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刘邦侧坐着,右手的食指在龙椅上轻轻的敲着。
刘邦不愧是真龙天子,此刻的他龙的气势大显,一举一动都像极了真龙。
听着下面娄静的建议,刘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洛阳离着诸王的封地太近,确实不安全。
不过刘邦也没有做决定,就是先吩咐他退下,对于迁都这种大事,需要一起议一议。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自然不肯轻易下决定。
没有前人的例子,他只能慢慢摸索。
而且此时也不像明清时候一样是皇帝的一言堂,大臣们的权力还是很大的,甚至大到可以废立皇帝。
当然,开国君主除外,他刘邦早就不是当年沛县的小流氓,有的是权谋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两天后,刘邦召开朝会,开始商议迁都的事情。
群臣乱糟糟地上殿,他们还没有习惯刘邦已经成为皇帝,并且自恃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完全没有一个臣子的样子。
大家一个个走了进来,拜的也乱七八糟,有的甚至没有上前拜皇帝就找到了自己跪坐的位置。
对此,刘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来要把礼仪问题提上日程了。
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皇帝要的就是唯一,尊卑有序,新王朝新气象,没有礼仪可不够。
三通鼓声结束,号角声吹起,今天的朝会开始了。
“今天叫大家来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我想将都城改在长安,大家有什么看法?
刘邦话一出,在场的瞬间炸开了锅。
他们还和当年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秩序。
刘邦说完,他们就开始乱了起来,甚至有的人还打断刘邦说话。
刘邦已经有些不能忍了,这些老功臣们在触及他的底线。
刘邦猛地一拍桌子,瞬间鸦雀无声。
“安静!谁有问题谁出来说,下面乱糟糟的,你们是想结党营私吗!还是有人质疑我说的话?”
对于朝会这个局面,刘邦显然不满意,而作为丞相的萧何赶紧出来打圆场。
这时,平阳侯曹参站了出来。
曹参,作为西汉开国可以和萧何争第一功臣的人,他曾经跟着韩信灭了魏国和赵国,在楚汉之争中独领一军,在军队中有着仅次于韩信的威望。
刘邦确立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时,曹参也没有再争抢。
因此刘邦很满意,在立长子刘肥为新齐王时,加封了他为齐国的丞相。
“陛下,臣认为长安不如洛阳,陛下想改定为长安,无非是看中了他在关中地区,可之前在关中地区的咸阳不照样被灭掉了吗?
由此可见,定都关中地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反而洛阳位于天下的中心,调兵遣将安排国策都能快速地传达,实在是上上之选啊!”
曹参说完,一众武将都随之附和。
听完他的话,刘邦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他也清楚的知道,诸将反对肯定是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自己不能那么简单如了他们的意。
现在他也拿不定主意了,希望那个曾经给他出谋划策的人,能站出来给自己一个建议。
在刘邦每次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那个男人都会站出来给刘邦提建议,这次也不例外。
这个熟悉的人站了出来,可不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嘛。
“陛下,臣认为,平阳侯的话虽然有些道理,眼光却不够长远,秦虽然虎踞关中地区,但是没有用好才以至于灭亡;
项羽放弃险要的关中,而定都防御极弱的彭城才失了天下。
因此,臣觉得关中地区至关重要,只有聪明的领导者才能利用好关中地区彻底发展起来。
况且,长安临近旧统治的汉中地区,有利于安抚旧地的民众。
由此两利,臣认为长安很明显比洛阳更适合定都。”
刘邦听完,直呼张良真棒!
张良分析了长安和洛阳利弊,而且还压住了一众武将的嘴,刘邦爱死他了。
就这样,刘邦直接拍板定论。
迁都长安!
大汉王朝的都城长安开始有条不紊地建立起来,因为皇宫的修建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刘邦就暂且在洛阳呆了下来。
刘邦看上了娄静,把他留在了朝中为官。
事实证明娄静张良的建议非常正确,因为这些异姓诸侯国之后都陆续反叛,如果都城继续在洛阳,就会危及汉朝的统治。
……
下朝后,刘邦径直走进了戚夫人的宫里。
除了象征性的去一下吕雉宫里以外,其余这些天晚上刘邦一直在陪戚夫人。
他不喜欢吕雉,吕雉太强势了,并且年纪也大了,不是刘邦的菜。
还没走进门口,一个小孩子噔噔噔的跑了过来。
“阿父!”
刘邦伸手抱住了小孩子,用脸蹭了蹭小孩子。
“阿父,胡子扎人!”
这小孩子正是小刘如意,他是刘邦最喜欢的儿子。
这时候后面的戚夫人走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意,不可无礼,叫皇上!”
戚夫人知道如今身份不同了,再也不能和原来一样相处。
戚夫人的语气很凶,吓坏了小刘如意,在刘邦怀里嚎啕大哭。
?? ???? ? ???? ??!!
刘邦赶紧摆了摆手,掏出一块糖喂给了刘如意。
“如意乖不哭,就叫阿父,乖乖听话给你糖吃~”
随后,他冲着戚夫人说:“你这么凶干什么?他还是个小孩子,不需要那么多礼仪,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呗。”
小孩子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小刘如意吃着糖,看着阿父训阿母,变得笑嘻嘻的。
刘邦抱着小刘如意颠了两下,“真乖,真聪明,不愧是朕的儿子!”
刘邦对刘如意的喜欢远超太子刘盈,他觉得刘盈太懦弱了,没有一点自己的样子。
相反刘如意年纪虽然小,却很聪明,也很大胆,在刘邦心里刘如意更适合继承自己的皇位。
其实太子懦弱也不能完全怪太子,毕竟刚出生刘邦就造反了,刘盈都没跟在他身边多长时间。
后来在彭城的时候,刘邦好几次把刘盈踹下了马车,这件事给还是小孩子的刘盈留下了很严重的心理阴影。
后来虽然跑了出来,结果吕雉又被抓到楚营当了两年多的人质,这刘盈过着不是爹不在身边就是妈不在身边的生活,缺了父爱缺母爱,他能强势才怪呢。
而刘如意出生的时候,戚夫人就受到刘邦的宠爱,母凭子贵因此可以说,刘如意是含着蜜罐子长大的,虽然才七岁,但是有父爱也有母爱,自然而然的就显得更成熟。
但是让刘邦没想到的是,就是因为他的偏爱,导致戚夫人和刘如意有了最后悲惨的下场……
……
喜欢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