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甘来否
第 21 章
七年后。
瑞城。
近日来城里多了许多流民,随海和随河通知了海河商行下的所有商铺,全部开仓放粮,救济流民。
两人大清早就一起去了商行,帮着分分粥,发发大饼,顺便给生病了的孩子送些药物过去。
北境和都京这几年打得不可开交,江南难以独善其身,平阳侯也早就下了令,各地不许排斥外来流民,能够出力的商户们最好是都出些钱出些力。
随海自从抓住了外地货品这个口子,大刀阔斧地先是开了一家专门卖外来货物的铺子,后来做大了,她又开始分门别类,扩展成了数十家商铺。
江南自产货物的渠道她做不了,但是另辟蹊径做外来货物的渠道,随海确实是江南第一人。
直到后来开了海河商行,随海富得几乎远近闻名,整个随家也在她的发达下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两个人忙活一上午,随河累得直接坐在了一旁的墙角。
随海抹了把汗,发现人不见了,回头才看到随河。她拿过一个碗,舀了些粥水,端着走过去,递给她,“喝一点。”
随河抬眼看着她,抿了抿唇,接过来,仰头喝尽。
“下午顾班主就要出殡了,大姐让我们去一趟。”随海在随河面前蹲下,看她累得脸色都白了一些,伸手将她脸上被汗打湿的发拨到一边去了,“你去吗?”
随河盯着她那只手,心都颤了几颤。
“去,去啊……”随河慌乱别开脸,“顾班主帮了我们那么多,怎么能不去?”
“嗯,我还以为你又要偷懒。”随海温柔笑了笑,接过碗,起身又回去忙了。
随河的眼睛追着随海,嘴里刚咽下去的粥水慢慢开始泛起甜味。
随海现在的打扮依旧清爽,长发未散,像如今的公子哥那般束起。但随河知道,商行事多,随海打交道的也都是些男性富商,她这样打扮,不仅方便,也能增些气势。
那么多年,除了夜里入睡,随河很少看到随海散发。
但她可真想看随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对着自己巧笑嫣嫣。
也不对。
随河几根手指缠在一起,摇摇头作罢。
还是别笑了,笑多了,她怕自己根本扛不住。
随海长大了,更好看了,笑起来简直能让她像个失智的傻子。
随河揣着这些胡乱心思,一直坐在旁边等。
今日的粮食终于发完了,没有落下任何一个前来排队的流民。随海放了心,稍稍收拾过后,带着随河往顾云木的宅子那边走。
随河出商行的时候抓了几块枣糕,这会儿拿了出来给随海,“吃点吧。什么都没吃,别饿着了。”
“嗯。”随海拿了一半,用眼神示意随河也吃,“你也别饿着了。”
随河抿抿嘴,掩起笑意,“哦。”
从商行去顾云木老宅的路不近,但随海和随河这么些年没有养成那些个富商的恶习,出门还是不习惯用轿。
无事就用脚走,有事就自己赶辆马车。
“那个,随海……”随河悄悄吞了“二姐”两个字,喊出口的两个字又故意似的含糊不清,“大姐说前几日在丹枫堂门口捡了个小女孩回来,你见着了吗?”
“没有。”随海想起随宴,心中有些愧疚,“我日日忙着商行的事,上次见大姐还是顾班主刚出事的时候……”
随河也不太好意思,只说,“哎呀,大姐会理解啦……”
随海点点头,“嗯,大姐别怪我们就好。”
顾云木卖艺多年,积了一身的伤病。这几年来,街边卖艺的人也不多了,生意惨淡,他日日烦忧,一个没注意就昏了过去。
随宴叫了好几个大夫来看,个个都是失望摇头,答复都是,“没得救了,早日准备后事吧。”
自从惜阎罗和顾八荒拿着钱离开了瑞城,说出去四处游历之后,随宴在瑞城就只剩下了顾云木这么一个朋友。
她不是很信邪,总觉得顾云木会再醒过来,板着脸孔继续对她说教。
可她甚至连回光返照都没等到,顾云木就这么在睡梦中西去了。
一辈子没娶的顾云木,救了那么多孩子,养大了那么多孩子,临了却走得那么平淡。
后事是随宴一手操办的,顾家班那些个孩子,有的大了之后就没良心地走了,剩下些都是年纪不大的,管不了事,只能日日哭着,跟在随宴身后。
随宴凄条条一个人,独自扛过了那最悲恸的一段时间。
随海和随河到的时候,顾云木的宅子里满是人,都是平日和顾云木交好的一些邻里,前来悼念。
哭声遍野,她们寻不见自己的大姐。
随海和随河只好先去灵堂拜了拜,又跪下磕了三个头,上了香。
顾云木对随家有恩,随海和随河都记得,在心里默默祈祷顾云木一路好走。
然后,她们起了身,终于见到了掩在捧捧白色花圈后的随宴,一片青色的衣角露了出来。
角落无人,随宴在这里坐了好久。
她前几日已经哭够了,现在流不出泪,只是觉得满心的空悲。
一切一切,都慢慢离去了。
花圈被人拨开,随宴一惊,抬头看到了满脸担忧的随海和随河。
随河一看见随宴的神情就忍不住鼻头一酸,“大姐,我们来了……”
随宴伸手,将随宴拉了起来,也是愧疚不已,“对不起大姐,最近商行在忙着救济流民……”
“我知道。”随宴打断她们,抹了把脸,还好没摸到泪。她笑笑,“你们忙就是了。我这几日情绪不太好,只是因为班主的死让我觉得措不及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