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胜三年三月二十七,北真再次送来国书,希望停战和谈。
大周不应。
定胜三年四月初十,北真第三封求和书送至永安。
大周不应。
定胜三年五月初六,萧燚接到了北真使臣递来的降书。北真正式向大周投降,愿意无条件归还剩余大周领土,同时赔偿白银两百万两。
“这么点儿东西,打发叫花子?”
萧燚一句话,叫送书使臣立即变了颜色。
“萧……萧帅此言何意?”他着实害怕,却不能把国家的脸面丢掉,遂敛容沉声道,“我朝诚心求和,愿意无条件献上二十三个州与白银两百万两,萧帅何故……”
“用错了。”萧燚打断道。
对方一愣,不解何意。
“用错词了。”
“剩下的二十三个州,本来就是大周的领土,你们是‘归还’,不是‘献上’。”
“这……”北真侍者无言以对。
“当我们是傻子呢。”萧焱在旁帮腔,歪头阴阳怪气地同金甲笑说道,“好像剩下的那二十几个州咱们自己拿不下来一样。”
北真使者的脸青一阵红一阵。
“带着你的降书,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跟太后,真想和谈,就拿出些诚意来,我没那么多耐性跟你们过家家。”萧燚将降书甩向北真使者。
北真使者手忙脚乱地接到了怀里。
他感觉自己脖子以上的血热如沸水,即将把面皮烧得跟脸肉脱离。
他从未受过此等侮辱!
但是他不能有任何过激表现,他需要保持冷静,冷静。他谨记,这一趟过来有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设法让大周答应停止进攻。
男方战场吞掉了他们太多的兵力,若是再不抽调军队回援,届时杀死北真的很可能不是大周这个老对手,而是努哈那个叛徒!
“那,要如何,萧帅才肯答应停战?”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使臣该问出的问题,可是他没有办法了,坐在他对面的不是愿意跟他坐下来慢慢谈的文官,而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武将。一旦她耐心耗尽,他可能连提出这个问题的机会就没有了。
闻言,帐内除了萧燚之外的人面面相觑,用眼神无声地交流。
“我是武将,只负责行军打仗,谈判不是我的分内之事。”
北真使臣完全没想到萧燚会这么说,一时间傻了眼。
这是什么意思?不愿意和谈?
打仗打上瘾了不成?
“待我将此事上报朝廷,娘娘与陛下自有定夺。”
“那在此期间,萧帅可能保证暂时休战?”北真使者的反应还算快,听完萧燚的话后立即问道。
“这个嘛……”萧燚低头,伸手抚上了封狼刀的刀鞘——使臣来到之前,她正在一边擦刀一边听麾下众将发表意见,讨论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北真使者忘了一眼那把不知道饮了多少人血的刀,只一眼,就觉得不寒而栗,立即移开了目光。
他焦急地等待着萧燚的回复。
其实并没有过多久,但他却觉得过了堪称漫长的一段时间,才终于等到萧燚继续开口,道:“好说。”
好说?
这是什么回答?
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北真使者的脸皱成了苦瓜。
一旁的萧燚看戏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人的表情原来可以这么丰富。
“敢问萧帅,‘好说’是何意?”
“叫你们的人,后退二十里。”
北真使者闻言大骇:“这!”
“萧帅为难在下了,在下是文官,无权干涉军事。”
“哼。”萧燚冷笑道,“我也没叫你干涉,只叫你传话给秦白石。”
“怎么,这点儿诚意都没有吗?”
北真使者被她的眼神扫得腿一软,身子险些坠下去。
“大人别怕,我们大帅不是逼迫你。”此时萧焱笑呵呵地接话道,“你告诉秦将军,尽管后退,我们只是想看个诚意,没想趁机向前挺进。咱们虽然是群武夫,但‘诚信’二字还是会写的。”
面对他的笑脸,北真使者的脸色有所缓和——但也称不上好看。
“我跟你捋一捋,你看对不对。”萧焱接着道,“首先,你们是要投降的,退出大周领土不过是早晚的事。早点儿退个几十里,后头还能少走一段路。”
“其次,若是谈过之后发现谈不拢,那就继续打。我们自己打,也不差这几里地。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
“秦白石会同意后退吗?”
北真使者走后,萧焱问萧燚。
“他会退的。”萧燚道,“他收了秦虎当徒弟,却能在秦邕倒下之后仍被委以重任,你还没看明白吗?”
“他是北真太后一党的人?”
“不一定,也有可能在一开始就分别在明处和暗处两手押宝。”这样不论谁输了,他都不会输。
“人才啊。”萧焱忍不住道,“很少见能在朝堂上吃得这么开的武将,而且他还是半路归降的。”
不只是他,在座皆是武将,纷纷跟萧燚一个想法:鄙弃的同时忍不住佩服。
“那他要是退了,咱们进吗?”
萧燚抬眼看他,两眼装满了期待:方才是谁信誓旦旦地讲诚信的?
“额咳咳。”萧焱解释道,“场面话当然要说,但兵不厌诈嘛。”
帐中顿时爆笑如雷。
“笑,笑什么笑?别跟我说你们不想进。”
“当然想,不想攻城略地的兵不是好兵!”
“行了。”萧燚打断他们,道,“不差这尺寸之地。”
萧焱闻言渐渐反应过来:合着他们大帅提出这一条没别的目的,单纯地想要侮辱秦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