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村子的时候,她穿着草裙赤着脚,走的时候,她有了衣服和布鞋,还有好心大爷专门帮着编的小背篓,里面放着好几个杂粮馍馍。
这个地方,她记住了。
“你说那小姑娘能到地方吗?”
熟悉的树下熟悉的人,有人提起了刚刚走的殷娘子。
“我觉得成,那小丫头身上有股子劲。”
有个小老太太说道,她是逃过荒的,殷娘子的身上一看就是饿出来的,屁股蛋上都没二两肉,坐着都嫌骨头疼。
“我也觉得,那小女郎是个机灵的。”
另一个小老太点头赞同,都是活了一辈子的人精,殷娘子的性别老太太们当真是一看就知,就是他们村里不说出来罢了,毕竟的确惨的有些过分。
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行了,我们村只来过一个男娃,其他的啥也别说。”
讨论到最后,一个老太太给做了总结,其他人点点头,也决定把这件事情放在肚子里。
她们村里只来过男娃,什么小女郎?不知道!
殷娘子还不知道,自己碰上了全员逃荒隐藏大佬的村子,但是人家并没有揭穿她的身份,而是贴心的帮忙打了个掩护,在尝到是男娃的好处后,殷娘子果断变身殷二狗,就上门去唱莲花落了。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殷娘子总算是到了长安,她一刻也不曾耽搁,进了城门就往青娥院跑。
她考虑了很多地方,最后发现不需要扯上太多关系,能养活自己,也无所谓女子是否嫁人的地方,只有青娥院一处。
之前跟哪吒来这边的时候,就听到了青娥院选拔的高标准,只是那个时候是随意听听,现在却成了选拔对象。
殷娘子算算自己的技能:识字,算账,管家……
嗯,未来可期!
过程是辛苦的,结果是美好的,殷娘子过五关斩六将,在一系列波折后,在八月十五的时候成功入住青娥院,看着被分到的月饼,殷娘子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过去。
那并不是什么有趣的回忆。
第195章 殷娘子故事
殷娘子出生在殷商之前,那个时候的统治者还是帝辛,但人们现在大多只称一句纣王。
武王伐纣,方有殷商。
不过这些跟殷娘子没什么关系,她只是一个快乐的采摘女,什么朝中大事,上层决策都跟她这平民家的小姑娘无关。
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为什么同村的小伙伴碰上了仙人,得了一篮子很甜的果子,但她却没有这种好运气。
跟在唐朝已经基本固定下来的男耕女织不同,殷娘子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有养蚕缫丝,采麻做衣,但获取食物的来源依旧是种植,狩猎和采摘相结合,而采摘又占据着其中的大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狩猎并不是天天都有收获,种植的过程其实是驯化农作物,这个过程注定了需要漫长的时间,毕竟选种是按照年份来算的,加上比刀耕火种的种植方法,并不好用的种植工具等一系列因素,种植的作物无法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跟原始森林差不多的环境下,采摘便成了最主要的食物获取方式,从树上的果实到灌木丛中的鸟蛋,从地面可食用的野草到地下的茎块,女性回来的时候总有收获。
也正因为如此,女子的地位往往要高于男子,而采摘女也成了一份正当职业,并非小孩随意的玩乐称呼。
灵气不看男女,天赋不挑性别,朝堂的高位有女子的身影,天上的云彩有裙钗的踪迹,男女虽然都是家产的继承人,但往往优先考虑的也是女子。
在那个时代,有着一句歌谣:男子似花逐水流,女子如叶不离家。
在充足的灵力环境中,生育并不是女子的鬼门关,每个人类聚集点甚至有一张符纸,除非女子愿意生育,不然如何贪欢也不怕怀胎。
仙人是那个时候对修行之人的普遍称呼,那个时候一切都粗糙的很,还没有现在这些精细的称呼和修为划分,不管是妖灵精怪,还是人类修士,只要能展现出跟寻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会被称上一句仙人。
这些仙人有闲云野鹤的,也有接地气的,他们往往来去匆匆,从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大部分时候是为了降妖除魔而来,也正是因为这些仙人,寻常百姓的日子过的也并不差。
因为仙人能让一株植物瞬间从开花到成熟,还能操纵风雨雷电,在大灾到来的时候会给予帮助,所以普通人在再差的年景,也总有一口吃食。
这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呼风唤雨在种植上的便利……强大的仙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仙人就只能同殷娘子小伙伴碰到的一样,让一棵树长满一篮甘甜的果子;或是在三百斤的野猪作乱的时候,一剑劈下它的头。
有吃有喝有人陪,殷娘子的日子别提过的有多舒服,更幸运的是,她在掏鸟蛋的时候被师父一眼看中,收为了徒弟。
父母在知道师父想要收徒的时候,欢天喜地的将殷娘子送走,因为师父不是仙人,地位却跟仙人几乎等同,能成为师父的弟子,是平民孩子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事。
师父是一名医者,在殷娘子的时代有个特定的称呼:巫。
采药炮制熬汤水,治病救人跳大神,师父样样都会,而师父的跳大神也并非现在骗人的鬼把戏,她的手舞足蹈真的可以沟通天地灵力。
仙人的确有包治百病的药丸,但他们的行踪飘忽不定,注定了不能随叫随到,也就让凡间的医术有了发展的土壤,人食百谷,不可能不生病,巫的地位也就是这么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