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少爷把土豆说的这么好,我都想尝尝了。”
张弘突然咂吧着嘴说道。
“是啊,是啊!”
林福连忙附议,
“小少爷说土豆可以烤着吃,不如把麻袋里的烤几个给兄弟们尝尝。”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烤番薯好吃,还是烤土豆好吃。”
“这可不行啊!”
李国助急忙摇头,指着手里的那枚土豆说道,
“这袋土豆都已经发芽了。”
他突然提高音量道,
“你们要切记!发芽的土豆是有毒的,千万不能吃!”
见众人都有些失望,他安慰道,
“就算没发芽,咱们300人每人一个,这袋土豆也就剩不下几个了,那还怎么种?”
“土豆长的比较快,少则60天,多则100天即可收获。”
“大家耐心等等,到时候都可以吃个尽兴。”
“好,那我就等等。”张弘咧嘴一笑。
“那甜菜呢?”颜思齐突然问道,“甜菜有什么突出的价值吗?”
李国助一怔,像是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沉默片刻后才道:
“甜菜也是产量大,又不怎么挑地,而且甜菜根还比较耐储存。”
“在泰西,人们通常是用甜菜根喂牲口,留下甜菜叶当蔬菜供人食用。”
在现代,甜菜是妥妥的高产作物,亩产量一般在3~5吨左右。
各方面条件好的情况下,甜菜的亩产量甚至可以突破6吨。
在古代,甜菜的亩产量肯定比现代少得多,但亩产千斤左右应该问题不大。
“就这吗?”颜思齐皱着眉头道,“泰西人为什么不吃甜菜根,是不好吃吗?”
李国助摇头道:
“甜菜根好吃呢,泰西人也会吃,只是他们更愿意用它喂牲口换肉吃。”
“咱们既然占了这关外苦寒之地,就不能只顾着种地,畜牧业也得好好发展一下。”
“比如养马业,发展好了,卖给大明,还怕赚不了大钱吗?”
“甜菜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错的饲料。”
“哦。”颜思齐释然地点了点头,可惜脸上看起来并不十分满意。
他哪里知道,李国助种甜菜的真正目的,是想提前点出甜菜制糖科技。
在17~19世纪,制糖业是妥妥的暴利产业,
可惜受限于甘蔗的生长习性,而只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发展。
南海边地属于高纬度的温带季风气候,是肯定种不了甘蔗的,
但却很适合喜欢阴凉气候,抗寒能力强,抗热能力差的甜菜。
既然知道甜菜将来会成为糖料作物,李国助又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呢?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提前点出甜菜制糖科技。
而他现在之所以不说出这个真实目的,主要是怕被人笑话,也不想多费口舌去辩解。
事实胜于雄辩,等他用甜菜制出了白砂糖,就不怕被人质疑和嘲笑了。
到时他不但会得到巨大的荣誉,还将为南海边地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见没人再说什么,李国助朗声道:
“你们谁愿意帮我种地啊?过来十个人!”
此话一出,包括陈勋和林福在内的,开垦了这5亩田地的100人纷纷上前毛遂自荐。
最后李国助不得不点名要了杨天生、陈衷纪、陈勋、张弘、林福,又随机选了5个人。
“这土豆也没个藤,可怎么种啊。”张弘挠着头问道。
李国助一听他这话,就知道他想当然地以为土豆和番薯的种植方法是一样的,
“土豆的种植方法跟番薯可不一样。”
李国助顿了顿,
“也罢,我就先教你们怎么种土豆吧。”
“谁有匕首?借我用一下。”
此话一出,十个人居然全都取出匕首,递送过来。
李国助一怔,不禁哑然失笑:“居然都有啊!挺好,倒也省的麻烦了。”
他略一思忖,却没有去接任何一个人递来的匕首,反而把手里那枚土豆给了林福。
“福哥,按我说的,把这枚土豆切块。”
林福闻言,立刻就切,却突然在刀刃即将挨上土豆的时候停下了。
他问李国助道:“怎么切?”
李国助翻了个白眼:
“你还知道问我啊!”
“让你按我说的切,我还没说呢,你咋就切上了?”
“好在你还知道悬崖勒马。”
林福笑了笑,没有抬杠,也没有辩解:“你说吧,怎么切?”
李国助道:“把这枚土豆切成4块,每块上都必须有一两个芽眼。”
林福翻来覆去地端详了那枚土豆片刻,用刀尖指着其表面上的一处凹陷道:
“这就是芽眼吗?”
“没错。”李国助点头道。
其实这枚土豆表面已经长出了嫩芽,并不难判断芽眼。
得到李国助肯定的答复,林福三下五除二就把这枚土豆切成了4块。
而且还跟李国助要求的一般,每块上都有一两个芽眼。
他也不用案板,端的是一双巧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看清楚了吗?”
李国助环顾在场的其他人,见他们都点头默认,便继续道,
“你们切的时候,跟这枚土豆差不多大的,就切成4块。”
说到这里,他又在装土豆的麻袋里翻找了片刻,取出一枚小土豆来,约有鸭蛋大小。
他举着它晃了晃,说道:“像这种小的就切成2块,切记!每块上一定要有芽眼。”
说罢,他又把这枚小土豆递向林福。
林福却傻眼了,手里拿着刚才切好的四个薯块愣愣地道:
“这切好的土豆块往哪放啊?”
李国助如梦初醒地抬手一拍额头,讪讪地道:“大意了,咋就忘了准备盛器……”
“咱们船上有装货用的箩筐,我去取来。”杨天生说道。
李国助眼中一亮:
“那有没有那种圆圆的,扁扁的盛器?跟箩筐一样,也是用竹条编的。”
说的时候,他两手还比划着,像是抱了个又大又圆的托盘似的。
“小少爷说的是簸箕吧?”一直没说话的陈衷纪忽然撇着嘴笑道。
“簸箕?”
听到这个称呼,李国助傻眼了。
在他的印象中,簸箕是跟扫把配套的卫生器具,
怎么也跟藤条竹篾编的,用于晾晒农产品的盛器联系不上啊。
不过那东西,他也只是前世在电视上看到过,却一直都不知道叫什么。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