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55章 这个嘛,我们当然知道

许仪后,又名许三官,江西吉安县桐坪乡河山村人。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改习岐黄,医术高明,常行医于广州、南京及沿海一带。

明穆宗隆庆五年,许仪后乘船经过广东海面时,被日本海盗劫持至九州萨摩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凭借医术救了萨摩藩岛津家的小孩。

萨摩藩主岛津义久爱他医术高明,将他留在宫廷担任御医,还帮他在当地娶妻生子。

万历十三年(1585年),许仪后向岛津义久递交了一份《协惧哀告》。

他在其中陈述了日本海盗头目陈和吾、钱少锋率众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罪恶。

岛津义久采纳他的建议,派兵诛杀了这伙海盗,为我国东南沿海人民除了大害。

日本织丰时代后期,丰臣秀吉刚刚统一日本,就企图先吞并朝鲜,再进攻中国。

看出端倪的许仪后利用自己在岛津藩的地位,开始暗中搜集相关情报,准备送给大明。

御医的身份,使他能比较方便的搜集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情报,

却很难搜集到最重要的军事情报。

于是他找到另一个在萨摩藩任职的中国人帮他搜集日本的军事情报。

这个人叫郭国安,在萨摩藩担任下级军官。

两个人忙碌了很久,最终把第一手情报汇聚一处,总结成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大约五千多字,包括六个部分:

一陈日本国之详,二陈日本入寇之由,三陈御寇之策,

四陈日本关白之由,五陈日本六十六国之名,六陈未尽之事。

林林总总,涵盖了日本国的方方面面,内容极之详尽。

其中除第三部分可能出自郭国安手笔外,其他皆是许仪后的心血写成。

报告里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详细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

报告是写完了,但怎么送到大明手里,却是一个问题。

这时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愿意冒险回国送信。

这个人是许仪后的江西同乡,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抚州人。

他本在南海贩卖布匹,不幸遭遇倭寇,被掳至萨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写经文。

许仪后有一次去寺里烧香,结识了朱均旺,非常同情他的遭遇,

便通过岛津义久的关系把他解救出来,收为弟子,留在身边抄写药方。

朱均旺之所以愿意当信使,是为了报答老师的恩情。

然而日本当时已经戒严,所有往来明商都不许下船,一般人很难混上船去。

许仪后经过多方奔走联络,终于找到漳州商人林绍歧同意帮助朱均旺偷渡出境。

不料许仪后四处搜集情报的举动,被一些汉奸告密给了丰臣秀吉的亲信浅野长政。

丰臣秀吉大怒,声称要严惩许仪后,甚至想将他用大锅煎死。

许仪后被关到监狱里,受尽严刑逼供。

但他一口咬定全是自己筹划,始终没有吐露郭国安、朱均旺、林绍歧任何一人的名字。

后来,岛津义久搬出德川家康求情。

看在德川家康的面子上,丰臣秀吉终于不再追究许仪后泄密之罪,

只是象征性地申饬了一下,便将他赶回了萨摩藩。

几经周折,朱均旺最终于万历二十年正月十六日,乘漳州商人林绍歧的商船偷渡回国。

等船抵达福建大岞湾时,已经是二月二十八日,距离日本发动战争仅剩四十四天。

回国后,朱均旺立即通过福建总督,将报告转呈到了朝廷。

这些情报使大明避免了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灾难。

明朝能取得万历援朝战争的胜利,许仪后等人功不可没。

许仪后一辈子没取得过任何大明的功名,也没被授予过任何大明官职。

羁旅海外的他,却拥有令许多大明官员汗颜的爱国情怀。

他对大明付出的一切,都是自发的,是对故国朴素真挚的热爱,没有奢望过任何回报。

晚年的许仪后始终心系祖国,虽然感激岛津家的知遇之恩,无法提出回国的请求,

却在退休后,只身来到平户的唐人屋敷,开了一家医馆,为同胞治病疗伤。

李国助得知此事后,果断要求李旦为自己聘请许仪后为塾师,真实目的却是为了学医。

万历四十一年,许仪后在萨摩藩以藩士身份获赐410石封地。

那一年正是西元1613年,

李国助在他去萨摩藩受封期间,又认了三浦按针做老师。

不过这件事完全是李国助自己的筹划,并不像李旦所认为的那样,来自许仪后的授意。

这样不行,明年回去,一定要找这个许老头谈谈。

天妒英才,想那霍去病立下过何等丰功伟业,却是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了……

想到这里,李旦连忙对同桌众人笑着说道:

“呵呵,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啊,大家不要把我儿的话太当回事。”

“这些肯定都是许仪后教他说的,你们都知道那老鬼干过什么事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到这里,他又端起酒杯道,

“来来来,咱们继续喝酒!”

“诶,酒呢?”

发现酒杯还是空的,他连忙招呼伺候在侧的朝鲜少女,

“诶丫头,别傻站着,快把酒给大家满上。”

两个朝鲜少女赶忙上前给众人斟酒。

他们本来都是很机灵的,只是被李国助刚才那番话给震撼到了。

甚至直到现在,他们都有点没回过神来。

其中一个居然先来给李国助斟酒,引的众人一阵侧目。

李国助都惊呆了。

懂不懂规矩啊,没眼力见也就算了,哪有先给小辈斟酒的道理。

“考克斯先生,敢问你们泰西人知不知道橡子也是一种救荒粮呢?”

就在这时,洪升突然开口问道。

也不知是他有心还是无意,总之是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考克斯怔了一下,答道:

“这个嘛,我们当然知道。”

“事实上,每当发生饥荒时,橡子都是欧洲人首选的救荒粮,救过很多人的命。”

洪升哈哈一笑,说道:

“由此可见小少爷当真是独具慧眼啊。”

“这南海边地漫山遍野都是槲树,其木能造船、其叶能养蚕,”

“橡子还能酿酒,逼不得已之时,也能当做粮食来应急。”

“可见这南海边地还真是一处建立基业的好地方啊!”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