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上空乌云如墨,大雨如注,氤氲叆叇,疾风阵阵,天地山川浑然一色,街市上少见行人,百川画坊也不似平日热闹。
雨季到了。
“郎君,您的伞呢——”
百川画坊正门外设有一短廊,专供避雨遮阳,一个清秀侍从盯着廊下空空如也的墙角,不禁叫苦连天,此人乃崔秩的心腹侍从玉生烟。
一只黑色皂靴徐徐迈过门槛,随后负手站于门侧,正是崔秩。
今日十五,凡在长安的官员无论官阶大小,皆要进宫参与常朝。朝会结束,崔秩还要冒雨赶往御史台当值,直至过午下值,连一身绯色官服也没来得及换下,便匆匆前来画坊。
画坊规矩,凡雨雪天,一律不得带伞入内,故崔秩的伞置于门外,只等回家时再取用。
眼下,他的伞“凭空”消失了。
崔秩微微扬起下巴,望着摧城风雨,神色淡淡:“既没了,再去买一把。”
玉生烟小声嘟囔:“什么人这么缺德,这都是您在画坊丢的第五把伞了……”
伞丢了,郎君的马车却还栓在东市马厩内,路程不近,总不能冒雨跑过去。
新伞只得由他这个侍从跑腿去买。
玉生烟两手空空,一头扎进铺天盖地的雨柱中。
廊下只余崔秩一人。
东市街上空空荡荡,眼见雨越下越大,地面雨水汇聚如溪。空气中除却雨雾特有的清新,忽有一抹淡淡的檀香靠近,透着凉悠悠的清冷。
这么大的雨,竟还有人冒雨外出。
崔秩不为所动,站定如山。直至那股檀香愈发地近了,耳畔除雨声外,还有一阵喧嚣:
“呀——”
“小娘子,实在对不住,对不住啊。”
那句惊愕的女声如娇莺婉转,有三分耳熟。
崔秩方微侧过身时,雪衣女郎已抱着两卷完全打湿的卷轴躲进廊下,就站在距离他方寸之间的地方。
但见她肤白赛雪,简直刺眼的白,目光杳然无措,俏生生的巴掌小脸蒙了层薄薄水光,乌发也略凌乱。
其中一缕,从她耳后松松垮垮落下,一路贴着白藕似的细颈蔓延朝下,直至堆在襦裙里衣上沿,弯弯绕绕,蛇一样的发尖,钻进那抹不可直视的丰盈雪白之中。
她身上的檀香气也幽幽包裹着他。
崔秩匆匆收回视线,双脚不动声色挪离几寸。
绝非他刻意去看的,只是他高她一头,他目光便是有半点变动,都能一窥她无边春色。
灵鹭愁眉苦脸:“这可如何是好,昨日答应了崔公,要把这两卷卷轴交给他过目。”
说罢,她才注意到站在雪存身侧的崔秩,吓得瞪大眼,慌忙扯着雪存的衣袖晃动,悄声提醒:“小娘子……”
雪存正心疼地展开其中一卷,见其上字迹斑驳,眉头也蹙得可怜。
“怎么了?”雪存安慰灵鹭,“没事的,至少这两卷不是真迹。”
灵鹭又挤眉弄眼。
雪存得了她眼神示意,想起自己身旁似乎站了个男子,别过脸时,猛然惊觉身旁这男子竟身着官服。
“见、见过崔中丞。”雪存抱紧卷轴,身子微颤,仰面,向崔秩屈膝行礼,“我方才未察觉中丞在此避雨,若有失礼之处,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她踉跄着朝后退两步。
离崔秩极近,且是直视他,雪存才发现他这张面容竟比远观还要精致百倍。
绯色圆领官服衬得他面如温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极长两道细挑入鬓的眉,一双汀滢桃花眼,细看下甚至有几分阴柔,却不女气。
崔秩只是颔首,目光不为所动:“嗯。”
不过这女郎——
他总算想起为何眼熟了。
有意思了。
待身上、鞋上雨水抖落干净,雪存抱着卷轴,和灵鹭双双走进画坊。而此时,玉生烟也买伞归来,一路小跑回到廊下:
“郎君,可以动身了。”
不过是萍水相逢,匆匆而过。
……
雪存一进屋中,提前等候在内的云狐便为她披上外衣,挡住她今日这身行头。
不过是寻常女郎都会穿的齐胸襦裙,雪存却极少这么穿。
去见崔翰,可不能如此轻佻。
云狐远眺消失在雨中的绯色身影,压声问道:“小娘子,如何了?”
雪存笑了笑:“别心急。”
待由庄梦接引带着她上了楼,崔翰见她当真冒雨赴约,面上终露出抹赞赏之意:“外头这么大的雨还来,倒是个守时守信的后生。”
雪存把卷轴放在桌案上,直言:“崔公,我虽未误时,可这两副卷轴不慎落进泥潭,不能看了。”
崔翰摇头:“不必看了,你既有诚心,且有真迹,老夫便破例收你为弟子罢。至于真迹,你挑个天晴的日子带来。”
雪存惊喜不已:“真的吗?崔公,您真的愿收我?”
崔翰:“嗯,今日起,你便是我崔翰生平第一个弟子,亦是唯一一个。每月画坊放出洛神赋图真迹日,你也按时过来吧。”
几天后,崔翰破例收弟子的消息传遍长安,甚至他第一次收徒还是个女弟子,长安上至权贵下至文人百姓无一不震惊。
消息被当作饭后闲谈传进御史台。
刚到正午,御史台大小官吏皆在偏厅享用公厨提供的午膳。
“五郎,以你的资质与一手画功都未入得了崔翰的眼,没想到如今竟是叫一小小女郎捷足先登。”
普天之下敢这么打趣崔秩者,除圣人外,便只剩他的顶头上司御史大夫。
崔秩如何不知崔翰收高雪存为弟子的消息。
食不言寝不语,崔秩出身大族,自小就养成这诸种习惯,天大的事压下来也严厉奉行。
直到用完饭食,他接过玉生烟递来的温水漱口,又口嚼丁香,才不疾不徐答道:“兴许那位女郎,有诸位想不到的过人之处。”
语调轻缓平淡,并无任何异样。
这话的确非他违心之辞。
崔秩尤记得那日大雨,虽是与高雪存擦身而过,却在二人有接触的短短一瞬,看清了她带去画坊的卷轴。
她那声轻叫,必是因有人碰撞,令她的卷轴落地沾了泥汤所致,其上大片字迹以化成墨团。
纵然如此,也足够他看清一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出神入化,遒媚飘逸,他险些就误以为是王羲之真迹在眼前。
一个怯生生的胆小女郎,竟能写出这样的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