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冷哼:“呵!我怎可能不守约。”
麦考夫却?不信奥威的品性。
这个人现在对外?保持安静,是他暂时没找到能够添油加醋的话题。
麦考夫面不改色地继续套话:
“正?如您说的,您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还?请您仔细回忆,过去两年间阿布先生与罗恩、大卫的详细聚会时间与地点?。”
奥威不耐地依次报出?了八次聚会的大致时间场所。有音乐会、画展、雕塑展,也有篝火晚会。
“这是我知?道的情况,阿布也不会次次向我报备,可能他去过一些我不清楚的聚会。就像这次,我之前没听他要来瑞吉山登山野营。”
麦考夫接着问:“除了音乐,阿布先生有其他兴趣爱好吗?比如研究物学,比如出?海钓鱼之类的?”
“没有。”
奥威说得肯定:“阿布从小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他看到物数学书就头疼。也没有出?海兜风的喜好,他晕船,所以?至今不接受美国发出?的演出?邀请。”
麦考夫与莫伦对视一眼。
这意味着第三次死亡事件的死者阿布,与前两次谋杀案的迈耶、拜尔也难有交集。
三次谋杀,五位死者。
凶手谋杀了家庭背景、生活区域、专业喜好各不相同的五位被害人,他的谋杀动机是什?么?
从X送出?的定制摆件,也能推定他绝非随机作?案,而?是挑选了符合「标准」的受害者。
被X列入死亡名?单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麦考夫又旁敲侧击地询问了奥威几个问题,确认他不清楚弟弟阿布是否与陌生白发神父发生往来。
在奥威身上找不到更多线索,也就不必多停留。
三人出?门,戴蒙瞧了一眼怀表,对莫伦与麦考夫说:
“还?有五十分钟,登山末班车发车。山上没有餐厅,给我一个请客的机会,感谢两位远道而?来施以?援手。”
戴蒙也想在餐桌上缓和一下气氛,不愿让为他解决麻烦的帮手心?存不快,刚才奥威的言行着实让人不舒服。
“等用过晚餐,两位再坐车上山吧。不必担忧赶不上火车,我可以?与列车员工沟通,加开一次。”
麦考夫看向莫伦。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没想留下来吃饭。
莫伦感谢戴蒙的好意:
“谢谢您的邀请,但不必让火车加开班次。我们回旅店随意用些三明?治,乘坐日?常班次上山即可,更能还?原三位死者的旅程路线。”
麦考夫让戴蒙安心?:“不必遗憾,这一顿我帮您记好了。等案件告破,我会为您安排一次充分展示您请客实力的机会。”
戴蒙:……
瞧你俩沉着从容的模样,完全不受奥威的言语影响,是不需要别人的安慰。
那?样一来,他的请客行为是不是略显傻乎乎的?他真没有非让钱包出?血才高兴的嗜好。
戴蒙自我安慰,算了,到时候就当是庆功宴了。
这就先把两人送回旅店,告辞前又叮嘱几句。
“山上有紧急电报联络站,和山脚值班室一样,24小时有人值班。万一发现异样,及时联络再行动。”
莫伦与麦考夫告别了戴蒙。
在旅店用了一顿简餐,确认露营装备没有缺失,提前到火车入站口。
时近晚七点?,六月的瑞士天空依旧明?亮,需再等三个小时才迎来黑夜。
登山火车不大。
目前,每个火车头拉载一节车厢上山,每次单程最多运载三十人。
末班车没满座,稀稀疏疏只有七位乘客。
19点?准时发车。
“突、突、突……”
开动火车,很快从蒸汽机车头的烟囱中?,冒出?一股股浓郁的灰白烟雾。
沿着铁轨,火车向上爬坡。
车行速度不快,更让沿途瑰丽的风景变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青山叠翠,花开遍野,冷翡翠般的湖泊被阳光衬得愈发波光粼粼。
最奇妙是随风而?来的灰白烟雾。
烟雾忽浓忽淡,笼罩着整节车厢,一路模糊了乘客的视线。
莫伦靠窗而?坐。
她?隔着玻璃窗,望着雾气时聚时散,感觉颇为新奇。
火车喷出?的灰白烟雾不仅包裹了车厢,也让车厢里的人群如坠迷幻世界。
雾里观景,这是19世纪蒸汽时代特有的体验。
雾气将人对真实的感知?大幅度地削弱,让周身的一切变得影影绰绰。
麦考夫看出?莫伦跃跃欲试的神色。
似乎在下一秒,她?就会打开车窗,用指尖去触摸灰雾幻境。
“您是第一次乘坐火车?”
麦考夫企图以?谈话唤醒莫伦的智,车辆行驶时,把手伸出?车窗可不是明?智行为。
莫伦略留恋地收回了观测雾气的目光,侧身看向麦考夫。
“是的,我第一次乘坐蒸汽火车。虽然清楚铁轨是实打实地铺设在山路上,但坐在车厢里被烟雾缠绕时,有一种会被雾气送入奇幻异世界的错觉——这很奇妙。”
麦考夫轻轻点?头,有这种感觉很正?常。
“四十三年前,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从利物浦——曼彻斯特正?式开通,当时很多乘客与您一样,有类似的时空错位感。习惯后,人们反而?抱怨起雾气令人不适了。”
莫伦问:“您呢?您的火车初体验是与大众一样,还?是与众不同?”
“我?”
麦考夫鲜少回忆过往,但还?是精准记起了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感觉。
“我承认我也不能免俗。第一次坐火车,是十年前随父母、弟弟一起出?行。那?次,火车喷出?的烟雾比今天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