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后,俞舟还算满意。
那人目送俞舟进电梯,深深鞠了一躬,还是超过九十度那种,俞舟被弄得有点不知所措,索性也学着低了下头。
该说不说,虽然技术没有国内好,情绪价值这块是给的挺足的。
出来后太阳已经落山了,夜幕笼罩着繁华的大街。
俞舟感叹漫画还真是写实,东京的夜景就像书页中刻画的那样车水马龙。
不远处的十字路口车流缓缓地交错,隐约能瞥见前方有的店铺门口闪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灯。
身边行人匆匆经过,大多是拿着包的下班族,兴许在讨论要不要去居酒屋喝一杯。
俞舟脑海里已经自动播放《深夜食堂》的主题曲了。
她在等红绿灯,旁边两个打扮时髦的妹子在兴奋地聊着天,虽然听不懂但从笑容中也能感受到她们的开心。
俞舟悄悄地打量了两眼,她们的模样看起来最多就高中生。
高中啊,俞舟思绪发散,虽然才从高中毕业两年多,但感觉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高中和大学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目的性那么强了,高中的时候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考试,然后申请大学。
上了大学后生活就被各种琐事填满了,学习反倒成了其次。
她时常觉得迷茫,感觉这个阶段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目标。
如果说高中是个学习工厂,那么大学就直接变成了一片旷野,每个人都被放养着。
一些人想读研深造,一些人在筹备进入职场,感觉周围人多多少少对于未来都有着相应的规划,除了自己。
她试图去找一个答案,但是发现越找越茫然,偶尔会担心以后找不找得到工作,对于目前的自身能力也没什么把握。
索性就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日子怎么样都过得下去。
担忧未来的事情很多时候只是给现在徒增不必要的烦恼罢了。
俞舟随便找了家快餐吃,走进去发现除了自己全是男的。
原来传闻是真的啊,俞舟暗自摇头。
只顾着埋头吃饭,速度比平常都快了很多。
吃完饭,谭怡璇发微信问她在干嘛。
俞舟正在回青旅的路上,随手拍了张街景发过去。
谭怡璇也传了张照片。
好家伙,晚上九点多还在开会。
俞舟算是明白为什么谭怡璇这几天怨气这么重了。
谭怡璇发了个猫猫哭泣的表情,俞舟看了就笑起来,这表情还是她之前发的。
好嘛,这人还学会了卖萌。
可惜谭怡璇不管是身高还是气势,都和可爱实在挨不上边。
俞舟发了张自拍,没有正对脸,只露了一点下巴,给谭怡璇展示新买的围巾,还比了个剪刀手。
围巾是米白色,软糯的质地衬得俞舟很温柔,谭怡璇盯着照片看了会然后保存了。
虽然这颜色也很好看,但她衣柜有条红色格子围巾,她觉得这个热烈的颜色更适合俞舟。
要是能亲手帮她围上就更好了。
俞舟看见谭怡璇发来了的那几个字愣了一下,连信号灯变成蓝色都没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谭怡璇说:我想你了。
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简单的四个字。
俞舟当然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回,但她只是放下了手机,跟行人一起走过了马路。
她不是一个会想念的人,即使两年多没回过家也没有过想念。
这个词总感觉很陌生,俞舟知道自己很多时候都算是一个薄情的人。
这点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也会迅速调整状态。
可以这么说,她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就像是电源和插座,想的时候就去连接、和别人建立短暂的关系,不想的时候就断开电流,一段时日后,关系自然就冷淡了直到彻底断联。
中间往往不存在名为“想念”的介质。
她也很清楚问题的所在,因为总害怕失去,所以不如从未在乎。
原来这世界还有人会想我啊,真神奇。
心里好像放了一场小型烟花,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有几分雀跃。
算了,没什么好怕的。
俞舟呼出口白气,搓着手来获取那一点点热量。
过了会,谭怡璇手机提示收到了新消息,来自俞舟——“我也想你了”。
谭怡璇知道俞舟不是坦率的人,除非是无伤大雅的情绪会直接表达出来,很多时候都把内心真实的感受隐藏得很好。
俞舟真的挺会照顾人的,往往能敏锐地察觉出周围人的情绪,再说出恰当的话来调节气氛。
这就是为什么俞舟身边的人都觉得跟她相处很舒服的原因。
即使是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偶尔俞舟想说的话都是兜着圈子拐着弯最后才肯说出口,还不是明晃晃那种,可能只是一笔带过。
俞舟也不指望谭怡璇能听进去,当然要是谭怡璇记下了,她也会很开心。
如果要俞舟亲口表白的话,估计能从上星期看的电影讲到昨晚睡觉前忘了摘耳机,最后才是轻飘飘的那句话。
看到俞舟的真心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相处的时候又挑不出什么毛病,谭怡璇偶尔也会为这点苦恼,后来一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人善于表达情绪比如像自己这样,自然也有人像俞舟那样习惯把很多事情藏在心里。
俞舟拍了张照片过来,万里无云的夜空中像瓷盘一样的圆月高高地悬挂着,她伸出右手、弯起手掌,在月亮旁边比了半个爱心。
谭怡璇明白她的意思,也在桌下偷偷地比了个心,然后发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