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在这三年里,我们所在的桃源乡到底是……”因为诸葛亮过于亲近的称呼,拓跋珪这会的感受也是五味杂陈,直到现在他终于彻底解了在虎牢关上当诸葛承叫拓跋嗣“嗣儿”时,那孩子满脸纠结的表情究竟从何而来了。
诸葛亮没有直接回答拓跋珪的问题,他只是转过头又看向桌子上的沙盘。诸葛承和拓跋珪自然顺着他的眼光也一起看了过去。这俩人看了一眼沙盘上的地形后瞬间都是一脸的震惊,因为那个过分详细的缩略沙盘上所有的场景,正是他们熟悉的桃源乡。
“难道这三年里,我们俩个是生活在这个沙盘里?”
诸葛承和拓跋珪凑到桌子前想仔细研究这个沙盘,但是司马懿只随手一挥,那个沙盘就消失不见了。
“以后研究你自己的去。”司马懿对着拓跋珪没好气地说了一句。
“就你们最后出来的那一下,我的桃源乡至少有十年算是白养了。”
“桃源乡是宣帝陛下自己的……东西?”诸葛承愣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桃源乡。
“嗯,那是他们帝王家的传承,名字叫帝王空间,等过两天仲达会带珪儿去认认门,他早晚也是要学的。”
“那我们俩一入鬼谷不是来这里而是先去了桃源乡,也是两位安排的吗?”
“这也不是我们单独的安排,所有入鬼谷的灵魂都会有这么个类似的环节,被安排去某位帝王的空间里待上一段时间。只不过因为我们俩算是你们的长辈,仲达一个被追封的皇帝也是正经帝王家的人,所以鬼谷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来弄了。”
“鬼谷安排我们进入桃源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虽然诸葛承这会出来已经有一会了,但和诸葛亮的几句对话里,他对于鬼谷的不解好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你觉得你们在桃源乡的日子开心吗?那是你们向往的生活吗?如果是的话你们又是为什么放弃了桃源乡?”
诸葛亮的三个问题大约就帮诸葛承他们回顾了在桃源乡里的心路历程,而诸葛承也隐隐明白了鬼谷这样安排的用意。
“对于我们这些入了鬼谷的人,生前哪一个不是被世事折磨到恨不得遁世了事,所以桃源乡这样的地方给了我们的灵魂最好的休息场所。
但鬼谷之所以选择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安逸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即使有桃源乡这样的逃避和安息之所,我们依旧会选择背负自己的责任和那随之而来的痛苦一路向前,这才是能进入鬼谷的人必须具备的资质。”
诸葛承和拓跋珪因为诸葛亮的这番解释各自沉思,而诸葛亮则笑着提起了另一点:“但你们只在里面待了三年这已经算很短的了,之前我和仲达打赌,他说你们要花十年才愿意离开,我就算更看好你们,也估计你们需要五年时间。”
“祖……父…亲……您过奖了。”对于称呼的问题,诸葛承依旧在那里别扭,但好歹磕磕巴巴地念全了。
“主要是我发现我们在桃源乡里不会受伤,才敢放胆乱来。”
“对啊,我就一直说你的帝王空间还差得远吧。”从诸葛亮这个随意的语气来看,诸葛承对拓跋珪的那个态度说不定是来自家族遗传。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哪家的帝王空间能实质地影响到另一个正经帝王,哪怕他还不算入了帝王家的门,但在我的天下里我才是掌控一切的人,这本来就是帝王家的本能。”
“那个……”眼看着诸葛亮和司马懿好像要吵起来了,诸葛承想着赶紧找点别的来转移话题。
“这三年里我们在桃源乡里的生活起居,您和……宣帝陛下都在一旁看着吗?”
“你是说你们的那点事是吧?”诸葛亮听诸葛承支支吾吾脸色泛红就知道他想问什么。
“别担心,关键的时候我都没有看,你的……亚父我也打发他去干别的了。”
诸葛承闻言后抱住头一脸沮丧懊恼的样子,果然他和拓跋珪在桃源乡的那点事两位长辈都知道了。但诸葛亮那句“亚父”又给了诸葛承一个巨大的安慰,如果大家都差不多的话,那自然也就能够互相解了。
“那阿爹,亚父,关于鬼谷,承儿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在这层解之后,诸葛承的称呼出口起来也变得顺利很多。
“我知道,接下来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跟你们俩慢慢解释,关于鬼谷到底是什么,有多少家的传承,又是为什么而存在。不过在那之前——”诸葛亮打开草庐的大门,指了指门外的那条河后又转向拓跋珪和诸葛承。
“那个诸葛烤鱼到底是什么味道,今晚你们俩就再做一回,咱们一家人一起尝尝。”
作者有话说:
从桃源乡可以看出,在这个故事世界里,死亡并不是一些人生命的终点,鬼谷的实际用途也才只显露出一点。诸葛承问的这些问题在本篇里是不会有答案了,但会在其他鬼谷系列的故事里慢慢揭晓。到此本篇关于他们俩的故事就差不多了,还有三篇小番外和他们俩本人关系不大,但和整个系列要说什么比较有关系。
预计还一万字左右这一篇就会完结了,下一篇鬼谷系列是关于明朝的阴阳家的故事了,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227章
◎出埃及◎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出埃及记》20:3
“好强的……帝威……”
在诸葛承用一枚西面的大秦帝国的金币召唤出一个他从没见过的金发白皮肤的翼人的时候,那名翼人睁开双眼看见的却是一片没有信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