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作者有话要说:增加了个收藏,加更一章表示感谢。
几日后,谢良桢的高中榜贴到了景南城。
知府衙门派了四人,两人敲着大锣,一人持泥金榜贴,一人持“春试高中”的旗子,一起到谢府报登科之喜。没用几日,“谢家才子春试高中”传遍了四景。
这样的喜事自然是要贺一贺的,择了个良辰吉日,谢家在府中摆宴,遍请权贵和亲朋,景南城里但凡有点脸面的全到了。
因着自家兄弟俩和谢家兄弟俩的关系,世子禀告了王爷,早早的先行携着裕安他们来了谢府。
来到谢府,谢晋安携两兄弟出来迎接世子:
“殿下这么早就赶过来了,有心了。”
“谢伯父大喜了,我父王还有点事情,随后到。”
“同喜同喜,快里面请。良棣,陪殿下去厅堂用茶。”
“父亲,一会儿厅堂人多,我们还是去我房中坐罢。”
“你房中地方小,恐委屈了殿下他们。”
“谢伯父客气了,我们去良棣的房中就很好,就我们几个,也省的拘束。嘿嘿。”
世子不好意思的笑笑。
“那好,那你们去良棣房中吧,良桢,你去让人把茶丶点心上到良棣房间,照应好殿下。”
“是,父亲。殿下我来照顾,您放心吧。”
良桢说着,带着一行人往良棣房间去。
世子跟上去:
“良桢哥哥,今日不同平时,客人多杂,你且去照应别人吧,我们有良棣陪着便可。不然好多人冲您这个新科传胪来的,看不见岂不失望至极。”
良桢不好意思的摆摆手
“呃,哪里哪里……不打紧,我先陪你们一会儿。”
“大哥,你就去吧,跟殿下咱们不用客气,有我陪着就够了。去吧去吧,前头多的是需要你迎来送往的‘贵宾’。”
良棣上来,撒娇的推着良桢走开。良桢嗔怪:
“今天人多,你别胡说。那你照顾好殿下,但凡有一点岔子,爹非得打糊你屁股。”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良棣不耐烦的应着,拽上世子和裕安往自己的房间去。景武景陆则留在专门为侍卫准备的二门房中休息。
进得房间刚坐定,世子满脸好奇:
“良棣,榜贴你可见过了,什么样的?可方便取来让我们开开眼?”
良棣推脱道:
“哎呀,就是红纸黑字,有什么可开眼的。”
“你是看过了才这么说,我也好奇是什么样子的,你就取来我们看看嘛。”
裕安又催了一遍,良棣只好将榜贴取来。
只见洒金的红纸做皮,黄纸做内页,上面有“喜报”“春试朝考二甲第一名”等字样。
世子和裕安拿在手里反覆端详着,裕安端详了一会儿,羡慕道:
“良桢哥哥官路的上马石这就有了。”
世子也感慨道:
“是呀,有此一页纸,以后就官运鸿通了。”
“呵呵。”良桢笑道:“裕安羡慕一下我能明白,怎的殿下也多有感慨?”
“怎的?我明明也是羡慕的紧呢,终是自己无缘朝考大试的缘故,想想人家能在春秋两试中,得以用学问博个功名,多好的事情。不像我。”
良棣坏笑道:
“是呀,人家不像你,有时候拼搏了一生可能也只是个七品芝麻官,不像你,生下来就是王府侯门,远没有自己拼搏所得值得珍惜是吧?”
“哎,你这叫什么话,嘴越来越坏。”
裕安一边也跟着起哄:
“有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
“啊?你这又是什么好话?什么大路丶骡马?”
世子一脸疑惑,良棣也跟着疑惑:
“这是什么诗词不成?怎的没听过?”
裕安被问的无奈,只好解释:
“罗马是个外邦,有很多人都想去朝圣,路途遥远也想去,但是有的人家出生在那个外邦,不用走那么路,是以用刚才那句话形容……”
裕安还没说完,就被良棣打断:
“什么呀。明明是万邦来上京朝圣,怎的要去罗马?”
“呃……只是个比方,不准确是吧?那以后不这么比方了。”
裕安更加无奈,只好服输。
“嗯,不怎么准确。”
世子摇摇头,良棣又跟着一起哄笑了他一番。
裕安暗自思忖,看来以后原来用的一些谚语什么的,还是得少往这边搬才行。
说说笑笑间,世子忽然想起什么一样,脸上愁云密布开来。
良棣以为他是看到良桢想到了自己的哥哥宁殿下,上前安慰:
“殿下怎么了?怎的忽然面有凄愁?可是又想到了宁殿下?”
世子摆摆手:
“现在倒不是,只是偶然听到母妃跟父王的一次谈话,我心生愁绪。”
“怎么了?”
裕安跟良棣不约而同的问。
世子转而面露为难之色:
“朝廷现在还没下旨,我不知道该不该说。不过你们也不是外人,跟你说说也无妨。上京中有人传话给父王,说是圣上有意招20岁以下的王世子入上京亲自教导,母妃问父王,可不可可以不让我去,父王说倘若圣旨下来,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我到时候只能去上京。假如去了上京,哪里还能跟你们再这样谈笑?因而愁闷。”
良棣与裕安对视了一眼,都心里五味杂陈。尤其裕安,本以为是李道长那边的小道消息,不足为虑的,结果,现在连王爷跟王妃也在讨论,“无风不起浪”,想必世子入京的事情基本确定。
良棣想了想,安慰世子:
“殿下也别想太多,这不是旨意还没下来吗?万一消息不确切。”
世子摇摇头:
“消息但凡有点水分,母妃也不会跟父王争执,这么多年了,我还头一次听到母妃那么大的声音跟父王说话。”
裕安沈默良久才开口:
“一旦旨意下来,我或可以陪殿下进京。”
这番话让世子一惊:
“那怎么能行?我自然是希望你能跟我同去,只是你有高龄祖父要照顾,跟我去那么远,老人家怎么办?”
“这便是我说‘或可以’的原因,上次我回家去,祖父身体安康,精神饱满,暂时或许我能离开一两载,只是,我要先请示过祖父的意思,他应该会准我同去的。怕只怕老人家不似以前,万一小脾气上来不允准,就难些了。”
“不可不可,老人家年纪大了,需要有人在身边的。你现在虽然没有近前侍奉,但是景南离你家毕竟还是近,有什么紧要的事,快马加鞭也就赶回去了。”
裕安还想说什么,却见谢府的一个小厮急匆匆的赶了过来,靠近良棣的耳语了几句。
“什么?打起来了?”
良棣听完小厮的禀报,失声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