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人不甘心就会来纽约,挑起雌雄双煞与捕梦社的矛盾。
麦考夫说出第二种?可能?:
“或者,套现人已经被害。杀他的是偷蛇团伙,逼问出了一些捕梦社的内幕消息。”
偷蛇团伙原计划黑吃黑,以为?抓到?套现人就能?劫财。
不料运气差到?极点?,来迟一步,十万英镑被提前取走?。
又?不甘心失败,来纽约企图挖出捕梦社,榨取这个组织的剩余资产。
顺带报复让他扑个空的雌雄双煞,就有了今天的扣黑锅。
莫伦:“两?种?可能?都指向偷蛇团伙是近期从英国来的。插画师乔门罗身?上?的疑点?不减反增。
除了他,近期进入美国,尤其是从纽约入境的旅客,符合绘画好手、擅于仿写字体的特长,且具备作案时间,都有嫌疑。”
麦考夫:“我们?先去警局。之后我到海关找阿伦特先生聊聊,争取要一份入境名单。”
莫伦:“之后,我也去找一找乔门罗以往的插画作品,比对他的画风与失窃现场的粉笔画是否相近。”
下午两?点?,两?人来到?警局法医室。
法医莱瑟姆已经完成对被害第一次尸检,卡基的尸体躺在解剖台上?。
莫伦走?近,这次看清了尸体的细节情况。
藏于雪人里的死者卡基,他的双手双脚皮肤微微发蓝。
再看向旁边的化学试剂检测桌。
酒精灯已被熄灭,玻璃试管的内壁上?附着?了一层闪光的深棕色膏体。
莫伦问:“卡基的死因是砷中毒?”
法医莱瑟姆:“是的。看来不用我多加说明,您了解如何检测砒霜。我用了马什检测法,确定这位被害人是砷化物的受害者。”
莫伦点?了点?头。
砒霜杀人,古已有之。
它有轻微的金属味与颗粒感,但?能?漂亮地隐身?在饮料中。比如把砒霜添加到?葡萄酒中,一般人看不出也尝不出异样。
欧洲给这种?毒物以“继承粉”的别称,它传入美洲后,成?了下毒谋杀的头号利器。
人们?知道砒霜有毒,但?离谱的是在某些地区,它还成?为?保健品。
半年前,莫伦在中欧旅行。
途经奥地利的施蒂利亚地区,亲眼见识了当地人以砷为?食的风俗。
据说这种?习俗已经持续两?百年。
食用者最初服用少量的砷,只有半个米粒大小,再逐步加大剂量。以求美容养颜与强身?健体。
当地人可能?是有了耐毒性,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莫伦猜测,这与当地人食用砷块的纯度有关。
从这种?食砷风俗,衍生出了一种?辩护方式——施蒂利亚辩护。
如果被害人死于砷中毒,却有主动长期食用砷的习惯,辩方律师会以此来为?投毒者脱罪。
能?够形成?这种?辩护方式,不只是奥地利的施蒂利亚人服用砷。
放眼欧美,含砷的物品非常常见。
市面上?,有大家都知道不能?乱吃的老鼠药,也有风靡百年的福勒氏溶液。
1786年,英国医生托马斯福勒发明了福勒式溶液,主要成?分是砷酸钾。
最初用于疟疾治疗。1809 年,它第一次出现在伦敦的《药典》中。后来,人们?却渐渐将它当做了包治百病的药剂,更被当成?了一种?日常服用的保健品。
莫伦在伦敦的许多药房见过福勒氏溶液。
很多人知道砒霜能?杀人,但?不妨碍这种?保健品继续畅销,好似少量食用,没有被立刻毒死就不用心慌。
另一头,詹姆斯马什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发明了“砷镜”检测法,终于能?相对稳定地测出物品或人体内是否含砷。
有了“砷镜”检测法还不够。
在欧美社会的整体食砷风潮下,为?判定使用砷化物投毒制造了重重困难。“施蒂利亚辩护”为?投毒者的脱罪提供便利。
眼下,麦考夫也要确定被害人砷中毒的具体情况。
他问:“死者是慢性砷中毒吗?”
莫伦摇头:“99%是急性中毒。卡基的四肢皮肤轻微发蓝,是急性砷中毒的症状。”
急性砷中毒导致皮肤发蓝,因为?体内氧气循环被破坏了。
不过,如今人们?只知砷让人中毒,尚不清楚它具体如何破坏人体机能?。
需要再等几十年,分子生物学问世。生物学家们?发现砷将关键酶作为?攻击目标,破坏全身?细胞的代谢。
莫伦:“如果是慢性砷中毒,被害人的皮肤会发黄,甚至出现一种?类似羊皮纸的棕色调。”
法医莱瑟姆认同地点?头:
“对!就是这样的。虽然学界尚未有权威论证,但?我在纽约做了七年法医,从实践经验的观察,与海勒小姐所说一致。急性与慢性砷中毒者的皮肤颜色有区别,是发蓝与发黄的差异。”
莱瑟姆又?补充:“除了依据皮肤颜色来判断,不同内脏器官的砷含量也能?作为?依据。
急性中毒,胃部、肠道、心脏含砷量高,而肝、肾的砷含量少;慢性中毒,肝脏与肾脏都会出现明显病态,而且有脂肪肝的特性。”
解剖台上?的尸体是急性中毒。
法医莱瑟姆:“我对死者的内脏逐一做了砷镜检测,肝、肾没有测出砷,但?他的胃被严重破坏,还能?在显微镜下看到?胃黏膜附着?了一簇簇的砷结晶。死者卡基,最后的晚餐里加了大量砷化物。”
麦考夫微微颔首,又?问:
“也就是说卡基被毒死后,再被切割了生殖器?他有别的外伤吗?从伤口的痕迹,您认为?凶手是否有医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