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我这般求而不得。如果张神仙是在大秦时代降世,别说子子孙孙,即便是一代又一代作为我国师,我都愿意为之欢喜不尽。”
在场的官员和贵族都震惊不已,久久不能回神。
朱元璋和赢政均为旷世帝王,皆为千年一遇的英主。
他们对一位年轻人如此赏识,这只能说明一件事:
眼前这位张北玄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仙人,而且二人必定亲见了他的神通法力,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赞扬。
朱元璋得意洋洋地笑着说道:“始皇帝,只能说命由天定。看来咱大明朝的运势要远远好于你们大秦了。”
尽管赢政内心不服气,很想反驳,但也无可奈何承认这个事实——拥有张北玄这样一位仙人为国师,确实使朱元璋拥有了极大的自信与荣耀。
“张北玄,恭喜你能成为咱大明国师跟帝师,相信有了你的庇护,未来大明至少可以兴盛数百年,说不定还能延续千年!”
随后,朱棣上前对张北玄表达了衷心的祝贺。
还没等他开口回应,朱标急忙过来纠正道:“四弟不可这么说。张国师能担任国师是大明之荣幸,而非对他个人有何特别的意义,是我们大明的喜事。”
听了兄长的话,朱棣恍然大悟,并连连赞同,
“你说得极是。凭张北玄的实力,无论处于哪个王朝都是绝对配得上的选择,这纯属是我们大明的好运气啊。”
几位皇子之间的这段对话,令殿堂内的所有听众,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张北玄的价值。
不仅仅是帝王将相,在谈及张北玄时,连代表未来希望的大明王子们,也显露出谦卑之情。
不久之后,整个朝廷达成了共识:无论如何都不能冒犯这位年轻修士,否则无论是皇上还是其他皇子都不会轻饶。
“各位不必如此客套,我啊其实只希望能平凡过日子就行,对官职毫无兴趣。” 张北玄感觉颇为困扰。
没想到仅仅参加了一场宴会,自己竟被推上这样一个位置?
他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角色定位。
一直以来习惯了这种散漫的生活,突然需要面对官场的各种应酬让他颇为抵触,尤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相比之下,更乐意留在国公府,观赏山川美景享受平静的日子。
“请放心吧,”听到张北玄的犹豫,朱元璋连忙解释说,“请你出任国师跟帝师并不打算要求参与政治活动,你可以继续留在国公府,不用理会朝廷琐事,只需要名义上担个头衔就行。”
“只要有一个名誉上的职位,对我们来说也是无比珍贵了。”
考虑了一会儿后,张北玄点头答应了,这可是比之前的意义来说,更加大!
看到对方同意下来,三人皆露出了放松且喜悦的表情;
至于旁边那始终面带嫉妒的赢政,则更加渴望起来。
而此时满朝文武,除了蓝玉等人,因为太过激动导致脸部泛红外,多数依旧处于迷茫状态之中。
他们都尚未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即将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何种巨大变化。
不久之后,宴会正式结束。大臣们带着满脸惊讶离开了皇宫。
但显然,朱元璋另有安排。
不仅留下了张北玄和赢政共叙旧谊,还特别向张北玄提出了一个新的请求:
希望能够让晚年的朱棣,及朱高炽那一家子穿越时空来到现在……
对此,张北玄表示应允。
很快。
他从不同的时空间,将朱高炽,还有老年朱棣,甚至朱瞻基等人带回了洪武年间。
当然,也把朱元璋召见他们的事情说了一遍。
甚至连张皇后也带来了。
这一天。
朱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朱瞻基,张皇后这些人,与晚辈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重逢的喜悦。
就被拉了过来。
见到嬴政之后,便全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咱,这辈子见多了稀奇事,可今天所遇真是前所未闻。”
年迈的朱棣,已经被这一幕所震撼。
穿越时空等等行为……
他感觉这太不真实了。
继而。
满脸震惊,望着眼前这位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帝王——秦始皇嬴政。
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竟然有机会同这样的人物,站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凡是身为帝王者,心中无不憧憬着与始皇帝一晤的机会。
“晚生后辈,永乐大帝朱棣,特此参见始皇帝!”
满怀着敬畏之情,年长的朱棣深深一拜。
“想必你应该就是老朱,未来的四子吧?确实名声赫赫,比吾之子侄更甚。”
听闻此言,嬴政脸上洋溢着赞美之情。
张北玄把几位老年时期的历史人物带来之时,朱元璋已趁机将发生于明朝的所有故事都向嬴政述说了一遍。
嬴政感到万分惊讶,在大明居然也有像靖难之役这般巨大的变革。
尽管朱棣,取得政权的过程充满了争议,但其成为皇帝后,却能很好地继承朱元璋遗志,使明朝更加强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仅凭这一份功绩,便足以宽恕其过去的行为。
再想想自己的大秦帝国,如今他还在担忧那个仁厚有加的儿子扶苏,能否带领国家达到繁荣盛世。
朱元璋放声大笑起来,言语之中虽然显得谦虚,但任何人都能听出那份自豪感,
“哈!这只是小子碰巧走运罢了,始皇帝勿要过于夸赞啦!”
嬴政翻了个白眼表示不满,但内心中却是满满的羡慕嫉妒之意。
朱瞻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情绪,走到赢政身前,眼睛始终未曾离开那位千古英雄的身影,
作为嬴政的小崇拜者之一,此刻亲眼见证传奇人物的存在,心跳仿佛要从胸腔跳出一般激烈。
“臭小子说话小心些,这可是名震古今的人物啊!千万别让你爹我丢脸才是。”朱高炽急忙上前告诫爱子,
旁边朱高煦也是连忙补充道:“老大说得对极了,大侄子你还太年轻。”
看着面前站着的这几个,来自不同时期的老朱家族成员,嬴政不由得惊叹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
开口说道:“老朱家后代果然都是龙驹凤雏般的人物,你们五人身上竟皆具备帝王之象,令人称奇不已。”
听到这样的赞誉,包括老年朱棣在内的所有人无不感到无比荣耀。
朱元璋更是笑逐颜开,“始皇帝呀,你不知道吧,现在立在面前的这五个人,
每一个都是曾经执掌朝纲之人呢!”
“什么?每人皆为皇帝?”嬴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看了一眼旁边的张北玄,朱元璋解释说:“若非有他,咱也不会知道原来咱的后代中有这么多出色的孩子。”
随后,
朱高炽则是详细地讲述了,关于永乐时期的故事,以及那一段岁月里发生的种种。
听罢这一切,嬴政沉默良久,眼神深处唯有羡慕之情。
通过观察朱元璋及其后代,让他深深地意识到一件事,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一位贤明且能够延续前人造诣的接班者,究竟有多么关键的作用。
永乐时期,在朱棣的带领下,达到了新的高度,无论是编撰《永乐大典》还是郑和航海抑,或北伐蒙古等一系列伟业,无疑证明了他的能力与智慧。
这一点,已经足以让作为父亲的朱元璋,为之欣慰骄傲;
而且令人更加赞叹的是,在其身后继位者,依旧保持住了这样的优秀传统。
代有英豪出现,使得嬴政几乎快要垂涎欲滴;
相较而言,自家的大秦国,却很难找到可以放心托付江山重任的人选,
即便是被视为希望所在的大儿子,也不完全令他放心满意。
真是越比较越心酸啊。
“始皇帝,不必再想了,你跟咱已经将皇位禅让,成了太上皇,朝廷中的事务就不再插手了。”
朱元璋似乎察觉到了赢政的心态转变,便安慰道:“咱家四子的长子曾说过,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咱们都老了,也应该享受一番闲适的生活。未来的国家大事,让年轻人去承担吧。”
赢政深深地叹了口气,表示赞同:“你说得对,老朱,我们即使想要插手,又能维持多久呢?”
“况且我们又不能像张神仙那样,修成了神仙般的境界。”
赢政的心绪总算平静下来了,刚才也只是心中略微羡慕罢了,并没有其它过多的情绪。
朱家历代都能出现真龙天子,这是国家的命运和上天的安排,其他人只能感叹。
朱元璋开怀大笑道:
“就是这个理!来吧,继续畅饮!”
那天夜晚,
赢政和朱元璋两人饮酒至醉,而年长一些的朱棣等人也与赢政交谈甚欢,宴会进行得很成功。
三杯两盏过后,
年迈的朱棣,步履蹒跚地来到张北玄跟前,笑容满面地说:“张神仙?老头子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不知道能否满足我?”
赢政与朱元璋都放下了酒杯,好奇地看着老年朱棣,不知他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张北玄却似乎早就知道了他的想法,微笑回应说:“老人家但说无妨,只要力所能及之处,我定会相助。”
喜欢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