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的是蒙语,林嬷嬷没能听懂,不然林嬷嬷心下必然一紧,自家娘娘跟宣嫔说蒙语的事竟然传到太皇太后耳边!
郭珍珠要知道,只会觉得皇帝不愧是太皇太后带大的,两人都消息灵通得跟有顺风耳一样!
只见了一会,太皇太后就挥挥手,有人领着张卓和林嬷嬷出去了。
若非看在郭珍珠送礼的面子上,她还不至于叫两个宫人能进来见一见。
做甜汤用掉了五瓶玫瑰花露,太皇太后让人拿了剩下的五瓶给皇太后带回去。
皇太后是想之后继续用来做甜汤,还是洒在身上用,也都随了她。
听罢,皇太后笑眯眯收下玫瑰花露就回去了。
苏麻喇姑这时候回来,低声禀报道:“主子,跟太后娘娘提起顺嫔娘娘的是院子里洒扫的小宫女。还不到十岁,跟太后娘娘在院子里碰上,见过两回。”
太皇太后微微眯起眼道:“这人的胆子不小,手都伸到慈宁宫来了。不过这小宫女估计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有心人跟她提了几次记下了,想着冒尖就说了几句顺嫔的事。”
确实最近满宫里私下议论最多的就是郭珍珠了,有人在意玫瑰花露会在宫外卖,有人羡慕郭珍珠备受皇帝宠爱,有人感慨后宫可能要变天了。
有心人在小宫女面前反复暗示几次,她年纪小,又想在皇太后面前留下印象。
尤其皇太后喜欢听有趣的事和热闹的话,小宫女会提这个话题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在小宫女自己并不清楚被人利用了。
苏麻喇姑说道:“主子,这小宫女要如何处置?”
太皇太后想了想就道:“不能继续留在慈宁宫了,送去绣房吧。”
绣房这地方,年纪小的不能随意出外,得在里头学基本功,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去,也算是个安全的地方。
小宫女进去后,除了学上一门手艺,也能吃点苦头当教训,还避免那些人想封口而对她下手。
苏麻喇姑并不意外太皇太后对小宫女的处置,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皇太后,对年纪极少又没坏心的小宫女都会格外开恩一点。
太皇太后年轻时候要更铁血果断,年长后就变得稍微心软了。
当然,前提是这小宫女确实不知情,不然就不会被轻轻放过。
郭珍珠不知道慈宁宫的事,倒是张卓和林嬷嬷回来后,张卓尤为激动,还两眼放光,一副真的要不吃不睡去干活的样子,后背都快燃起火苗来了。
她还真担心张卓的年纪也不算小了,真累得猝死就麻烦,安抚了两句,让他注意休息,才能更好的干活。
张卓再三道谢后才离开,林嬷嬷就把在慈宁宫的事都复述了一遍。
郭珍珠听着太皇太后似乎对送的玫瑰花露颇为满意,心里也高兴。
谁不喜欢送礼后,收礼的人感觉特别满意呢!
她正放下心来,就见高太监来请自己去乾清宫,说是有好消息。
郭珍珠纳闷,皇帝还能有什么好消息,难不成三藩平定好了?
等她去了乾清宫,刚进暖阁,就听皇帝笑眯眯道:“朕派人在京郊,把你想要的工坊准备好了。”
听见这话,郭珍珠简直目瞪口呆。
这才几天功夫,皇帝你是有多缺钱,那么大的工坊忽然间就建好了?
第37章
第37章
郭珍珠恍恍惚惚坐下, 这才回过神来笑着恭喜道:“皇上果真厉害,这么快就把工坊建好了。就是不知道这才几天功夫,臣妾好奇皇上是怎么把工坊建起来的?”
毕竟皇帝还准备做强做大, 这工坊就不能小了。
不说如今得运送木材和砖瓦去建房子,就几天功夫, 打基地的时间都不够吧!
皇帝是学法术了吗?还是叫来上万大军去建工坊了?
郭珍珠脑补了一堆乱七八糟的, 就见皇帝微微一笑道:“工坊算不上建, 正好京郊有两个空宅子。”
他这么一说, 郭珍珠立刻明白了。
建工坊是快不了,但拆房子还是快的。
京郊两个空房子, 不用说必然是皇帝抄了谁的家, 宅子就空置下来了。
究竟抄了谁的,郭珍珠就没必要问了。
只是建是难了,拆还不容易吗?
估计直接把能拆的都拆了,里头的家具什么的都搬走,空出地方来就能做工坊了。
还别说,这法子确实快。
郭珍珠这才恍然大悟道:“不愧是皇上,竟想到这个法子。那工匠木匠什么的,就能搬过去开工了。”
皇帝点头道:“正好内务府那些工匠都闲着, 朕已经让他们过去。库房里也有不少木料,一并送去工坊。”
闻言,郭珍珠不由挑眉。
皇帝这是不但工坊做好了, 连工人和材料都一起准备妥当,压根不需要她再做什么了。
这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