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刚绕过乌苏里湾东岸尽头,李国助马上又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另一座岛。
那座岛在勒富岛北边略微偏东的地方。
俄罗斯称之为普季亚京岛,至于其中国旧名已是很难考证了。
去年他们问过北边锡霍特山脉东麓沿岸的库尔喀人。
但他们活动范围有限,根本说不上这一带的地名。
这两座岛在现代都属于福基诺市,是一座军港。
从两座岛中间穿过去后,大约向东航行了两个小时左右,李国助又看到北岸有一个又大又深的海湾。
这个海湾被后来拥有它的俄罗斯称为纳霍德卡湾,其内水深浪静,可全年通行,
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唯一一个海洋永远不会冻结的地方,港口条件优于海参崴。
得益于此,进入现代以后,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比较超前。
它是俄罗斯远东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船舶往来密集。
海湾内有四个港口和四个船舶维修厂,是普里莫尔斯克航运公司等大型公司的基地。
它也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商港,拥有运输木材、煤炭、集装箱的大型设施和19个深水泊位及油港,水深达11.5米。
前苏联远东区外贸货运量的三分之二由此港出口。
它还是泰舍特-纳霍德卡输油管道的东边终点,
将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等资源输送到这里,再通过海运运往其他地区。
沿锡霍特山脉南下的利曼寒流与北上的对马暖流在日本海交汇,增强了海水的搅动效果。
这有助于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渔业资源的丰富。
所以纳霍德卡港还是活跃的渔业基地。
冷战时期,海参崴成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军事基地,禁止外国船只驶入,
纳霍德卡湾迅速发展成为苏联远东最主要的、唯一对外开放的民用深水港,
与海参崴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远东地区的军事和经济职能。
正因这个海湾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
李国助对它也是志在必得,绝不允许它在这个时空落入俄罗斯之手。
当然他也绝不会再让这个海湾使用纳霍德卡这样的俄国名称。
他不知道这个海湾在明末叫什么名字。
但在清末它被称为海藻湾,或海藻屯,据说是因为湾内盛产海藻的缘故。
所以他也准备沿用这个名称。
海藻湾内有一条大河,叫做雅兰河,是锡霍特山脉南麓最大的河流。
在其流域内原本生活着雅兰路库尔喀人。
但野猪皮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先后两次派兵攻打此地,已将他们尽数收编。
出了海藻湾,往东不远还有一条锡林河,后者也可以写作西临河,反正都是音译。
在其流域内原本生活着西临路库尔喀人。
但在1614年,被努尔哈赤派500建州兵与残余的雅兰路人一起掳掠去了赫图阿拉。
这个地方是处在锡霍特山脉南麓,依山傍海又临河,可谓是易守难攻之地。
要不是雅兰路和锡林路库尔喀人太菜,又怎么会被区区500建州兵给掳去上万人口呢?
反正李国助觉得,只要南海边地公司能再招募来300人,
他就可以派人来在雅兰河口建一座棱堡要塞,保证固若金汤。
到时候,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在里面办几座水力工厂,磨粉并生产丝绸和枪炮。
而且冬季还可以把货物运出去赚钱。
总之,想在冬季对外通航,占领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占领这里,绝对比占领摩阔崴要容易得多,是近几年可以办到的事情。
不过去年,他们北上做生意的时候,也是直接横渡了海藻湾,并没有进去探查。
里面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他并未亲眼所见,或许还有残留的雅兰路库尔喀人也未可知。
所以趁这次机会,李国助决定亲自到海岸内探索一下。
于是他立即下令道:“左转舵,我们进海湾看看。”
“我们今晚要在这个海湾里过夜吗?”
船刚一转进海湾,黄昭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国助这时才发觉,天色已经昏暗,便取出怀表来一看,才知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
原来他们从早上七点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个小时。
乌苏里湾最宽处有55公里,仁王号三个小时就能横渡。
但这次是沿岸航行,只是从乌苏里湾绕出去,就差不多航行了150公里。
所以只是驶出乌苏里湾,就耗费了八个小时左右。
“嗯,今天天气晴朗,我们晚上可以在此观星,记录下一些天文数据。”
李国助说着收回了怀表。
既然他这次出海的理由是测绘海岸线,就不可能日夜兼程地航行,
总是要时不时上岸,做些天文观测,为计算经纬度提供数据。
所以保守估计,可能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到达尚塔尔群岛。
就按十天算的话,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应该是4月13号,也即农历三月初八。
假设那四百鞑子兵真的是渡海去尚塔尔群岛的话,到时就会有三种可能。
要么李国助他们去早了,鞑子还没有渡海。
要么到的正巧,恰好撞见鞑子渡海。
要么到晚了,鞑子已经登岛。
若是前两种情况,李国助都有机会全歼他们。
只是第一种情况会稍微麻烦一点。
若是第三种情况,全歼他们的机会可就比较渺茫了。
毕竟到了陆地上,鞑子的战斗力可就不能小觑了。
若要等他们返航,肯定是俘虏了不少库尔喀人一起渡海。
那样的话,李国助可就不好动手了。
去年北上锡霍特山脉东麓沿海地区贸易的时候,他们原本还担心语言不通,
毕竟他们只有朝鲜语通译,而北边的库尔喀人离朝鲜太远,部落里未必有会说朝鲜语的人。
万万没想到,不少库尔喀人部落里居然都有会说汉语的人。
原来他们到现在还把自己当做大明喜乐温河卫的百姓,
很多部落首领都有明朝册封的卫所官职。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