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太妃病去了,华嬷嬷在宫外早就没了亲人,索性留在宫里。”
“那太妃是个极为恪守规矩之人,华嬷嬷对宫里规矩更是了若指掌,索性去当了新宫女的教养姑姑。”
宜嫔听后忍不住幸灾乐祸道:“竟是个重规矩的的嬷嬷,看来德嫔要吃苦头了。”
也是德嫔活该,邓嬷嬷那么好,她非要把人赶走。
永和宫里不可能一直没有嬷嬷在,总会有新嬷嬷过去。
估计德嫔都没想到,去的人会是这位厉害的华嬷嬷了。
林嬷嬷也是这么想的,她一想到邓嬷嬷在行宫吃苦是因为德嫔的缘故,就巴不得华嬷嬷过去后对德嫔严格一点,越严格越好!
郭珍珠倒是好奇道:“华嬷嬷之前管教新宫女,该是很有体面,也习惯了才是,怎么突然想去永和宫那边?”
在她看来,每天教导新宫女,怎么都比去永和宫强得多了。
毕竟在新宫女面前,华嬷嬷就是老大,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其他人都得听她的。
但是华嬷嬷去永和宫后,那做主的就是德嫔了。
虽说华嬷嬷能规劝一二,但最后做决定的是德嫔,就没以前那么自在了。
听到这话,宜嫔也附和道:“也是,华嬷嬷在新宫女跟前是说一不二。她跟着德嫔的话,就德嫔那个性子,华嬷嬷只怕要受不少委屈。”
她也不明白华嬷嬷为何放弃在新宫女面前当老大,非要去跟着不好相处的德嫔混。
难不成华嬷嬷也觉得德嫔受宠,之前生下了四阿哥,如今肚子里的可能亦是个小阿哥,于是打算尽早上德嫔这艘大船,跟着水涨船高?
林嬷嬷低着头更为担心,华嬷嬷熟读宫中规矩不说,性子和嘴巴都十分厉害。
要华嬷嬷成了德嫔的左右手,想对付自家娘娘的话,只怕要应付不过来。
林嬷嬷心下琢磨着,要不要再熟悉熟悉一下宫里的规矩,免得华嬷嬷发难的时候,她却不能第一时间帮着郭珍珠应对?
郭珍珠没料到德嫔只是多了个嬷嬷而已,林嬷嬷就忧心忡忡的样子,一连两天嘴里念念有词。
她心里纳闷,忍不住好奇一问,才知道林嬷嬷这是把丢了很久的规矩又重新翻回来熟悉一遍,免得叫郭珍珠在华嬷嬷那边吃亏。
郭珍珠听得心下熨帖,只觉得林嬷嬷一心向着自己,却又认为她实在太杞人忧天了。
“兴许就是没人乐意去,只有华嬷嬷愿意去永和宫。至于她以后会不会对德嫔死心塌地,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德嫔那个样子,对身边人实在不够好,要舍弃的时候毫不犹豫,看着也没笼络人心的意思。
她的八面玲珑似乎只对着皇帝,对身边人压根不怎么用心。
不过也是,伺候的人可以来来去去的换。
时不时敲打他们一番,叫这些底下人不敢躲懒,这就足够了。
至于多忠心的问题,宫人进了永和宫,那就是跟德嫔上了一条船的人。
除非自己也不想活了,不然宫人压根不敢对德嫔起异心。
不然德嫔倒霉了,她身边伺候的宫人也要跟着倒霉。
林嬷嬷听着也深以为然,就德嫔那性子,要收复华嬷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她这才放松了一点,没再紧张,郭珍珠也把德嫔新添了嬷嬷的八卦彻底抛诸脑后。
永和宫里,德嫔却不大高兴,又想要把内务府刚送来的茶具给砸了。
吓得两个宫女赶紧拦着,跪着劝说:“这茶具砸了,没得伤了主子的手就不好了。”
德嫔皱了皱眉头,还是云音小心翼翼说道:“主子,这是内务府那边送来的,最上等的茶具。最近官窑只烧了几套,管事特意送了两套过来。”
这话就让德嫔舒服多了,微微点头,总算是放下了手里的茶盏。
“也是,其他不入眼的茶具送来,皇上见了都不想用。”
内务府知道她得宠,自然不敢送次一点的茶具来,万一皇帝过来永和宫看见了,管事少不得吃挂落。
德嫔消了气,继续琢磨起华嬷嬷的事。
比起宜嫔和郭珍珠,德嫔对华嬷嬷就要熟悉得多了。
毕竟德嫔进宫的时候是小选,当宫女的那会儿,就是华嬷嬷教导的规矩。
这华嬷嬷张口闭口都是规矩,人也呆板不知道变通。
她到自己身边来,不但不会是个助力,只可能比邓嬷嬷还要啰嗦,态度语气更是冷硬得多。
光是想想,德嫔心里就不大痛快了。
内务府这是选不出别的嬷嬷了吗?怎的把教导新宫女规矩的教养姑姑送过来给自己?
德嫔想到刚进宫跟着华嬷嬷学规矩的那三个月,只感觉眼前一黑。
那日子就不是人过的,她想起华嬷嬷那张脸都有心理阴影了。
宫里有忌讳,是“许打不许骂”* ,免得骂声污了主子的耳朵,带出不好听的话来。
所以宫女犯错了,教养姑姑根本不会骂人,而是直接上手用戒尺打。
除了不打脸,身上留了痕迹也不合适,所以宫女经常一脑袋的疙瘩,就是被打的。
宫女睡觉的时候也不能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