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48章 跨海杀鞑子

为了编制出准确的航海历,天文学家要对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等天体的位置进行精确观测,

最好能使用高精度的天文望远镜,并在多个天文台、多个地点进行观测,以减少局部观测误差。

航海历通常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编排,详细列出每天甚至每小时太阳、月球、行星和一些重要恒星的位置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天体的赤经、赤纬、视差等参数,方便航海者根据观测到的天体位置来计算时间和地理位置。

航海历还可能包含一些辅助信息,如日月食的时间和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航海安全和航海定位也有一定的帮助。

好在中国古代航海家手里本来就有基于大量天文观测绘制的过洋牵星图。

里面除了没有月距法需要的月球观测数据,

其它关键星辰,如北极星、织女星等的观测数据一样不少,甚至比同时期的欧洲航海历还精确。

这总算是为天文观测委员会省了不少麻烦,可惜还是杯水车薪。

本来李国助想请廉司南帮忙,偏偏对方在忙着研制蒸汽机,说什么也请不动。

所以单是组织这两个委员会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就已经让李国助忙的不亦乐乎了。

饶是如此,他也丝毫没放松给廉司南的中医理疗。

本来对于永明学会的各项事务,作为主席的李俊臣,是会定期向李国助提交报告的。

这其中肯定会有各个委员会主任的名单。

但李国助实在是忙的顾不上看,所以他才不知道林业委员会的现任主任是谁。

其实这个事他问李德还真就问对人了。

因为李俊臣要回家省亲,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必须有人代替他管理永明学会。

而这个代理主席,正是李德。

他本身也是经济学委员会的主任。

“是陈勋。”李德答后,又补充道,“他还兼任建筑工程委员会的主任。”

永明要塞目前只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学问有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目前,在永明学会里,一人兼任两个委员会主任的现象并不少见。

甚至有的人还在兼任行政官,比如陈勋依然还是督造官,统管南海边地公司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

“嗯,目前也只有他最合适了。”

李国助毫不意外地说道,但马上又话锋一转,

“不过以他的经验,种植管理用材林没什么问题,至于建设山蚕场怕是还有些不够呀。”

李德歪头一笑,说道:

“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反正都是树木养护,就算有些区别,主要的东西肯定还是相通的。”

“小少爷只要把两者之间的区别给他讲清楚就行。”

“难道你还能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国助想了想,点头道:“你说的对,那我现在就去找他,你们继续。”

永明学宫共有三层,一层有门厅和两个大会议厅,二层是各个委员会集体办公的地方,三层则是主席和各委员会主任的独立办公室。

所以要找陈勋,肯定得先去三层。

如果三层找不到,多半可以在二层找到他。

因为各个委员会的小型学术研讨会,一般都是在二层举行。

刚走到三楼,李国助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赵贞雅道:

“诶,明珠姐不在这段时间,谁给那些孩子们上课呀?”

“哎呀!”

赵贞雅大叫一声,抬手一拍脑门,懊恼地道,

“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她特意嘱托我给孩子们上课呢。”

李国助斜了她一眼,微嗔道:“那你还不快去!”

“诶!”赵贞雅应了一声,转身就慌慌张张地朝楼下跑去。

“诶,你慢点,小心摔着了。”李国助提醒了一句,又转对金顺姬道,“你也跟她去吧。”

“诺。”金顺姬福了福身,也跟着下楼去了。

原来就在李国助他们开始试炮后的第三天,加哈禅就带着库雅喇部里所有剩下的汉人奴隶来了。

这些人总共有八十个,其中有五十个青壮年男子,二十个妇女,十个儿童。

至于老人则根本没有。

奴隶就是用来干重体力活的,花钱买老人来当奴隶,那是脑子有坑。

事实上建奴犯边之时,也不可能掳掠老人,多半是见到就杀了。

绝大部分奴隶也不可能活到老年,就算勉强活到了,也只有死路一条。

那些野蛮人连自己的老人都养不起,又怎么可能养活奴隶的老人?

儿童虽然有几年没法干活,但养到四五岁基本上就可以干活了。

何况吃的也不多,所以奴隶主也还是允许奴隶繁衍后代的。

别说原始部落的奴隶,甚至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都出现过四五岁的童工。

这类童工主要干的是清理烟囱的工作,因为只有儿童的身材,才能钻进烟囱里。

未来的永明城邦居民肯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毕竟这里冬季漫长,取暖是刚需,难免会产生清理烟囱的需求。

为了避免未来的永明城邦出现童工,李国助还特意让永明学会成立了供暖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避免清理烟囱的办法。

因为左右只有十个儿童,虞明珠便主动担负起了教育他们的职责,也算是为相公分忧了。

这些人从库雅喇部来到永明要塞,简直是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不但一下从奴隶变成了自由人,生活条件得到了质的飞跃,连子孙后代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他们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愿意为南海边地公司抛头颅洒热血。

目送金顺姬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李国助才转身朝陈勋的办公室走去。

……

1617年4月3日,万历四十五年丁巳蛇年二月廿八。

李国助率领仁王号,及两艘拥有20门中型舰炮的老闸船驶出了金角湾。

两天前,他把建设柞蚕场的任务交给了陈勋,并写了一份书面的改造方案给他。

陈勋看过后,胸有成竹地向他保证,一定可以完成颜思齐的嘱托。

于是他就把出发日期定在了3号,只给了自己一天的准备时间。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