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贾琏心情有些激动。
往日与勋贵子弟坐一桌他总是没底气,只因为贾家在朝堂上没人。
现在贾琅被封爵,也算是贾家重回朝堂的第一步。
进了荣国府大门,贾琏直奔荣禧堂。
刚到荣禧堂门口,便被林之孝拦住,“琏二爷,老太太正在里面与宝二爷说话,不让人打扰,您还是待会再进去吧。”
贾琏一把推开林之孝闯了进去,丝毫没有听这个狗奴才的话。
平日里便仗着时常在老太太身前伺候给自已脸色,今日自已带着重要消息来,还能被这个狗奴才拿捏?
一进荣禧堂,便见到老太太贾母坐在首位被贾宝玉逗的哈哈大笑,其他女眷也微笑附和,王夫人一脸慈祥盯着儿子。
“老祖宗,孙儿有件事儿要说。”贾琏客气来到贾母面前小声开口。
听贾琏的话,贾母挥手让贾琏开口。
“今日孙儿在外面听到个消息,说贾琅在边疆立了功,要封爵。”
接过贾宝玉递过来的茶喝了口,贾母问道:“这贾琅是谁?别人封爵又不是你封爵,为何要这么火急火燎?”
贾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老太太压根没记住贾琅身份。
刚要开口提醒,贾宝玉生母王夫人捻了下手中佛珠,道:“贾琅是东府那边攸大哥的儿子,去边疆那位。”
经过王夫人提醒,贾母终于想起贾琅的身份,“之前不说贾琅手无缚鸡之力,为何又说立功封爵?这外面都是些什么风言风语,市井间的商贩整日造谣取乐。”
按照之前贾珍描述样子,她怎么都不相信,贾琅能立功封爵。
听贾母质疑,贾琏辩解道:“可能是真事儿,我是听信国公府那几个小辈儿说的,应该是真的。”
听到是真的,贾母瞳孔一缩,脸上终于流露出认真表情。
贾琅若真的能封爵,那对于宁荣二府来说也是好事。
这些年,贾家的男人不争气,无奈之下只能让大丫头去宫里搏富贵,到现在也没个结果。
现在贾琅封了爵位,也算是给贾家续了一口气。
“这是好事儿,待到那贾琅回来,让他来这里见我一面,自家后辈封爵,我这个当长辈的总是要见见的。”平复心情后,贾母对着贾琏吩咐。
她一直待在荣禧堂习惯,自已是整个贾家辈分最高,连贾家族长贾珍都要时常主动见自已,更何况是个旁支的贾琅。
贾母一切都觉得理所应当。
对于老太太的吩咐,贾琏点头称是,表示等贾琅回来会通知他。
正当事情要尘埃落地时,贾宝玉适当开口,道:“老祖宗,那贾琅不过是蓉哥儿的小跟班,他哪有什么资格封爵位,能在贾家族学待着已是恩赐,不如让他把爵位让给我,这样我便能成为咱们家地位最高的人。”
贾宝玉的童言童语让荣禧堂众人一愣,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王夫人立马呵斥,“宝玉,不可乱说!爵位传承乃是朝廷大事,不是我等能妄议!”
听到母亲呵斥,贾宝玉眼睛流漏出委屈泪水。
“可是母亲,您不是时常跟我说,我将来是要继承.....”
“你在胡说些什么!赶快给我做功课去!!”
贾宝玉尚未说完的话,被王夫人呵斥回去。
但其中意思,贾琏能猜出个大概,心中不禁一抹悲凉之色顿显,他才是荣国府的正统承爵人!如今二房的贾宝玉,却要谋划荣国府的爵位,想想就憋屈。
更让自已气愤的是,贾家最高掌权人老太太,没有一丝一毫反驳,仿佛是默认般,这更让贾琏感觉心凉。
贾宝玉委屈的扑到贾母怀里哭起来,见到这一幕,贾琏缓缓开口,“老祖宗,我刚想起一件事儿,前些日子您开口让珍大哥将贾琅从祖籍上割除,严格的说,贾琅已经不算是贾家人。”
贾琏的心情很差,索性就破罐子破摔,管他呢。
听闻此话,贾母脸色一僵,她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这可怎么办!
本以为贾琅能为贾家挣来个爵位,却不想是这么个结果。
自已身为长辈,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儿去求贾琅吧?
自已真敢求,他敢应吗?
大周王朝以孝治天下,即便是陛下,也不敢拿太上皇怎么样。
王夫人见到老太太表情有些尴尬,连忙出来解围。
“老太太不用想这些烦心事儿,那贾琅即便是封爵又如何?我贾家三世而积累,不知有多少人想与贾家攀上关系。到贾琅归来时,只需您让珍哥儿将他的名字加上族谱,他定会感恩戴德。”
“左右不过是个爵位,这往日进出荣国府的勋贵还少吗?不差贾琅一个!没有我贾家的支持,封了爵位也是个一叶浮萍。”
被王夫人这么一打圆场,贾母的脸色终于好看些,随后缓缓说道:“说的有些道理,到时他回来时,让其来荣禧堂见我,我将珍哥儿叫来,让他重新入祖籍,也算是一种恩典。”
荣禧堂众人听到这话,纷纷夸赞老太太英明,让贾母更有些飘飘然。
.......
金銮殿上。
朝会开始,隆武帝心情大好坐在龙椅上。
边疆之祸解除,女儿也不用和亲,让这位皇帝脸上罕见的露出笑容。
今日朝会的主题便是对贾琅的封赏。
昨日兵部已弄清楚贾琅身份,竟是贾家人,让隆武帝惊讶不已。
随后发现贾琅只是贾家宁国府一系旁支,便觉得这小子能为自已所用。
他想给些好处拉拢一番。
“诸位爱卿,不知关于贾琅的封爵可有意见?大家都提出来讨论讨论。”隆武帝开口问道。
内阁首辅张载手持玉牌首先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昨日与内阁商议,可封贾琅为一等虎烈将军,赐兵部侍郎官职。”
听到只封贾琅为一等将军,隆武帝皱眉,这帮子文臣糊弄鬼呢。这么大的功勋只给个将军爵位,那往后谁还会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隆武帝没有翻脸,他知道以信国公为首的武将绝对不会同意这个封赏。
于是他开口问道:“张爱卿这么说,是有什么依据吗?”
张载与身后内阁成员对视一眼,道:“臣有以下两点依据,一:贾琅取得这场胜利打乱了内阁部属,本是与蛮族议和,但经过贾琅干预后,蛮族对我大周仇恨更加大,往后对边疆进攻会更加猛烈。”
“二:大同府粮食已征调并囤积在粮仓,若边疆守不住蛮族进攻,则大同府粮食会被蛮族劫掠,则浪费白白议和的机会。”
听到这话的武将一系几乎要撸起袖子就是干,他们是看出来,这张载老匹夫就是个软骨头,总想着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