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国助的心目中,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晚宴。
他认为,只要能用土豆成功抓住这千余人的胃,
就算是为将来的永明城邦解决了粮食供应和人口增长的问题。
如今这千余人,将来即使不能全部成为永明城邦的权贵阶层,也一定会是各行各业的奠基者。
所以只要这千余人喜欢上了土豆,就一定能靠他们的力量,在将来的永明城邦中大力推广土豆。
现代史学界有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叫做“17世纪普遍危机”。
它指的是,1600~1700年间,在亚欧大陆上发生的一系列灾难性的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经济崩溃、政治动乱、社会瓦解、朝代更替等等。
“17世纪普遍危机”的主要时间范围是1610~1690年间。
其中比较重要的事件包括:
1598~1613年间,俄国的大动乱年代;
1616~1683年间,中国的明清易代;
1618~1648年间,德意志地区的三十年战争;
1635~1659年间,法西战争,是法国对三十年战争的目标的延续;
1642~1651年间,英国内战;
1648~1653年间,法国的投石党运动;
1683年,维也纳之围的失败,标志着欧洲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启了大反攻。
这些事件在时间上的高度重合,也是史学界提出“17世纪普遍危机”的重要原因。
导致这场普遍危机的一个公认的重要原因,是发生在最近的一次小冰河期。
异常寒冷的气候引发的干旱、饥荒、瘟疫等灾难,是众多社会动乱的重要诱因。
然而这一小冰期是从1550年开始,断断续续持续到了1851年。
为什么“普遍危机”没有发生在16世纪下半叶,也没有发生在18、19世纪,
而偏偏就发生在了17世纪呢?
在李国助看来,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17世纪是这次小冰期的高峰阶段;
另一方面,是土豆、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作物,在17世纪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
相比之下,进入18世纪以后,土豆和番薯分别在欧洲和中国得到了大力推广。
再加上小冰期也在这个世纪逐渐趋于缓和。
所以尽管还处在小冰期之中,但18世纪以后的世界,却在渐渐地告别饥荒,
甚至还出现了人口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很显然,如果在17世纪,土豆、番薯、玉米等美洲高产作物就能得到大力推广的话,
或许不能让人口出现18世纪那样的爆发式增长,但至少可以杜绝普遍危机的出现。
不过在李国助看来,在17世纪的南海边地推广番薯,是真的不如推广土豆的。
从温度适应性的角度来看,
土豆是一种喜冷凉的作物,正适合南海边地这种温带季风气候。
而番薯则是一种喜温作物,更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推广。
从水分适应性的角度来看,
土豆和番薯都是比较耐旱的。
南海边地的年降水量为600至900毫米,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东南侧,是适合农耕的地区。
尽管在处于小冰期高峰的17世纪,南海边地肯定比现代更冷更干旱一点,
但年降水量肯定不会低于400毫米,肯定能满足土豆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
另一方面,土豆不耐涝,如果土壤积水,会导致块茎缺氧,引发腐烂等问题。
而南海边地的降水量哪怕是在高峰时期,也不至于令其疏松的黑土地达到积水的程度。
从烹调适配性的角度来看,
土豆显然比番薯更百搭,能与更多其它食物搭配,制成多种菜肴。
从营养保健性的角度来看,
土豆和番薯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但总的来看,土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比番薯低。
而从健康角度考虑,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更有利于维持人的身材和健康。
番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但如果吃太多番薯,大量的膳食纤维会使得肠胃消化负担过重。
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会吸收大量水分,膨胀后会让肠胃感觉胀满不适。
番薯是一种高淀粉食物,淀粉在人体内会被分解为葡萄糖等糖类物质供能。
但过量食用番薯,使大量的淀粉短时间内涌入消化道,会超过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解能力。
过量的番薯淀粉无法及时被分解消化,就会在肠道内堆积,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而且未完全消化的淀粉在肠道中被细菌发酵,会产生气体,导致胀气。
番薯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这些糖分会刺激胃酸的分泌。
当吃太多番薯时,胃酸分泌量会大幅增加。
正常情况下,胃酸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过多时就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
,!
相比之下,土豆就没有这些问题。
所以土豆比番薯更适合当做主粮推广。
综上所述,李国助有充分的理由用心去准备这场晚宴,及其中的每一道菜品。
可惜他前世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厨师,今生显然也不可能是。
幸运的是,前世的他是一个勤劳的吃货。
与那些经常下馆子的饕客相比,他更喜欢自己动手。
所以他的厨艺其实也还过得去,至少脑子里装着不少经过检验的菜谱。
其中用到土豆的,完全可以满足这次宴会的需求。
不过上千人的宴会即使在现代也是不常见的,
在古代也不是没有,但绝对算得上盛事一桩。
通常只有皇家才有这个财力、物力和人力举办这样的大型宴会。
比如开元二十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登基20周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贵族和富商共计千人。
据说这场宴会持续了十天,期间每天都有新的菜式和表演。
此后,有明确记载的千人宴,便是清朝的四次千叟宴了。
不过这类皇家举办的宴会除了吃喝以外,通常还有盛大的庆典表演,及皇帝对宾客的赏赐。
所以这类宴会耗费的资金和筹备的时间都是极其巨大的。
好在李国助的这个千人宴只是为了推广土豆,只要满足宾客的吃喝就可以了。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