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灵饭后本来预备在廊下赏月的,忽的想起二月刚打头,是新月,从窗户往外看果然如此,夜空上毫无月亮的踪迹,连星星都少的可怜。
远处有一簇一簇的亮光,越靠近皇城,光线越亮。
李毓灵收回视线。
从红芝那里得到的答案她要好好想一想,一来是自己除上次当令官外再无动脑,懒惯了,突然动脑也费劲。二是她有开糕点铺的想法。
蒋方正赠送了一间糕点铺子给她,这礼她不敢全盘接受,只当是暂时接管,日后她可以将新鲜点子容纳进去,也算有了一个谋生的手段。
既然日后是要做糕点生意的,那么现在替柴心记解决老客流失,新客不进门的困扰,也是为她日后处理问题打下基础。
李毓灵被自己的想法一惊。
她竟也开始有自己解决问题,不依靠爹爹和阿姐的想法了。
烛光稳稳地燃烧着,将书案照得亮堂堂的。
李毓灵端坐在书案后,看着宣纸。
她其实看不清宣纸上的字,只是这些话已经记了两天,她怕再不写下来,她会忘记。
李毓灵有些高兴自己的改变,她从前从未有过这种想法,细细想来原因,或许是爹爹被主家不顾多年情面打断腿,或许是阿姐近些日子对她的生疏冷淡,或许是那日在遇仙楼,见识到了贵人的恐怖。
种种事情,她所经历的,梦中所见的,都让她忍不住心颤。
“太傅府对下人宽厚闻名,真处罚起来也是狠厉。”李毓灵喃喃自语,从没有打断腿后拖着不让治病,直到将那条腿变成废腿的道理。
李毓灵不知李守财是替单铭受罚,她只悄悄让蔻枝找了单铭问清楚,单铭没有说实话。
饶是李毓灵亲自站在他面前来问他,他也不会说实话,因为他并不想让李毓灵因此讨厌他,所以他会隐瞒自己的过错,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欺压的形象。
李守财本就不打算让李毓灵与李府有多过牵扯,自然是不会告诉李毓灵这种受了委屈的事。
委屈什么?委屈被断腿后主家拦住大夫不让他进府治疗,单铭想要抬李守财出去也被拦着不让走。
李守财原本不想落泪的,只是因为这般拖延而让他今后都骑不了马就只觉得鼻子一酸。
他落了一滴泪。
泪中饱含心酸。
李毓灵知道主家阻拦爹爹治腿一事,一下子就让她回忆起那日在遇仙楼被鞭打了后也无从反抗的无力。
她匣子里六十八两银子,五十两是薛家送去遇仙楼的赔银,十两是遇仙楼给的。
剩余八两,是她十三岁开始去风雅斋慢慢得到的,里头甚至还有五两是因为风雅斋有位外乡客人喝醉了酒调戏乐师,连带着补给她的赔银。
蔻枝说,王府一等婢女一月就有一两。
而那些贵人,手指缝里漏出来点就足够老百姓不愁吃喝过完一整年。
她养伤那两天想的很多,时常梦魇,梦到又回到那日遇仙楼,这次她没有那么好运,被打了个半死,然后带着伤痛苦地咽了气。
李毓灵被吓醒,连带着白日也精神不济。
她的情绪越来越浓重,想的事也越来越多。
李毓灵要带李守财回涿鹿老家并不只是说说想想而已,她是一定要做到的。
带爹爹回去,不用再受委屈,她可以养活爹爹的。李毓灵想,她一定会赚很多很多银子,然后治好她的眼睛和爹爹的腿,再带爹爹买两匹好马,一起去跑马跑个畅快。
李毓灵收回思绪,开始想宣纸上写下的话。
“在根在利,挹彼注此;天高地迥,面折廷争。”李毓灵念了一遍,静静地想。
意思是,柴心记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需要解决利益,怎么解决利益,可以取一方来补一方。
那么后面半句。
“…是说柴心记搭上太傅府太难,就算搭上了也会被谏言吗?”
李毓灵想,若是柴心记有心,或者说是一定要搭上太傅府,光靠她爹爹是做不到的。
他爹爹只是车马房的管事,更何况如今还歇了差事,就算仍在当差,也没有办法让主子注意到柴心记的糕点。
若是厨房采办到还有可能。
可厨房设在内院,除了婢女…
李毓灵脑子突然一闪。
她很快舔笔,写下一整页的娟秀小楷。
柴心记糕点守正有余,创新不足。京城除了各大酒楼中糕点样式多,其余的糕点铺,都是依着京城人口味制作,譬如重油、纯甜、纯咸。
在这基础的口味上,再推出两个绞尽脑汁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子做出新鲜样式,譬如上次李毓灵在柴心记买的桃花酥,是四明州那儿的特色。
口感酥软,造型精致。也不怪柴素素的娘想用这桃花酥打开门路。
但是这还不够。
越是新鲜,越能吸引食客。
李毓灵写完脑中的所有话,等墨干透,将信放入信纸内,上封后,再写上柴心记三个字。
张衍清趴在书案上陪着她,李毓灵写了许久,写完后真觉得眼睛酸胀,她费力眨了眨眼,心知今日是过度了。
李毓灵很爱惜自己的眼睛,今夜越界,大半原因是刚才想到了种种,让她的情绪变得有些亢奋。
如今写好了信,只待明日让蔻枝拿了去柴心记一趟就行,李毓灵便起身唤蔻枝打水来洗漱。
张衍清在旁边假装假寐,实则在李毓灵看不见的地方站起来看着她所写的字。
李毓灵幼时读书很勤勉,她是女扮男装去上了两年学,那两年她眼睛好,又聪慧,记忆也好,在学业上的进步让夫子惊叹,一度让以为他的学生中要出一位状元郎。
可惜后来李毓灵因为眼睛有疾不再去学堂,教他的那位夫子颇为遗憾,写了封信表达自己对李毓灵的喜爱与期望,写了许多关怀的话。
说她是天生读书的料,像是那文曲星下凡。
李毓灵一直记得那些话,直到现在也还能流畅地背出来。
她躺在被窝里,脑子里想起幼时夫子的那些话。
夫子很看好她,也很坚定认为她会榜上有名,而后入朝为官。
稚子声音朗朗,眼眸清澈,犹如那冒出土堆的嫩笋,正是该引领方向的时候。
于是小小的李毓灵就跟着夫子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