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挽清:同治盛世 > 第105章 库账疑云,农改险途

载淳站在粮库办公室的门口,自行踱步进入,一股沉闷的空气扑面而来。

他大步流星地走到办公桌前,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本厚重的账簿。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迅速扫过每一行数字,眉头紧锁。

“福安,将这些账簿交给朕。”他语气坚定,目光中透露出不屈的决心。

福安连忙应声,小心翼翼地将账簿递到载淳的手中。

载淳接过账簿,立即翻开,手指快速滑过一行行数字,眉头越锁越紧。

李农官和周老农站在一旁,神色紧张。

李农官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可是账目有什么问题吗?”

周老农也凑上前,他的脸庞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神情依旧坚定:“是啊,皇上,这粮库可是关系着所有百姓的生计,可不能出一点差错啊。”

载淳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似乎陷入了沉思,四周的空气变得更加凝重,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福安,”载淳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传李农官和周老农,随朕去一趟粮库。”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粮库,粮库工作人员看到载淳的到来,全都紧张不安,纷纷低下了头。

载淳的视线扫过他们,心中暗自揣摩每个人的表情。

他径直走到账目存放的地方,一一检查。

“这账目上,有些条目过于模糊,没有详细的说明,”载淳的声音在粮库中回荡,他指着账簿上的几行数字,“这里,这里的记录也有问题。你们看看。”

李农官和周老农凑上前,仔细查看。

李农官眉头紧锁,显然也发现了问题:“皇上,这些条目确实存在问题,有些数字明显不对。”

周老农点了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情:“皇上,这粮库是百姓的命根子,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载淳继续翻阅账簿,他的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个特别的条目上,那条目上记载着一笔不寻常的支出。

他眉头一挑,心中已经有了些眉目。

“福安,把这里记录的账目调出来,”载淳命令道,“朕要亲自查证。”

福安立刻行动,很快将所需账目调了出来。

载淳接过账目,仔细比对,果然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他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就在这时,一名粮库官员突然神色惊恐地站了出来,他结结巴巴地说道:“皇……皇上,这……这些都是假的,是……是我做的假账!”

载淳的目光如刀锋一般,直射那名官员。

他冷冷地说道:“你倒是坦白得很,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李农官和周老农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钦佩。

载淳望着那名官员,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冷笑:“来人,将他押下去,好好审问。”

话音未落,几名卫兵应声而上,迅速将那名官员押了下去。

载淳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语气坚定:

“今日之事,必须彻查到底。但无论是谁,都不准干扰朕的调查。”粮库官员的坦白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就在载淳准备进一步追查时,一个身影却如同惊弓之鸟般,猛地冲出了人群,朝着粮库后门的方向狂奔。

那是粮库的管事,一个平日里油滑精明的男人,此刻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

他的脚步踉跄,衣衫在奔跑中猎猎作响,额头上的汗珠如同断线的珍珠,颗颗滚落。

“抓住他!”载淳的声音如同利剑出鞘,瞬间划破了紧张的空气。

他早有预料,暗中安排的侍卫立刻行动,几道身影如同猎豹般从人群中窜出,迅速追赶上去。

侍卫们身手矫健,眨眼间便将管事团团围住,他如同被困在笼中的困兽,绝望地嘶吼着,却无济于事。

载淳缓缓走到被擒的管事面前,他的眼神平静如水,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让管事不寒而栗。

他如同被抽走了脊梁骨一般,瘫软在地,涕泪横流,口中不停地哀求着:“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

一旁的李农官和周老农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对载淳的英明果敢钦佩不已。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年轻却如此沉着冷静的皇帝,他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住了这动荡的局面。

管事被侍卫们拖走,如同拖着一条死狗。

他的哀嚎声渐渐远去,却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载淳并没有将此事就此作罢,他立刻下令,对粮库的所有账目进行彻查,务必将所有蛀虫连根拔起。

同时,载淳命人起草新的粮库管理制度,详细规定了每一项流程,并要求所有粮库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那些平日里偷奸耍滑的官员们,在铁一般的制度面前,收起了往日的嚣张气焰,开始认真研读,仔细记录,不敢有丝毫懈怠。

新的制度很快落实,粮库的管理焕然一新。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他们终于不用再担心自已辛苦种出的粮食会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他们感激皇上的英明,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粮库的屋檐上,将整个粮库都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此时,放眼望去,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在微风的吹拂下,如同金色的波浪,翻滚着,涌动着,散发着丰收的喜悦。

这正是载淳大力推广的新稻种,产量比以往高出数倍,彻底解决了困扰百姓多年的粮食问题。

田埂上,农民们欢呼雀跃,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如同盛开的向日葵,灿烂而充满希望。

他们高举着手中的农具,载歌载舞,庆祝这丰收的时刻。

载淳站在田埂高处,俯视着这片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他仿佛看到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清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百姓们纷纷跪拜,山呼万岁,他们的

载淳正沉浸在这喜悦之中,忽然,一个侍卫快步走到他面前,单膝跪地,沉声道:“皇上,南方传来急报……”

各地官员的马车络绎不绝地涌入京城,驿馆门前车水马龙,一片热闹景象。

他们带着各地的农产品,风尘仆仆,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这些人,都是为了学习同治帝推行的农业改良之法而来。

京城的街道上,回荡着此起彼伏的马蹄声和喧闹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各种谷物的香气,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

皇宫大殿内,更是人头攒动。

来自各地的官员和农户代表济济一堂,他们屏气凝神,目光全都聚焦在御座上端坐的同治帝身上。

载淳身着明黄龙袍,面容沉静,目光中透露出自信和睿智。

他娓娓道来,讲述着农业改良的经验,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金子般的分量。

大殿内鸦雀无声,唯有载淳的声音在回荡,仿佛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土地改良,水利兴修,良种推广,皆是重中之重……”载淳的语气铿锵有力,他时而讲解,时而提问,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让在场的人都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他的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令人不由自主地信服和敬畏。

骄阳似火,映照着皇宫的金瓦,也照耀着大清王朝的土地。

放眼望去,各地农田里,金黄的稻浪翻滚,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不再为温饱而发愁,而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就在这片祥和的景象中,一封密报如同寒冰般,瞬间击碎了载淳心中的喜悦。

他紧锁眉头,手中的奏折仿佛有千斤重。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如同暴风雨前的黑夜,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福安小心翼翼地问道,他注意到载淳的神色不对,心中充满了不安。

“农科院那边传来消息,新的虫灾出现了,而且比以往更加凶猛……”载淳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的手指紧紧攥着奏折,青筋暴起。

李农官和周老农闻言,顿时脸色大变,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他们知道,一旦虫灾爆发,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百姓们将再次陷入饥荒的困境。

他们刚刚燃起的希望,也可能瞬间破灭。

载淳缓缓起身,他目光如炬,扫过众人,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备轿,朕要亲自去看看……”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了李农官和周老农的身上:“你们两个,随我一同前往钱农民的田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