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梓墨人小力气也小,帮不了四目什么大忙,只能打打杂,比如看看七星灯的灯油还够不够,把灯芯挑高一点,在点上一大把檀香给每个顾客前边插上一根。
忙活了好一会,四目才叫上他一起去吃饭,顺便正式介绍这位师伯给他认识,当然还小声的提醒胡梓墨,让他一会见面的时候,嘴巴甜一点,别不懂规矩。
对于茅山弟子的一些礼仪规矩,四目已经教导过胡梓墨,现在提醒也是怕他给忘了。
第一印象可是非常重要的,反正四目可不想自己的开山大弟子,在林师兄眼里是那种不懂礼貌规矩的人。
“我知道啦师傅,咱们赶快过去吧,我好饿哦。”胡梓墨有些不耐烦的催促着自己的师傅。
已经一岁的他虽然已经断奶,但也吃不了太硬的食物,这送货的一路上,能吃上一顿稀得都不太容易,倒是携带的干粮,也就是杂粮大饼子,只要用火烤软,味道还算是不错的。
可惜,胡梓墨的嘴和胃都受不了长时间吃这种干粮。
所以一路上是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干喝水。
没饿坏喽,那都算是身体好!
现在一闻到那清香的粥味,胡梓墨不光口水不由自主的往外流,就连肚子也咕咕的叫了起来。
四目倒也挺放心胡梓墨,知道他在有着外人的时候,可是非常懂礼貌的。
师徒二人一起出了停尸房,朝着主屋走去。
当二人进入主屋,就看到九叔已经摆好了早饭,正坐在主位上等着他们。
“来,师兄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信中所说,之前收养的那个孩子,等攒够建道场的钱了就立马收他为开山大弟子。”
四目说完也对着胡梓墨介绍道:“梓墨,这是我二师兄,还不赶紧过去问好!”
胡梓墨立马上前,按照之前四目教授的行礼方式,对着九叔行礼,并且自我介绍道:“弟子胡梓墨,拜见二师伯!”
九叔可不瞎,之前给四目师徒开门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胡梓墨了,只不过第一次见面,没有四目介绍,作为长辈的也不好直接上去搭话,加上之前天色未亮,也没时间仔细打量胡梓墨。
现在倒是有机会仔细看看了。
‘嗯,天庭饱满,双目有神,吐字清楚,完全不像是才一岁大的孩子,还真如四目信中所说那般,这孩子天生聪慧,现在看来可不光聪慧还有点早熟啊!’
九叔一边上下打量着胡梓墨,一边在内心评价着他的相貌,一边又从怀中取出了用黄布包裹起来的物件,递给他柔声笑道:“不错,很懂礼貌,是个好孩子!”
“第一次见面,师伯也没提前准备礼物,所以这两件我用香火供养出来的法器,就当做是见面礼了,不要推辞!”
胡梓墨听闻,便恭敬的双手接过递来的物件,同时也向九叔道谢。
四目见到师兄对胡梓墨的第一印象挺不错的,便也咧开大嘴笑嘻嘻道:“怎么样师兄,我这个大弟子资质还不错吧,要我说师兄你也赶紧收几个弟子,又不是说没有道场,这义庄白天晚上的就你一个人守着也不是办法啊!”
九叔听四目这么一说,心里也有些不爽快了,那是他不知道累么,不想收几个弟子,守着义庄也能倒倒班,轮换着歇息。
是因为没有遇到资质好的。
总不能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就拜师收徒吧,他乐意人家还未必乐意呢!
心情很不美好的九叔,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胡梓墨看到九叔这种脸色后,打了个哆嗦,老老实实的缩在一旁,想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偏偏就有人不长眼,没错说得就是他师傅四目。
此时四目还在那里洋洋得意,满脸骄傲,就差没用鼻孔看九叔了。
九叔冷哼道:“首徒?四目我看你是忘记茅山的规矩了,不知道新入门弟子要考校心性三年,磨练意志三年,学习背诵诸多道家典籍又三年,最后一年才会开始教授道术法术,整整十年时间还不够,需要独自外出游历作为最后考验,这才能正式收为弟子。”
九叔一脸你飘了的表情继续道:“怎么,四目你攒够钱建道场以后,就想要立马收这孩子为徒直接传授茅山的道术法术不成?”
四目听闻却不爽反驳:“师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可比我早下山,在凡俗也待了一段时间,怎么思想还是这么古板啊,现在是什么时代啊,咱们茅山弟子也得讲究一个与时俱进嘛!”
紧接着,四目又继续劝说亦或者是给自己找个借口。
“再者说了,梓墨是我捡来的,以后我还会亲自抚养他长大成人。
心性这一关,我平日里面多注意引导就是了!
磨练身体还需要在等上几年,最起码得等到身子骨长开一些才能开始锻炼习武。
至于道术法术,我从小就开始培养他,岂不是能比其他同辈弟子们更早入门嘛!”
九叔也不真是那种古板的性子,之所以那么说,无非就是因为心里不爽,故意那么说呛呛四目罢了。
,!
“哼,既然四目你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师兄我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别忘了,师门之所以会有这个一个新弟子熬十年的规矩,完全是历代祖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有其道理的!”
九叔不想再拿这个话题刁难四目,最后提醒了一句,就岔开了话题。
“好了,赶紧坐下吃饭吧,估计梓墨也已经饿坏了!”
三人吃完早饭,九叔就让四目先带着胡梓墨去义庄的客房当中休息,然后让四目在过来一下,说是师门传信过来,本来也有四目的一封,结果他正好带着胡梓墨去接生意,这就给岔开了。
胡梓墨刚吃完饭,又是晚上赶路,现在已经困得有些睁不开眼皮子,也没心思好奇九叔准备跟自己师傅聊些什么,只想着尽快躺进温暖的被窝当中。
迷迷糊糊得跟着师傅走进了客房:“梓墨你就睡在这间,被褥之类的全都放在柜子里,你自己拿出来用吧。”
胡梓墨乖巧答道:“我知道了师傅,师傅也早些歇息!”
“嗯,知道了,你先睡吧。”四目摆了摆手就走出客房,出去后还转身把房门给关上了。
胡梓墨按照师傅四目所说,从柜子里面取出被褥跟木枕头,往简陋木板床上一躺,被褥往上一拉,闭上眼没几秒功夫就陷入了深度睡眠状态。
已经睡着的胡梓墨不知道的是,九叔所说茅山来信的事情,其实也跟他有着几分的关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四目在捡到胡梓墨,尤其是在察觉到他天生聪慧这一情况之后,就打定主意要收其为开山大弟子。
这么好的修道苗子,若不收为弟子,岂不是暴殄天物。
打定主意的四目,就开始给关系好的同门们去信告知。
然而,让四目自己也没能想到的一点就是,以他自己那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性格,在社交这方面上还是颇具优势的。
用现代话来说,纯纯的社交恐怖分子,简称社恐。
说白了,就是以四目的这种性格很难交不到朋友,所以关系好的同门们也不在少数。
他给这些关系好的同门们写信告知胡梓墨的事情,结果不光在他们这一辈分的弟子当中传扬开来,甚至连茅山总坛那边,也传的满山皆知。
至于一个已经出师下山的弟子,现在想要收一个徒弟,如此小事为何还能传遍整个茅山呢?
当然,原因之一可能是四目在信件之中,有些夸大了胡梓墨的资质天赋。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四目在信件当中已经写明了收徒一事,甚至连对胡梓墨得称呼上面都冠以弟子之名。
除了没磕头敬茶,给祖师们上香禀告之外,几乎已经算是正式弟子了。
正式弟子就正式弟子呗,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再说比四目早下山的同门们,也不可能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收徒弟的吧。
比四目提前下山的同门们当中,自然有不少已经收徒了的,但就像刚才九叔所说那般,按照茅山的规矩,新入门弟子必须要先熬上个十年时间,才能算是正式入门。
那些同门们的确有不少已经收徒弟了,但正式收徒得,却只有四目这么一个。
所以,按照辈分来算的话,胡梓墨算是茅山当代弟子们当中的大师兄。
就像胡梓墨的大师伯石坚那样,石坚就是他们那一辈符箓法脉弟子当中,第一个成为茅山正式弟子,才能成为同辈当中的大师兄。
而大师兄这个位置也相当重要。
怎么个重要法呢?
同辈弟子当中的大师兄位置,是拥有继承该脉掌教的权力,更是有着去竞选茅山掌门的资格。
有人就要问了,茅山既然有着掌门人,那掌教是干啥的呢?
这就不得不从茅山那特殊的传承上面说起了。
之前也曾说过,茅山的传承极为特殊,导致茅山弟子除了根本道法之外,很少有修行同样道术法术的,这也使得茅山诞生了诸多法脉。
而法脉的意思是指,通过对茅山历代收纳而来的道术法术进行系统性的划分归类。
好比符箓这方面,就属于一大类,也是茅山总坛当中的诸多法脉之一。
剑术大类,养鬼大类、阵法大类,卜算推衍相星大类、养尸赶尸大类、拳脚兵器体修大类、炼丹制药大类,请神大类、炼香奉神大类,甚至还有着异修大类等等。
每一个大类之中,又细分了很多小类别。
就这些还只是留在总坛的法脉,那些连带传承一起下山独自经营的法脉就更多了。
若是别的道教门派,自然是一教掌门统领全局,但谁让茅山特殊呢。
如此繁多的法脉,而掌门就只有一个,根本管不过来。
所以,诸多法脉当中就诞生了掌教这一职位,目的就是为了代替掌门管理教导该脉的弟子们。
可以说,掌教是除了跟其他法脉掌教们属于平级,在茅山总坛当中,算是掌门之下地位权力最高的。
喜欢僵尸:道坛先锋,简化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