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外,总理衙门。
厚重的朱漆大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阴沉,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默默吞噬着来往官员的精气神。
载淳步入其中,步伐沉稳有力,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波澜。
空气中弥漫着凝滞的氛围,令人呼吸都感到些许压抑。
雕梁画栋,朱漆廊柱,本应彰显皇家气派,此刻却更像一座无形的牢笼,将大清困于其中。
甫一落座,载淳便感受到几道尖锐的目光,如同芒刺般扎在他身上。
他抬眼望去,只见几位身着朝服的老臣正襟危坐,面色凝重,眉宇间透着深深的敌意。
他们是朝廷中守旧势力的代表,对与洋人谈判一事,始终抱持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载淳的目光与他们短暂交汇,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反而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皇上,这与洋人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啊!”一位老臣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自古以来,我天朝上国便以‘华夷之辨’立于世界之巅,如今却要向这些蛮夷低头,岂不有损我大清颜面?”
“是啊,皇上!”另一位老臣也附和道,“这些洋人狼子野心,一旦让他们得寸进尺,后果不堪设想!”
守旧派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会议室内的气氛也愈发紧张。
载淳眉头紧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慷慨陈词,心中却波澜不惊。
他深知,这些老臣并非不忠,只是囿于传统的观念,无法看清世界的局势。
“诸位大人所言,朕并非没有考虑过。”载淳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但如今世界大势,早已不是闭关锁国就能安然无恙的时代了。唯有顺应潮流,才能保全大清江山社稷。”
“皇上此言差矣!”一位老臣激动地站起身来,“我大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何须仰仗这些洋人?”
张总理衙门官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慌乱地看看载淳,又看看激动的守旧派官员,嘴唇嗫嚅着,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载淳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英国公使身上。
这位公使正襟危坐,脸上带着一丝傲慢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李外交谋士站在一旁,脸色平静,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载淳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英国公使却突然说道:“陛下,关于通商口岸的事情……”
“此事……”载淳刚要说话,却被一位守旧派官员打断,“皇上,万万不可答应啊!”
载淳猛地一拍桌子,“够了!”
龙椅上的载淳猛地一拍桌子,殿内霎时鸦雀无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刚才还慷慨激昂的老臣们,此刻都噤若寒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年轻的帝王。
“朕意已决,开海通商乃大势所趋,闭关锁国只会让我大清落后于世界!”载淳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殿内回荡。
“诸位大人可知,如今西洋各国船坚炮利,科技发达,而我大清却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载淳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些许,却更加铿锵有力:“朕并非要全盘西化,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壮大我大清国力,使我大清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他目光炯炯,扫视全场,“诸位都是我大清的肱股之臣,难道就忍心看着我大清日渐衰弱,最终沦为列强的俎上鱼肉吗?”
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位大臣的心上。
几位原本态度强硬的老臣,此刻也不禁开始动摇。
他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老臣嘴唇微微颤抖,似是想说些什么,却又最终咽了回去。
恭亲王奕訢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着载淳,也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的王者之气。
他欣慰地笑了笑。
就在这时,张总理衙门官员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准备汇报外交事务的最新进展。
“启禀皇上,英国公使就通商口岸一事……”他声音颤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显然十分紧张。
“英国公使提出,要在……在天津、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温州……七处设立通商口岸……”张官员结结巴巴地说着,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清了。
英公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抓住张官员的口误,立刻说道:“陛下,张大人刚才说的是七处通商口岸,想来大清朝廷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条件。”
载淳眉头一皱,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他敏锐地察觉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张大人,你刚才说的是……”
英公使嘴角那抹得意的冷笑,像被骤然冻结的冰块,僵硬在脸上。
他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这年轻的帝王竟如此敏锐,瞬间就抓住了张总理衙门官员的失误。
他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难以置信的惊愕,那双碧蓝色的眼珠里,闪烁着阴晴不定的光芒。
载淳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终落在了张总理衙门官员身上,语气严厉地问道:“张大人,你刚才说的是几处通商口岸?”
张官员被载淳的气势震慑,身子一哆嗦,赶紧改口道:“回皇上……是五处,是五处。”
李外交谋士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跟随载淳多时,早已见识过这位年轻帝王的睿智和果敢,但这一次,他再次被载淳的敏锐所折服。
他明白,若不是载淳及时纠正,今日这局面恐怕难以收拾。
恭亲王奕訢则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
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担忧着守旧派的阻挠和洋人的狡诈,此刻看到载淳沉着冷静地掌控全局,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他知道,大清的未来,或许真的将迎来新的希望。
“关于通商口岸一事,朕认为五处即可。”载淳语气坚定,目光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大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并非需要如此多的通商口岸。”
英公使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已精心策划的阴谋,竟被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轻易识破。
他本想借着张官员的口误,一举拿下七处通商口岸,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
“皇上英明!”恭亲王奕訢起身,对着载淳深深一礼,“臣愿全力支持皇上!”
在场的其他大臣,看到恭亲王都如此表态,也纷纷表示支持。
他们明白,在当今的局势下,唯有紧密团结在载淳的周围,才能让大清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
载淳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这笑容如同一缕阳光,驱散了会议室内的阴霾。
他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谈判策略,他要让这些洋人明白,大清并非软弱可欺。
此刻,会议室内气氛略显缓和,但载淳并未因此放松警惕。
他清楚的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谈判,将会更加艰难。
他眼神变得严肃起来,眉宇间也笼罩了一层凝重之色。
“诸位,明日的谈判,恐将更为艰难。”载淳缓缓起身,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我大清的未来,在此一举。”
载淳说完,转身,大步走出总理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