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木良漪从一开始就没准备让安巴部取代北真皇室。两者之间相互制约,才是大周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大帅。”
“何事?”两人的谈话被打断,听见是金甲的声音,萧燚翻身而起,坐在床沿问道。
木良漪也看向营帐入口。
“启禀娘娘,大帅,有客人到了。”金甲沉稳的声线传进来,“来人自称来自安巴部。”
帐内的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的神色。
……
果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看清被金甲引着走进大帐的客人的长相后,木良漪在心中道。
紧接着,对方也看着木良漪怔愣住,用惊叹的语气说了句北真话。
“这边请。”金甲示意二人入座。
“请坐吧。”
萧燚侧头,原来木良漪也懂北真语,此前从未听她说过。
“他就是努哈。”木良漪低声对萧燚道,“他惊讶,是因为认出我了。”
“你们见过?”萧燚转向努哈,他有着在北真人里都算翘楚的高大强壮的体魄,立在那里如一座小山,但长相更偏向大周人的特征,黑发、高鼻,一双狭长的眼锐利如鹰。据说他的生母是被掳走的大周女子,但他竟然不通大周语。
“数年前有过一面之缘,过后同你细说。”
不多时,木良江也来到帐内。
最初的惊讶过后,努哈跟木良漪一样,都没有表现出叙旧的热情。于是木良江来到后,很快便步入正题。
“太后娘娘,我在北地听说过您的事迹,非常敬重您。之所以答应跟您结盟,也是觉得您是一位讲求诚信,不会背叛盟友的人。”
努哈说北真语,说完之后由他带来的人翻译成大周话。
说北真话能让努哈更快且顺畅地听懂,但木良漪却用大周话回复道:“我不太懂努哈首领的话,我曾允诺过你什么吗?”
努哈闻言一顿,本来还算和善的面色爬上了几分僵硬。
“首领比约定的时间提前过来,又暗中见我,想必是有话要说。”木良漪道,“在座没有外人,首领不妨直言。”
草原上的人说话不喜欢绕弯子,更何况,他已经感受到木良漪的态度了。
“安巴部与周围的兄弟部落都不想和谈,我们遭受古原部几十年的压迫,这次一定要反击回去。我要叫他们知道,其他部不是他古原部的狗,他们,没有资格当北真四十七部的主人。”
古原部,便是如今北真皇室所属的部落。
“努哈首领的怒气我感同身受,大周有半数河山都被北真掠夺而去,我们无比憎恨他们的强盗行为。”木良漪道,“但是战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大周所有子民,都希望战事早一日结束,我想这也是北真、西丘子民的愿望。此次四国会晤,若能在谈判桌上将得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以茶酒代兵戈,何乐而不为呢?”
“都满意的结果?”努哈冷笑道,“有人满意,就有人不满意。还请太后娘娘说说,什么样的结果能让大家都满意?”
“既然是结果,自然要所有人到场之后,谈了才知道。”木良漪道,“旁人我或许不知,但安巴部吸纳收服周遭十余部落,从处处受欺压到如今拥有能与北真皇室分庭抗礼的实力,我想,您应该是满意的。”
这话过于直白,努哈怒火中烧,但面上不显,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放碗时似不经意道:“这一趟来大周,齐辙大人原本要同行的。但是不巧刚好生了病,未能与我一起来见娘娘。”
这是要用齐辙来威胁他们?
木良江欲开口,却接到了木良漪递来的眼神。
随后便听木良漪道:“齐大人忠心为国,明明坐不得船却两度过海北去。他离开永安时对我说,是做好了为国尽忠的准备的。”
……
在大周和北真驻军之间一个叫作荒村的小村庄旁,一夜之间起了一方凉亭。
定胜三年六月十五,黄昏,红霞满天,四周静寂,东西南北四方骑兵将凉亭严严实实地围住。
亭下有一张石头方桌,桌子的四边坐着四个人。两名女子分坐南北,两名男子对坐东西。
北面的女子临近花甲,而南边的女子正值韶华。东边的男子面容冷硬,西边的男子言笑晏晏。
亭中的谈话一直进行到深夜,然后四方骑兵护送着从亭中走出的人各自离去,火光远离,这座小亭重新沉入寂静的夜。
……
定胜三年七月初一,北真正式向大周投降,归还剩余二十三州以及前朝起便从中原抢走的青幽十七州,赔偿白银五百万两,绢十万匹,战马两万匹,牛、羊各十万头,此后向大周称臣,岁岁向大周进贡。
……
定胜四年,大周都城正式从永安迁回梁京。
春日的梁京城,千里莺啼,绿柳映红花,早莺争树,新燕啄春泥。
软风轻抚人面,微撩鬓发,似通人心。人们积极热情地投入这温柔的怀抱,将冷雪寒风中难捱的日子抛之脑后。明明,才过去不久。
(正文完)
第162章 番外一
“天没亮就听见城里丧钟连鸣,出什么事儿了?”
“这个阵仗,定然是大内。”
“是太后娘娘,薨了。”
“太后娘娘薨了?怎么这么突然?刚迁回梁京不到一年,怎么太后娘娘突然就……薨了呢?”
“听说许多朝臣直接哭晕在了大殿上,户部的谭尚书是被人抬着送回家的。陛下下旨,罢朝七日,朝廷上下三年不兴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