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戚友买上,那理由都是冠名堂皇的。
如此一来,这买卖都不用愁卖了,只怕是不够卖的。
美好的“钱”程近在眼前,郭珍珠把跑远的思绪收了回来,稳住心神道:“皇上,如此一来,臣妾也太张扬了一点。”
何止张扬,简直无法无天了好吗!
谁得了皇帝送的宫廷秘方,不自己藏着用,还拿出来做买卖,偏偏皇帝不阻拦还十分支持的样子。
哪怕表面上的理由足够光明正大,她做这个买卖还为国为皇帝,自己只拿一成利意思意思,铺面修缮和人工等等就得花掉一部分,简直跟无私奉献没什么两样。
她做到这个地步了,虽说叫人挑不出错来,却足够震撼。
郭珍珠一点都不想出名,更不想以这种方式出名,皇帝就不能找别人吗?
皇帝却不以为然道:“张卓做出花露来,还是得了你的指点。要不是你,这花露就做不出来,说是你做出来的也不为过。朕会让人知晓此事,你无须担心。”
听罢,郭珍珠就更担心了,皇帝这是把宣传工作都揽了过去,自己得被宣传成什么样子啊!
见她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皇帝好笑道:“放心,这事朕跟太皇太后提过,她也是赞同的。”
换言之,太皇太后也支持皇帝。
郭珍珠明白了,宫里两个顶头大boss都点头了,她这个小虾米再是为难也不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不过她也明白,皇帝为何挑中自己来担此事。
后宫嫔妃颇多,其他人选却不大适合。
首先是佟贵妃,佟家已经被笑称是佟半朝了,半个朝廷都是佟家人。
要这个买卖也落在他们手里,只会叫佟家越发势大,这不是太皇太后和皇帝愿意看见的。
所以佟贵妃注定要被pass,根本不会被放入皇帝的考虑之中。
另外就是温妃了,她是遏必隆之女,钮钴禄皇后的亲妹妹。名门望族,家族庞大,跟佟贵妃的理由一样不合适。
接着就是七嫔,原本的安嫔和敬嫔是七嫔排行数一数二的,可惜她们犯错,如今在后宫已经不见踪影。
原本按照两人的家世,此事交给她们也合适,可惜早早就被发落了。
荣嫔和惠嫔是跟着皇帝很久的嫔妃了,按理说也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只是两人膝下都有一个阿哥,虽说如今还年幼,皇帝估计不大乐意给阿哥们这样的买卖,收缴大笔钱财。
惠嫔和荣嫔可能没这样的心思,他们背后的家族却未必不为阿哥们早早筹谋。
接着是宣嫔,她是草原来的,只会蒙语,对买卖一窍不通不说,在京城也没什么人手能用。
于是剩下来的,除了僖嫔和郭珍珠,就只有端嫔了。
端嫔的阿玛是个小小员外郎,家世看着并不出众,却有个战功赫赫的叔叔。
这个叔叔曾经跟着多尔衮打败李自成二十万大军,被先帝封了世袭的爵位。
虽说他们一族暂时还没能抬旗拨出包衣,却也算得上是包衣世家。
于是在七嫔中,端嫔其实排行第三,就连惠嫔和荣嫔都要往后退。
郭珍珠估摸着皇帝的考量是不乐意给别的显赫家族锦上添花,所以在僖嫔和她之间选择。
最后会选郭珍珠,估计是因为她指点了张卓,皇帝认为郭珍珠更懂玫瑰花露,于是就交给她来做。
皇帝可能也觉得有点为难郭珍珠,最后还留她用了饭。
郭珍珠自认不可能被一顿饭收买,可这是御膳,她吃得是头也不抬。
人生有几回能到皇帝这里蹭饭,不吃白不吃!
而且她不用跟皇帝那样,每道菜最多吃三口,尝着喜欢的,就让布菜的宫女多来几筷子。
郭珍珠在后世看皇帝的御膳,规格是一百二十道菜,当然这里头包括是主菜、汤水以及水果和点心之类的。
但是这数字也相当惊人,毕竟这只是一顿的数目。
如今郭珍珠跟着皇帝用御膳,才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道菜。
毕竟一百二十道菜,那就得放满七张桌子。
也可能皇帝要求节俭才减少了很多,这会儿瞧着放满一张桌子,估摸着十几二十道菜。
这还没加上郭珍珠的份例,完全是皇帝一个人的御膳,对她来说也足够多了。
皇帝还特地让御膳房给郭珍珠添了一蛊冰糖炖燕窝,另外把几道他吃着不错的菜式,让人送到郭珍珠面前。
一道是鸡肉炖酸菜,一道是锅烧鸭子,一道是厢子豆腐。
郭珍珠没吃之前,还以为御膳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如今才发现御膳还挺接地气的。
她吃着几道菜感觉味道不错,然后瞥了眼不远处的一道鸭子豆腐汤,又看见左手边的一道八宝豆腐。
郭珍珠心想御膳房虽说无法猜测皇帝究竟喜欢吃什么,但是她看得出来,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