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 太后她联合朝中守旧派的大臣,联名上书弹劾您…… 说您…… 说您违背祖宗之法,妄图…… 妄图篡改大清根基。” 婉贵妃哽咽着,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声音颤抖得几乎无法继续下去。她的手指紧紧抓住衣襟,仿佛这样能稍微减轻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载淳看着婉贵妃这般模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
他微微皱眉,伸手接过信笺,那信上一行行刺眼的文字,仿佛带着锋利的刀锋,直刺他的心脏。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信中列举了他种种“罪状”,从轻信奸佞之言到擅自更改祖制,从扰乱朝纲到亲近小人,每一项都足以让他声名狼藉。
“哼,慈禧,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 载淳心中暗恨,他早知道太后一直对他的权力虎视眈眈,却没想到她会如此急切地出手。他紧紧攥着信笺,指节微微发白,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不屈。
他知道,慈禧此举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更是对他在位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全面打击,也是在维护自已朝堂中的权威。
次日早朝,文华殿上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平日里嘈杂的议论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官员们沉重的呼吸声在殿内回荡。
载淳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平静如水,但紧握的双拳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起伏。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心中暗自揣测着今日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启奏皇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手中高举奏折,声音沙哑却坚定,“臣等联名上书,弹劾皇上……” 他话音未落,又有数位大臣纷纷出列,齐声高呼:“臣附议!”
一时间,文华殿上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弹劾之声此起彼伏,声浪几乎要将载淳淹没其中。载淳静静地看着这些大臣,心中一片冰凉。
这些人,曾经对他恭敬有加,如今却一个个如同饿狼般扑向他,恨不得将他撕成碎片。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这些所谓的忠臣,在权力的争斗面前,竟然如此轻易地倒戈。
奏折的内容,无非是指责载淳轻信奸佞之言,擅自更改祖制,扰乱朝纲,甚至还有人含沙射影地指责他亲近小人,疏远贤臣。每一条罪名,都足以让他声名狼藉。载淳心中冷笑,这些人不过是被慈禧太后利用,成为她争夺权力的工具罢了。
就在这时,李鸿藻毅然挺身而出,高声说道:“诸位大人,弹劾皇上,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行!空口无凭,怎能让人信服呢?” 他的声音虽不洪亮,却恰似一道惊雷,在殿上轰然炸响。
李鸿藻的出现,让殿上的气氛更加紧张,守旧派的大臣们顿时变得警惕起来。“李大人,你这是要包庇皇上吗?” 一位守旧派大臣厉声喝问,眼神中充满了质疑。
“本官只是就事论事。皇上继位以来,勤勉政事,关爱百姓,励精图治,何错之有?” 李鸿藻毫不畏惧地回击道
守旧派大臣冷哼一声:“皇上推行新政,擅自更改祖宗之法,这难道不是大错?”
李鸿藻面色严肃:“时代在变,祖宗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皇上推行新政,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百姓的福祉。若一味守旧,大清如何能在这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足?”
双方争执不下,殿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慈禧太后端坐在珠帘之后,嘴角噙着一丝冷笑,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微微抬了抬手,安德海立刻会意,上前一步。
安德海阴鸷的目光扫视着殿上的每一个人,尖声说道:“李大人,你莫要为了讨好皇上,而置祖宗之法于不顾。”
李鸿藻怒视安德海:“你一个阉人,也敢妄议朝政?”
安德海被李鸿藻的气势所慑,一时语塞。但他很快恢复了那副阴狠的模样,继续说道:“李大人,你可要想清楚了,与太后作对,不会有好下场。”
李鸿藻挺直了脊梁,毫不退缩:“本官只知忠君爱国,为了大清的未来,不惧任何威胁。”
此时,殿上的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支持李鸿藻,有的则站在守旧派一边。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恭亲王奕訢站在一旁,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他虽然暗中支持载淳,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能轻举妄动。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他微微皱着眉头,思考着应对之策。
“皇上,太后凤体欠安,不宜久留,还请皇上尽快决断。” 安德海尖细的声音再次响起。
他此言一出,众臣皆是一愣,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珠帘之后。慈禧太后轻轻咳嗽了两声,似乎在确认安德海的话。她的心中暗自得意,知道此时的局势已经完全被她控制。
载淳冷冷地看了安德海一眼,心中怒火汹涌澎湃。这老阉狗,竟然敢如此嚣张!
他正要开口,却见李鸿藻递给他一个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载淳微微点头,示意自已明白。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既然太后凤体欠安,那今日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上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退朝!”
载淳掷地有声的 “退朝” 二字,让殿内众人皆是一愣。
慈禧在珠帘后发出一声轻哼,似乎对载淳如此干脆地结束早朝感到不满。安德海则一脸阴鸷,狠狠地瞪了载淳一眼。
载淳并未理会他们,而是转向李鸿藻,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李爱卿,你留下。”
待众人散去后,文华殿内只剩下载淳和李鸿藻。载淳缓缓开口:“李爱卿,朕知道今日之事,太后是幕后主使。但她低估了朕,也低估了你。”
李鸿藻躬身道:“皇上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
载淳微微点头:“明日早朝,朕要你将朕在位以来推行的新政,以及取得的成果,一一陈述给朝中大臣听。朕要让他们看看,朕并非他们口中所说的昏君!” 载淳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鸿藻郑重地说道:“臣遵旨。皇上推行新政,乃是为了大清的未来。臣相信,只要让大臣们了解新政的好处,他们一定会支持皇上。”载淳看着李鸿藻,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将是一场关键的战斗,他必须要赢得这场战斗,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站稳脚跟。
夜幕降临,载淳独自坐在书房中,翻阅着一份份奏折,思绪万千。他深知,慈禧太后不会轻易放弃,这场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他需要更多的支持者,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才能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想到这里,载淳决定秘密联络几位信任的大臣,共同商讨对策。他提笔写下密信,交给心腹太监,嘱咐其连夜送出。同时,他还派人暗中调查那些弹劾他的大臣,寻找他们的弱点和把柄,以便在关键时刻予以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