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66章 回来分了红就散伙

不过宴会现在已接近尾声,所有桌上的菜都已剩的不多。

所以不难想见,他们这么做肯定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或许从宴会开始没多大功夫的时候,就可能有人想到这个主意了。

而且在有人开始这么做以后,这个主意应该是很快就被全场人理解并效仿了。

也只有李国助他们这一桌人,因为身份都太高,没人敢过来蹭吃罢了。

早知道你们这样,我就搞自助餐了……

李国助这样想着,心里是又好笑又欢喜。

好笑的是,这些人不遗余力蹭吃的样子,怎么看都有些滑稽。

欢喜的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不同的菜肴,大家竟然能自发地想到这种办法。

这说明宴会上的菜肴对他们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足以调动他们的创造潜力。

其实为了达到让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品尝到不同菜肴的目的,李国助并非没有考虑过自助餐。

但他又担心某些肉狼专盯着荤菜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便果断否决了这个方案。

前世他可是没少见过被肉狼吃倒闭的自助餐厅。

而如今,众人自发采取的这个方法,居然比自助餐的形式要高明的多。

在一些比较讲究的宴席中,

尤其是南方的一些宴席或者带有西式风格的宴席,都会用甜品来收尾。

甜品可以是中式的红豆沙、八宝粥,也可以是西式的蛋糕、布丁等。

甜品能够给客人留下一个甜蜜的结尾,让整个用餐过程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所以最后,李国助还是安排了一道甜品来收官。

这道甜品就是拔丝土豆。

他安排这道菜并不只是为了给宴席安排一个甜蜜的结尾,更是要给客人一个惊喜。

拔丝菜品起源于山东民间,盛行于清代,具体起源时间不详。

但从其扬名于清代来看,不难推测其起源时间不会早于明末。

据说拔丝苹果原名为 “冰花”,最早出现在清朝的御膳房,

以至有人断言,它是满族人的发明。

其实清朝初期,直接继承了明代宫廷留下来的山东厨师。

当时山东厨师几乎主导着明朝皇宫的后厨,鲁菜也是国菜的典型,其烹饪技艺深受认可。

所以他们也成为清朝皇宫汉菜的掌勺者。

可见拔丝菜品十有八九是当时清宫里的山东御厨的手笔。

如今拔丝菜品还远没有到盛行的时候。

所以这道菜应该不会只是令三浦按针和考克斯感到惊奇,

与会的中国同胞应该也会感到新鲜的。

事实也是如此,当拔丝土豆被送到餐桌上的时候,瞬间就聚焦了整桌人的目光。

“儿呀,这个菜为什么叫拔丝土豆呢?”

李旦打量着盘中裹着金黄透亮糖汁的土豆块,困惑地问道。

“很简单呀,因为你夹起其中任何一块土豆,都能拔出丝啊。”

李国助笑着解释道。

“当真!”李旦不可思议地道,“这怎么可能啊?”

“爹你就别刨根问底了,这个菜得趁热吃,凉了可就拔不出丝了!”

李国助催促道,

“这个菜就不分了,大家赶紧吃,一吃你们就明白它为什么能拔丝了。”

众人一听这话,二话不说,纷纷探出筷子各夹了一块土豆。

果然往回收的时候,全都拔出了金黄透亮,又细又长的丝来。

“上帝啊!这简直是神迹啊!”

拔出丝的考克斯不由惊叹地叫出了声,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啊?”

“你尝尝看,一尝你就知道答案了。”

李国助笑嘻嘻地卖关子道。

考克斯连忙把土豆块塞进嘴里,嚼了没几口,他就蓦地瞪大了眼睛:

“呜,好脆好甜!”

那拔出来的长丝一下放不到嘴里,

他吞下土豆块后,就急忙用手捞起来往嘴里送,全然不顾绅士风度了。

“咦?这丝入口即化,还甜甜的……”

顿了顿,他蓦地恍然大悟地叫道,

“是糖,这是糖!”

“bingo!”李国助马上打了一个响指,欣喜地道,“you're right.”

见李国助承认了他的猜测,考克斯是又惊又喜,表情里却还夹杂着疑惑和不可置信:

“可我还是不明白,糖怎么能做到这样呢?怎么还能拔出丝呢?”

唉,真是傻老外啊,亏你们还那么爱吃糖呢……

李国助一边在心里腹诽着,一边笑呵呵地道:

“这道菜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改天我亲自下厨,演示给你看,你一看就明白了。”

“好,万分期待!”

考克斯搓搓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像个在平安夜等待圣诞老人来送礼的小孩。

宴会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并且成功的令所有宾客都迷恋上了土豆。

这让李国助深感老怀大慰。

别看他今生到现在只有八岁,加上前世的经历,也算是有老年人的心怀了。

所以叫老怀大慰也没什么问题。

总之,只要这些人乐于把土豆当做谷物的补充,甚至能接受以土豆为主食,永明城邦的粮食安全问题就算是解决了一大半。

子夜,温暖的卧室。

“儿啊,今天宴会上,按针大人说的那个股份制是什么意思啊?”

李旦一路舟车劳顿,又在宴会上喝了许多酒,居然没有倒头就睡,还能想起这档子事。

李国助躺在他旁边,迷迷糊糊地哼哼了半晌才道:

“其实也没啥,就跟咱们与人合伙出资跑海贸是一个道理,”

“出钱的人按出资多寡占有相应的股份,船员按资历也可以拥有股份,海贸的收益按股份分红。”

“大体就是这样。”

李旦哑然失笑:“就这样啊……那还专门搞个牛逼轰轰的名头,还吹的他们这个制度有多高效先进似的……”

李国助摇头哼哼了两声:“区别还是有的,股份制的高效就体现在这些区别上。”

“哦,到底有哪些区别,你倒是给我说说?”李旦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国助也来了兴头,困倦感一扫而空:

“人家的公司是长期存在的,基本上不破产就会一直经营下去。”

“我们的公司通常就只能维持一次航行,回来分了红就散伙了。”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