦不类的墓牌仍在,然而经过一冬后,草儿破土而出,看上去显得分外凄凉。

正德盘桓许久才依依不舍上路。这一耽搁,结果走到天黑,离前面的驿站还要一个时辰的路。

廖堂建议:

“兵丁们走累了,是不是找一块平地安营扎寨?”

正德同意他的建议,在帐篷住一宿。

不料这一宿住下来,正德对帐篷产生强烈的兴趣。

“这有点像带兵出征。”

他决定一路上不住驿站,住帐篷。

天一黑就安营扎寨,分派兵丁打更巡夜,整猪整羊架在篝火上烤,正德觉得十分过瘾。

幕天席地让他觉得无拘无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抓得双手油腻,让他品味到匪气十足的霸劲,与宫中胡作非为比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如此晓行夜宿走了几天,一路上但见哀鸿遍野,白骨森然,不时都能碰到衣衫褴褛、扶老携幼的大队流民背井离乡南下乞讨。

正德以为民间本就这番景象,他们倒霉是命运不好,正如有的人一辈子飞黄腾达,有的人老是大走霉运一样。

他从没想到出现这些惨象,他作为皇帝有责任,所以没有往心里去。

后来他注意到一队流民老是不紧不慢跟在背后,几天后,他发现他们无非是为着拾残骨剩羹吃,也就不以为意了。

这天月牙儿早早就升上天空,不知不觉到住宿的时候,但见远处荒山起伏,天空上月色清溟,四野一片静寂。

前哨找地方安营扎寨,听到远处传来打斗声,就折回来向廖堂报告。

正德这趟出门图的就是玩个心跳,一听说前头有人打斗,一下就来劲。

他也不跟侍卫打招呼,就飞身跨上一匹马,挥鞭向前狂奔而去。

等到侍卫发现,他已奔出一箭之地了。

正德飞驰约摸二三里路,便看到数十个强盗围着十几人打斗。

被围的人形成一个保护圈,保护中间的两乘马车。

有个中等身材的汉子站在其中一乘马车上。

正德跑到跟前,发现强盗十分了得,被围攻的人有点吃紧。

可站在马车上的汉子,虽在月色下看不清楚,但模样显得他一点都不害怕。

汉子忽然大声喊道:

“我杨一清纵横边关,成千上万的蒙古兵都不放在眼里,还怕你们几个毛贼!”

原来这个人就是杨一清,闻名不如见面,名将风度自然不一样。

正德心想难怪他显得那样从容不迫,他有点后悔同意让他辞职。

杨一清这一喊显得气定神闲,手下跟强盗打斗的七个人,想必就是手下的七个大将。

他们听杨一清这一喊,马上勇气倍增,将环攻的强盗逼退数步。

正德的人马远远出现了,围攻的强盗头子以为杨一清有外援,就打一声唿哨,拔马向南而去。

就在这时,正德见到其中有一个人身形极像余甘,他想也没想就向他们追过去。

骤驰约摸一刻钟,两旁的树林越来越茂密,远处一带山峦起伏,在树林后时隐时现,后面官兵的呐喊渐渐听不见了。

正德跟强盗一行人的马蹄声犹如暴风骤雨般敲击着地面,从远远的地方回应过来。

跑进山区,路面崎岖不平,强盗的速度慢了下来。

正德匆忙中骑上的这匹马不善奔跑,累得一身热汗,这时候才跟上他们。

转过一道山梁,最后面的强盗忽然转身扬手一挥,一道亮光在月光下向正德直扑过来。

正德忙将缰索一拧,马便骤立起来,那道亮光稳稳扎在马腿上。

马受到惊吓,将正德掀翻在地,接着就跟强盗跑了。

这匹傻公马没准跟正德一样,看中对方的一匹母马。

正德脑壳砸在地上,只觉得嗡的一声就昏死过去了。

不知道过多久,正德才醒过来,他慢慢意识到自己在山底下躺着,才明白他昏过去后就从山上滚下来的。

这时候月牙儿让山梁挡住了,周围一片黑暗。

他动了动身子,就觉得脑袋里一阵钻痛。但他担心待在这儿让野兽吃掉,只好忍着痛向山上爬去。

没爬一阵子,偶尔回头看到山底下不远处有灯光,就转身朝山下出现灯光的方向艰难走下去。

他忍着痛,费好大的劲才接近灯光。

那是一个村子,灯光从一座院落里的窗子透出来。

院子围着竹篱笆,篱笆旁边种着花草。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正德闻到浓浓的花香,顿觉精神一振。

可他的力气到这儿似乎用完了,精神爽朗,却没有力气了,便歪在篱笆边歇一口气。

恰巧有人打灯笼朝这儿走过来。听声音是一男一女。

女的说:

“神仙姑娘这么迟还不睡呢?”

“村子有神仙姑娘,不纳粮不纳税,是村子几辈人修来的福份。她就是一个晚上不睡觉,我们也乐意伺候她,何况一个月才轮到伺候一次。”

正德本想叫住他们,可一听说村子里住着神仙姑娘,他就走神了。

二人走进院子,正德也没叫住他们,想暗中看个明白。

院子里传出说话声,却没有听清说什么。

没过多久,那两人出来,正德待他们走远了,才踉踉跄跄进院子。

院子里亭台楼阁在月光下隐现,一条回廊直通亮着灯光的那座小楼。

正德轻轻拍了拍门。

里头有个姑娘说:

“说过的,不用再来了。”

正德听她的口气和善,又拍了拍门。

姑娘打开门,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她一时没有适应黑暗,看不清站在外头的正德。

“我真的不需要什么。”

正德可看得一清二楚,这女子正是蒋姑娘。

蒋姑娘一看正德也呆住了。

正德戴着大胡子,又在夜色中,她没有认出来。

但正德身上的血迹和撕破的衣服,看起来像个不良之辈。

大胡子也不像本地人,而是像胡蛮子,毕竟是绰吉我些儿造的。

正德见她没有相认的意思,一时没有想到自己的大胡子和狼狈相,就有点疑惑了。

“你不就是蒋姑娘吗?”

不料蒋姑娘现在是神仙姑娘,是名人,她完全有理由认为正德慕名找上门,有不轨的意图。

她色厉内荏说:

“你是谁?半夜跑到这儿干什么?”

她一急,声音就略带沙哑,正德不再疑惑。

“张永呢?这是张永的宅子吗?”

“你认识张太监……”

蒋姑娘脸上惊讶的神色现了现,很快又绷紧了。

“你知道他,也当知道他不好惹,再不走我就喊人!”

正德大喜。

“你是蒋姑娘,怎么不认得我?就是我让张永认你爹的。”

蒋姑娘一点都不热情,她以为胡蛮子知道张永认她爹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知道这事的人多得是。

“附近皇庄里有官兵,我喊他们来,你想跑也跑不掉。”

正德这才想到自己的胡子,便顾不得痛,三两下扯掉胡子。

“瞧瞧,瞧瞧,我不就是那个人吗?”

蒋姑娘看着他,脸上慢慢泛起红潮。

她忽然噗嗤一笑,忙又扣紧嘴巴,身子向旁边一让。

正德将胡子掖进怀里,换个姿势让灯光照在他的脸上,好让蒋姑娘看清他。

“还不进来,愣着干什么?”

她其实对正德念念不忘,一颗心不知不觉老牵挂着他。正德进屋时脚步不稳。

“怎么受伤的?”

问完发现自己口气流漏出什么,羞得连脖子根都发烧了,慌忙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带。

正德见这模样,心里一热。

他累得浑身像要散架似的,走到太师椅上一屁股坐下来,指着肚子问:

“有没有吃的?”

蒋姑娘将刚才一男一女送来的点心拿来,放在正德前面的桌子上。

正德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又喝下一壶热茶。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正德身子结实,脑袋虽然撞坏了,可肚子里有东西,也就不碍事了。

他这时只觉得犯困。

蒋姑娘给他跌打药,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涂抹,一边打着哈欠。

“你爹呢?张永怎会将你弄到这儿呢?”

蒋姑娘离他远远站着。

“我爹上京赴考,去年乡试就走了。我不要一个人住在张太监家里,这是我娘舅家的村子,他让人送我到这儿。”

“离通远镇不远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