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复兴大宋先娶寡妇皇太后 > 第152 章 诛杀蒲寿庚

当木棉花落满广州城时,陆荣的青玉笏板叩响了慈元殿的金砖。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杨太后凤冠上那颗硕大的南海珍珠,珍珠随着她的呼吸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安。

她展开忽必烈亲征漠北的密报,纸角还沾着八百里加急换马时的汗渍,墨迹未干的字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哀家准了。"杨太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鎏金护甲划过舆图上蜿蜒的黄河,指尖停在开封府的位置,"

但你要带她们同去。"她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殿外。忽起惊雷,雨幕中十二位宫装女子踏着湿滑的石阶鱼贯而入,衣袂飘飘,宛如天女下凡。

皇妃手捧星盘,盘中的铜针微微颤动,指向北方;太子妃执兵符,符上刻着"镇国"二字,金光熠熠;

张小姐手握《武经总要》,书页间夹着一张泛黄的潮汐图;陆小姐持倭刀,刀鞘上镶嵌着琉球黑曜石,寒光逼人;

茵茵公主怀抱药典,典中记载着岭南百草与日本毒术;云彩公主展开海图,图上标注着从广州到临安的每一处暗礁与潮汐;

胭脂托着盛满琉球黑砂的火龙出水引信盒,盒中硫磺的气息隐隐透出,令人心悸。

陆荣的目光在十二位女子身上一一扫过,心中暗自盘算。

他知道,这些女子不仅是他的助力,更是他的责任。

北伐之路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太后,"陆荣躬身行礼,"臣定不负所托。"

杨太后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此去北伐,非为杀人,而为诛心。

你要记住,光复河山,不仅靠刀剑,更要靠人心。" 殿外雷声滚滚,雨势渐大。

陆荣转身走出慈元殿,十二位女子紧随其后。

雨幕中,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唯有那鎏金护甲与南海珍珠的光芒,在黑暗中闪烁。

三月十八,广州城外的虎门炮台上,二十万大军列阵待发。

木棉树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士兵的肩头,仿佛为这场誓师增添了几分肃穆。

陆荣身着玄铁甲,甲胄上反射着火龙出水的冷光,宛如一尊战神。

他身后十二面纛旗猎猎作响,旗上绣着"光复河山"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

左翼,张世杰率三千崖山遗孤执钩镰枪,枪尖寒光闪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血泪;

右翼,陆秀夫领五百岭南书生控发石机,机括上刻着"精忠报国"四字,字迹虽小,却透着一股凛然之气。 当

杨太后的鸾驾碾过新铺的锡粉甬道时,二十万把钢刀同时出鞘,刀鸣震落木棉树上最后一片残红。

那声音如同雷霆,震撼天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宋军北伐,势不可挡。

陆荣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雨幕,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此去北伐,非为杀人,而为诛心。

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的江山,从未沦陷!"

话音未落,炮手点燃了火龙出水的硫磺引线。炽白的光焰撕裂云层,竟在雨幕中烧出一道七彩虹桥。

虹桥的尽头,隐约现出临安凤凰山的轮廓,仿佛在召唤着他们前行。 三

军齐诵《正气歌》,声浪如潮,惊起珠江口十年未现的白海豚群。那些白海豚跃出水面,仿佛在为这支北伐大军送行。

陆荣率领的宋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南下,直指泉州。

泉州,这座繁华的港口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货物如山。

然而,此刻的泉州城却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城墙上,守军紧张地注视着远处逐渐逼近的宋军旗帜,心中忐忑不安。

泉州知府蒲寿庚站在城楼上,面色阴沉。

他本是阿拉伯商人的后裔,家族世代经营海上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

蒲寿庚凭借其财富与手腕,逐渐在泉州站稳脚跟,最终成为这座城市的实际掌控者。

然而,他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在元军南下时,蒲寿庚选择了背叛宋朝,投靠元朝,并协助元军攻占泉州。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在元军的默许下,对宋朝宗室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数千名宋朝宗室成员被残忍杀害,血流成河。

蒲寿庚的家族历史充满了血腥与背叛。他的祖先早在唐朝时期便已来到中国,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逐渐在泉州站稳脚跟。

当元军南下时,蒲寿庚看到了机会。

他毫不犹豫地背叛了宋朝,投靠了元朝,并协助元军攻占泉州。

作为回报,元朝任命他为泉州知府,赋予他极大的权力。

然而,蒲寿庚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宋朝宗室在泉州的影响力依然存在,若不彻底铲除,自已的地位将始终受到威胁。

于是,他策划了一场针对宋朝宗室的大屠杀。

那是一个血腥的夜晚,蒲寿庚带领亲兵冲入宋朝宗室聚居的府邸,见人就杀,无论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数千名宋朝宗室成员倒在血泊中,哀嚎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整个泉州城仿佛变成了人间地狱。

蒲寿庚站在血泊中,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仿佛在享受这场屠杀带来的快感。

然而,蒲寿庚的暴行并未为他带来长久的安宁。

宋军的北伐势如破竹,泉州城很快便陷入了包围之中。

蒲寿庚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逐渐逼近的宋军旗帜,心中充满了恐惧。他知道,自已已经无路可退。

陆荣站在战船上,目光冷峻地注视着泉州城。

他早已得知蒲寿庚的罪行,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仇恨。

他深知,蒲寿庚不仅是一个叛徒,更是一个双手沾满宋朝宗室鲜血的刽子手。对于这样的人,陆荣绝不会手下留情。

“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攻城!”陆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雨幕,传入每一个将士的耳中。

宋军的水陆两路大军迅速展开攻势。

水军战船如离弦之箭,直扑泉州港口;陆军则如潮水般涌向城墙,攻城器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泉州城内的守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宋军的猛烈攻势下,很快便溃不成军。

蒲寿庚站在城楼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已的军队节节败退,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知道,自已已经无力回天。于是,他决定投降。他派出一名亲信,手持白旗,前往宋军大营,请求投降。

陆荣冷冷地看着那名亲信,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他缓缓说道:“蒲寿庚的罪行,罄竹难书。

他屠杀宋朝宗室,背叛国家,罪无可赦。今日,我陆荣绝不会接受他的投降!”

亲信闻言,脸色惨白,连忙返回城中,将陆荣的话传达给蒲寿庚。

蒲寿庚听后,心中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他知道,自已已经无路可走,唯有拼死一战。

然而,蒲寿庚的抵抗并未持续太久。

宋军的攻势如狂风骤雨,泉州城的城墙在猛烈的炮火下逐渐崩塌。最终,宋军攻破了城门,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蒲寿庚带领亲兵退守府邸,试图做最后的抵抗。然而,宋军的攻势势不可挡,很快便攻入了府邸。蒲寿庚站在大厅中,手持长剑,眼中充满了绝望与疯狂。

陆荣走进大厅,冷冷地看着蒲寿庚,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

他缓缓说道:“蒲寿庚,你的罪行,今日便要得到清算。”

蒲寿庚狞笑一声,挥剑冲向陆荣。然而,他的剑还未触及陆荣,便被一旁的宋军将士拦下。

数把长枪同时刺入蒲寿庚的身体,鲜血喷涌而出。蒲寿庚倒在地上,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恨。

陆荣冷冷地看着蒲寿庚的尸体,缓缓说道:“将他的首级悬挂在城楼上,以儆效尤。”

宋军将士迅速执行了陆荣的命令。蒲寿庚的首级被悬挂在泉州城的城楼上,宣告着这场血腥的屠杀终于得到了清算。

然而,陆荣并未就此罢手。

他深知,蒲寿庚的家族在泉州根深蒂固,若不彻底铲除,后患无穷。于是,他下令将蒲寿庚一族全部诛杀,无论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蒲寿庚的家族在泉州经营数百年,积累了巨额财富与庞大的势力。

然而,这一切在宋军的铁蹄下,瞬间化为乌有。蒲氏家族的府邸被彻底摧毁,财富被充公,族人被一一处决。泉

州城内的百姓目睹了这一切,心中既有对蒲寿庚的憎恨,也有对宋军的敬畏。

陆荣站在泉州城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海平面,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这场北伐才刚刚开始,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艰险。然而,他坚信,只要宋军上下齐心,光复河山的梦想终将实现。

“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继续南下!”陆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雨幕,传入每一个将士的耳中。

宋军将士齐声应诺,声音如雷霆般震撼天地。泉州城内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目送着这支北伐大军继续南下。

雨幕中,宋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旗上绣着的“光复河山”四个大字,在黑暗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陆荣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知道,这场北伐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人心的较量。他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的江山,从未沦陷!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