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清:同治盛世 > 第39章 洋务盛景启新程

同治帝的下一步计划,正是军事改革。

他知道,洋务运动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使大清强大,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几日后,同治帝召集军机大臣和几位重要的将领,在御书房商议军事改革事宜。

他首先肯定了洋务运动取得的成就,然后话锋一转,提到了军事改革的重要性。

“诸位爱卿,”同治帝语气沉稳,“如今洋务运动已初见成效,我朝国力日渐强盛。然则,我大清军队仍旧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如何能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

众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他们深知大清军队的问题所在,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进行有效的改革。

同治帝见众人态度积极,心中暗喜,便将自已拟定的军事改革方案一一阐述。

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建立新式陆海军,并加强士兵的训练。

这些方案,对于在场的许多老臣来说,无疑是石破天惊。

他们固守旧制,对西方的军事制度一无所知,更不愿意改变现状。

因此,同治帝的改革方案一提出,便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皇上,”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祖宗之法不可变啊!我大清军队自有其传统,岂能随意效仿西方?”

同治帝早料到会有人反对,他并不恼怒,而是耐心地解释道:“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变革图强,我大清若墨守成规,岂不是要落后于人?”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同治帝最终说服了大部分大臣。

他深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于是,他决定先从建立新式海军入手,以求稳步推进军事改革。

在设备顺利投入使用和人才不断传回成果的推动下,洋务运动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行各业都开始受益于洋务运动带来的新技术、新设备。

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轰鸣声,织布局里穿梭的梭子声,铁路上的汽笛声,交织成一曲蓬勃发展的乐章。

主角看到自已努力推动的洋务运动成果显著,国内经济开始有了新的增长,工业也逐渐兴起。

曾经反对洋务运动的守旧势力一部分开始转变态度,另一部分也不敢再公然作对,主角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日,同治帝与皇后富察氏在御花园散步。

富察氏看着花园里新安装的西洋喷泉,好奇地问道:“皇上,这洋务运动,当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同治帝微微一笑,握着皇后的手,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这只是开始……”

金銮殿上,彩旗飘扬,鼓乐齐鸣。

同治帝一身明黄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贺。

今日是表彰洋务运动功臣的大日子,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又喜气洋洋。

一个个在洋务运动中做出贡献的大臣、工匠,甚至是远渡重洋学习归来的学子,都得到了皇帝的亲自嘉奖。

黄金、绸缎、官职,赏赐如同流水般倾泻而出,彰显着皇恩浩荡。

婉贵妃站在一旁,看着意气风发的同治帝,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爱慕。

她深知,眼前这个男人,正在改变着大清的命运,创造着新的历史。

他不再是那个被慈禧太后压制的小皇帝,而是一位真正的君王。

庆祝仪式结束后,同治帝携着婉贵妃的手,漫步在御花园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更添了几分温馨浪漫。

他眺望远方,眼神深邃,心中却翻涌着波涛。

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夜幕降临,同治帝独自一人在书房批阅奏折。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年轻却坚毅的面庞。

突然,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一份密报上。

密报上只有短短几行字,却让他脸色骤变。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深沉的夜空,喃喃自语道:“终于还是来了……”

“摆驾,养心殿!”

金銮殿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同治帝年轻的面庞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环视群臣,声音清朗而坚定:“诸位爱卿,朕今日要宣布一件大事!洋务运动的成功,仅仅是我大清走向富强昌盛的第一步!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朕决定,即日起,开启军事改革!”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哗然。

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有赞同的,有疑惑的,也有反对的。

同治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朕知道,军事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也会遇到重重阻碍。但为了大清的未来,朕决心已定,绝不退缩!”

同治帝目光如炬,扫视群臣,一股王者之气弥漫开来,令众人不禁心生敬畏。

李鸿章率先站出,高声说道:“臣附议!皇上圣明,军事改革刻不容缓!”恭亲王奕訢也紧随其后,表示支持。

有了这两位重臣的支持,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赞同。

一时间,整个朝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仿佛看到了大清崛起的希望。

同治帝心中暗喜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

他深知,军事改革将面临诸多困难,那些固守旧制的将领和旧有军事体系的束缚,都将是他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退朝后,同治帝来到御书房,召集了李鸿章、恭亲王奕訢和几位心腹大臣,商议军事改革的具体方案。

他将自已早已拟好的改革计划一一阐述,从军队编制到武器装备,从训练方法到后勤保障,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众人听得热血沸腾,对同治帝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更是钦佩不已。

然而,就在众人兴致勃勃地讨论改革方案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皇上,兵部尚书袁甲求见,说有要事禀报!”同治帝眉头微皱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宣!”

袁甲走进御书房,一脸的阴沉,他行礼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皇上,臣听闻您要进行军事改革,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哦?袁大人为何如此说?”同治帝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寒芒。

“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变啊!我大清军队自有其传统,岂能随意效仿西方?臣恳请皇上三思!”袁甲语气强硬,毫不退让。

同治帝冷笑一声,说道:“袁大人,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策吗?”

袁甲毫不畏惧,迎着同治帝的目光,说道:“臣不敢!臣只是为了大清江山社稷着想!”

“为了大清江山社稷?”同治帝语气突然变得冰冷,“朕看你是为了自已的私利吧!”

袁甲脸色大变,正要开口辩解,同治帝却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来人!将袁甲拿下!”

两名侍卫立刻上前,将袁甲控制住。

袁甲挣扎着,高声喊道:“皇上,您不能这样!臣不服!”

同治帝没有理会他的叫喊,转身对李鸿章等人说道:“诸位爱卿,军事改革势在必行,任何阻挠者,格杀勿论!”

说罢,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御书房,只留下袁甲绝望的喊声在殿内回荡……

“摆驾,神机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