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朱元璋深知,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考虑。
即使这种做法在他看来颇为难以下决心——哪个皇帝会乐意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但现今大明广袤无垠,千万子民需要关怀。
按照张北玄的方法不仅能稳定朝政开支,还惠及亿万百姓,若只着眼眼前小利,终究得不偿失。
对此,朱元璋心中了然。
“帝师,咱心中已然了然,”
朱元璋终于放下纠结,坦然相对。
马皇后也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老朱啊,若能明悟就好,张北玄向来行事端正,断不会害你,他始终心系百姓。”
“妹子所言极是,咱知晓。帝师虽超脱世外,但时刻不忘世间苍生之困苦,实在是我大明的支柱。”
“老朱啊,对于大明财政短缺的问题,臣有些看法或许能够为你的决策带来新的启示。”张北玄开口说道。
朱元璋微微扬眉,示意张北玄继续说下去。
“依我分析,导致国库亏空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一是自然灾害; 二是战争带来的破坏; 三是人为造成的损失。”
张北玄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至于第三项,则是最直接关系到财政收支的问题所在。
“依咱看,解决这第一点应该是相对容易些的办法。”朱元璋表示,“只需要下令使用储备金收购农业用地、水源丰富的农田乃至矿藏和林区资源等……”
然而,在听到此番论述后,张北玄却摇头说道:“老朱啊之意固然有理,但或许并不十分恰当。
“哦?何解?
“老朱啊应当考虑更加高效的方式来使用这笔资金。与其直接投入购买土地资源,不如引导富裕阶层自发行动。”
张北玄进一步阐述其想法:“比如你,可以下诏指示官方机构购入一定数量的食物及盐铁类商品并进行存储。这么做不仅可以促进市场经济活力,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也会变得游刃有余;待行情上涨后再转售出去亦可获利颇丰。”
“这个建议的确不错!”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眼睛一亮,并称赞道,“帝师见解独到!”
“那接下来,该如何操作,才能有效调动起这些贵族的积极性呢?
张北玄建议说:“你可以尝试颁布政令,邀请各地商贾捐献粮食、盐铁制品以及其他各类重要物资以支援朝廷运转”
闻言,朱元璋皱了皱眉,满脸疑惑地看着面前张北玄:“这似乎不太好理解。既然这些东西,都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空间,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甘心拿出来分享给大明呢?”
“这就需要仰仗老朱你的巧妙运作了。”
“由咱来做这件事?”朱元璋略显惊讶。
“正是如此。”张北玄点点头继续讲道,“老朱啊只需制定一道敕书规定,凡是愿意贡献货物给大明者,均可享有让后代平等地参加官僚考试的权利,作为回报。”
“这样一来估计会引起相当多富有家族的兴趣争相前来奉献财物。”
明代科举虽然理论上是对所有人都公平开放的平台,但实际上却往往存在着种种幕后操控的现象。
在此环境下,官员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较之商人,或地主阶层的子弟显然具有更多机会。
正因为如此原因,普通商贾之家,对于通过考试跻身仕途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强烈。
因此即使只给予一点小小的激励,也会引发非常积极的响应。
朱元璋恍然大悟般地点头赞同:
“如能再加一条保证无论是否拥有家世背景,都可以同样获得晋升途径的话,岂不是更好!”
“当然可行。”
张北玄赞同地点点头:“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属于公共财产的商业网点暂时租赁给私人经营者打理。”
“如此既能够增加皇家收入又能促进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 尽管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最高统治层手中,但是这种方式无疑大大扩展了财源渠道,同时也使得手工业和贸易活动愈发兴旺发达。”
听完这段话之后,朱元璋忍不住激动地拍桌叫好。
正如张北玄所预测,那些富有的大家族们肯定愿意拿出积蓄参与这项计划,毕竟许多时候,钱放在那里也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
而今有了这样一项,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机会,自然乐于出手支持朝廷建设事业。
以前,由于担心损害政权根基,并且怀疑当局信用问题,朱元璋可能未必会采取类似策略。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商人群体感受到了政策,导向正在朝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倾斜,从而增加了配合程度。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就在于治理者自身需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加上合适的政策措施做支撑,才能实现良好运作——
这一切都需要,基于前期对官场风气成功整治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顺利展开。
朱元璋与张北玄谈得正欢,嬴政和李世民却是一脸酸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朱也真够小气的,我们又不是要抢他的张北玄,就是想站在旁边听听也不行。”
李世民无力地拨弄着鱼食,时不时丢一些到池塘里给锦鲤争抢。
听了这话,一旁的嬴政也无心继续欣赏景色。
他笑着对李世民说道:“若是换作你,怕是做得比老朱更绝吧?”
李世民像是被触动了痛处,三人作为历史上的着名皇帝,自然都心知肚明对方的心思。不必多说,若是在他当政期间遇到像张北玄这般人物,哪怕用铁链锁住对方这样极端的事情,他也未必不会做。
“你也别自夸,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世民生气地说道,将手中的一大把鱼食扔进池子里,惊吓得锦鲤们翻了白肚。
“彼此彼此而已。”
嬴政猜透了李世民心中所想,嘴角浮现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跟被冷落的嬴政和李世民同样命运的,还有朱标和朱棣这对兄弟。
"浩瀚的大天啊,为何对我如此不公?”
朱棣说出这句感慨,顿时引得朱标笑不可抑。
理由很简单,四弟这么一本正经地说出这样的话来,确实太有趣了。
“哥,你在笑话我是不是?”
朱棣紧紧盯着朱标问道,
“哪有,我只是想到了点有趣的事情罢了。”
“分明就是在笑我,从刚刚到现在就没停过!”
"张北玄,你深邃独到之言,今日真是受益匪浅。"
对于张北玄提出的治理大明的三个建议,朱元璋十分钦佩,并急于知道下一项对策。
而此时,张北玄站起身来,紧接着朱元璋也随之而起:“你此举有何意涵?咱还期盼着听那第三个计策呢。”
张北玄摇摇头,神色凝重地回答道:“老朱啊,关于这一点,我目前不便说明。”
"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朱元璋紧锁双眉,不解于张北玄为何突然不愿再说下去,既然前两条建议都已经讲清楚了,难道第三条还会涉及到什么禁忌不成?
“启禀老朱啊,此乃因时机未至,提前告知恐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张北玄尚未完全构思好这一方案,因此才坚持保密。
望着眼前这讳莫如深的模样,朱元璋也意识到不宜操之过急,
"既然是事关重大之事,不如等更加合适的时候再议。”
马皇后灵机一动提出,“重八啊,你就不能体谅一下别人吗?一大早就把人家弄得疲惫不堪。”
“说得好,下次别再说了。”张北玄心想。
朱元璋猛然醒悟:“瞧咱糊涂的,怎么忘记这事了,赶紧让御膳房准备饭菜,好好款待帝师吧。”
然而张北玄婉拒了这一好意:“感谢老朱你的盛情款待,但平常我习惯吃家常便饭,自己动手煮饭更合口味。”
看到对方如此坚决的态度,朱元璋也不想强迫,
“那么,帝师请慢走。”
尽管张北玄展示出来的很多理念,都非常超前且略显激进,但在许多时候这些主张还真可以实践。
"哎呀重八,以你这点脑子还想猜神仙的心思?还是省省力气吧。" 马皇后感叹道。
闻言,朱元璋憨笑着用手挠了挠头,显得颇不好意思:“妹子教训得是, 确实无法理解他们这些人的思路。”
次日清晨,当太阳刚升起时,朱元璋再度踏进了张北玄居住之处。
只是这次时间颇为特别,正值黎明时分他就已经到达门外。
随行者分别是看起来满脸疲惫的嬴政及李世民两位古人。
三人一同停留片刻后发现原来前方石上有一名黑衣男子正在专心打拳。
如果不是那人连续咳了几声,几乎没注意到这其实是张北玄。
“帝师!这么早就在练功了?”
朱元璋精神十足,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精力。
张北玄背对着他三人,淡然答道:“我不喜欢睡觉时被打扰。”
话音刚落,嬴政和李世民的目光便紧紧锁定在朱元璋身上,仿佛要用眼神将他烧穿。
本来他们都正睡得香甜,却因为发现朱元璋悄悄溜出宫门而被惊醒,显而易见,他是去找张北玄了。
喜欢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