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逃兵本来就一肚子怨气,吃了郑克信的亏差点丢命,又得了明安的好处,骂得起来用心。
他们把郑克信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轮,一边骂一边高唱明安的好,冒箭雨亲自下场救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爵爷。
骂到傍晚时分,这些投奔而来的北岳士兵口干舌燥,明安见城墙上士兵围观人数众多,当着城墙上众多士兵的面,给了这几个北岳士兵一大笔银子和一大袋香软红薯,让他们自行回家找家人团圆。
这些逃出来的北岳士兵大口啃着脖子上挂的满满当当香甜红薯,右手掂着几块碎银子,一瘸一拐向夕阳中缓缓走去,消失在远处。
城墙上守卫士兵一愣一愣的,心里羡慕得厉害,对郑克信暗暗生出一丝怨恨之意。
当夜,郑克信加强了守卫,却拦不住更多士兵开始搏命逃亡。
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更多的北岳国士兵自相残杀与死亡,关内士气一落千丈,人心躁动得更加厉害。
攻心作战持续到第四天,杨景问明安何时才能进攻,明安盘算士气作战差不多了,再攻城会方便很多,于是商量着明日正式攻城。
哪曾想夜半时分,煤山关内传出嘈杂之声,火光此起彼伏,刀剑交击声不绝于耳。
明安走出军营,朝着煤山关方向会心一笑。
“怒,勾出来了。”
紧急敲鼓召集诸军集合,明安下令让谈化行作先锋,带着攻城车火速攻城,其他人等准备安装云梯强攻。
哪曾想大军正要进攻,煤山关关门轰然大开,里面冲出来许多溃兵叫嚷着,“爵爷别射箭,我们想回家!”
明安迅速判断了几种可能,下令让谈化行让开一条路,让这帮人通过,趁着关门大开直接攻城,这些来投的北岳士兵先行扣留管饭,等战后再作处理。
趁着关门大开,谈化行带人杀入煤山关,没过一会儿就攻上城头大嚷,“明帅!这不是陷阱,煤山关内乱了,赶紧率大军进关!”
明安哈哈大笑,高骑马沙拉弟,拔剑出鞘举天高呼,“兄弟们!冲啊!”
滚滚东海国大军直冲煤山关,气势恢宏如猛虎下山,边杀边喊,“放下武器,原地抱头,投降者不杀!”
煤山关逃兵作乱,再加上东海国大军入关,大势已去,郑克信只得带着亲信连夜逃窜。
仅仅四日,靠着攻心之法,几乎没什么损伤,明安率领大军顺利夺下三连关中的第一关。
东海国众将士对明安的崇拜,此时高涨到极点,就是很好奇,为什么明安只靠喊话就能取得这般效果。毕竟九州大陆喊话劝降者常有,却从没有像明安这么有效。
问了些关内作乱,接应东海国入关的投诚北岳士兵,几乎都是一个说法。
“明爵爷待老百姓好,仁德之名天下皆知,说话做事有言有信,大家伙都信服。开出来的优厚条款都是言之有物很靠谱,大家都想投诚回家,当他麾下子民过好日子。”
众将士这才明白,这计策之所以能行,并不是一两句喊话能成的,而是明安持续积累的声望与信誉,才让这帮北岳汉子选择倒戈。
进关以后,明安还是那套投名状分利益的法子,让这些降卒杀了北岳官差沾了血,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给了银子零散放他们回家团聚。
关内休整到第三日,整治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明安见缝插针扫了一圈刚刚更新的天下山河策,发现一丝不对劲。
煤山关已失的消息传了出去,原因是明安使出的攻心之策,让太行郡和大同郡的溃兵内乱,大开关口这才顺利进攻。
另外两关迅速反应过来,紧急变动兵力组成,把溃兵内引换防,青松长生两关驻军换成北岳其他郡的关内兵,那这招攻心计就不太好使了。
北岳国当机立断,反应之迅速,明安倒是很佩服,但也在意料之中。
唯一出乎意料的,就是西武国进军速度快得出奇,不计一切代价一路往东攻来。
而北岳国对西武国的抵御力量明显弱于对东海国,放任他们一路向东,从另一侧往青松关和长生关奔袭来。
西武国这么疯,明安倒是很理解,毕竟北岳大半的金银矿都在东陲,西武国心心念念就是东陲太行郡上的金银矿。
明安这波落井下石,相当于捡了西武国的便宜,足以把这群蛮子给气疯。
只是北岳国这消极抵御法,完全不管西武国大幅度蚕食自己领土,就是放纵他们向东进发。
那么结果很显然了,战局千变万化,北岳国高层壮士断腕,下了个重大决定,让自己预料到的情况提前发生。
明安重重一拍桌子,恨恨吐出四个字。
“驱虎吞狼!”
西武国打仗就是为了挣钱,望着东陲这块肥肉不可能不馋,不顾自己由西到东战线拉得极长,也要狠狠咬向太行郡。
而这两关如果在北岳国手上还好点,一旦落入西武国手里,对于整个太行郡来说就是噩梦。
他们扼守天险居高临下,会不计一切代价出关,对这片领土上的一切烧杀抢掠,哪怕用人命去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北岳国收缩战力坐山观虎斗,让西武国和东海国互掐消耗战力,等时机成熟,在他面前摆出一字长龙阵的西武国,全身上下都是破绽,任由北岳大军宰割。
宰完西武国收复失地,东海国战力也被西武国磨得差不多了,再从青松长生出关,夺回整个东陲。
明安分析完各方立场后,得出一个结论。
“必须要不计一切代价,抢先夺关,然后再击退奔袭而来的西武国大军,保卫战果!”
军情紧迫,明安即刻召集大军集合,命五千人守关,带着剩下一万五千火速赶往最近的长生关。
众将士不明白明安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急迫,明安淡淡说道,“北岳国驱虎吞狼,让西武国来抢关,咱们分秒必争。”
这消息众将士还没收到,很奇怪明安为什么会未卜先知,明安不便解释,只管带大军日夜兼程赶到长生关,和杨仲武合兵一处。
军营处,杨仲武略显拘束的刚迎上来,明安乐呵呵亲切叫了声一句“杨二叔”,一下子打开了这五十岁壮汉的心房。
他之前驻扎在南天关时,就听说了明安的大名,诗才好酒酿得好,很讨女王陛下喜欢,原以为明安是个文弱才子类型的,自己一个武将糙汉,和这种文弱才子相处起来难免有些硌得慌。
哪曾想这才子竟然是一个战略极为出众的猛将,敢作敢为立下滔天大功,还没见面心里已经佩服到不行。
一见面,杨仲武想着明安年少得志,可能会倨傲一些,明安却见面就亲切喊自己二叔,握着自己手的唠家常,一下子就搏得杨仲武的万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