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娘娘福星高照 > 分卷阅读239

是家世还是人品,又或者手段,在后宫都是顶尖的。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她身子骨比较弱,暂时还没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

不过佟贵妃还年轻,等几年可能就行了。

反正是迟早的事,佟家也盼着佟贵妃能更进一步,成为皇后,那么佟家的地位也能更上一层楼了。

可惜他们这次机关算尽,皇帝既没放下顺嫔,甚至还多宠爱了几分,连续赏赐她两回,还都是私库里的好东西。

另外功德碑也没有被撤掉,甚至最近户部侍郎已经统计好,准备往石碑上刻字了。

最后兜了一大圈想立后的事,也被皇帝训斥一番,直接把领头几个人的乌纱帽都摘了,接着还流放抄家,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那就是立一国之后也是皇帝的家事,是他说了算,大臣们就别插手了,谁插手就剁了谁!

这位年少就登基的皇帝,平日还算温和,只在被冒犯的时候露出獠牙来,却从不手软。

大臣们顿时一个个跟鹌鹑一样,安静了下来,再不提立后之事了。

僖嫔后来听说了,来探望宜嫔的时候跟郭珍珠私下嘀咕道:“那些大臣的脑子究竟怎么想的,这绕弯绕的,险些把我绕晕了。我一开始以为他们想为难你,后来发现大臣就是对功德碑的事有意见。”

再后边她才发现,好家伙,功德碑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居然是立后吗?

大臣们一环接一环,一退再退,看似是妥协了,实际上最后边这个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前面两个没成也没什么,最后这个能成就行。

就是没料到,这些大臣谋算了一圈,最后哪个都没成,还把自己赔进去了。

僖嫔就不明白了:“你说他们图什么啊?皇上立不立后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这不是皇帝说了算的事?

皇帝之前说了暂时不立后,那些大臣还应得好好的,好几年都没提。

加上战事拖了几年,确实也不是提的时候。

如今战事结束,大臣们忽然旧事重提,还从郭珍珠这边入手,叫僖嫔丈二摸不着头脑。

郭珍珠看着僖嫔一个劲摸着自己的后脑勺,估计被大臣们这计谋绕得都快长出新脑袋来了,不由好笑道:“他们不敢明着来,就只能以退为进了。先是试探,看看皇上会不会答应,毕竟这些人的目标其实并不是一致的。”

虽然看着好像这些大臣最终的目标在立后,其实不然。

又不是全部人跟佟家都有关系,佟家成了,他们也没什么好处。

他们会掺和进来,自然也是因为利益。

利益不一致没关系,还有别的目标,比如说有些女儿在后宫的,见不得郭珍珠太受宠爱,叫自己女儿被冷落了,于是就加入进来,想看郭珍珠倒霉。

也有大臣看功德碑不顺眼的,想着自己没得到,也不想叫商人得到,于是也加入进来了。

于是三个目的,三批人联手在一起,层层推进,看看谁能成功。

僖嫔感慨道:“是不是读书多的,心眼子都更多?我以为德贵人那心眼算多了,如今看来,她还比不上这些大臣的零头。”

郭珍珠笑笑道:“毕竟朝廷的关系比后宫要复杂得多了,彼此可能是亲朋戚友,也可能是互姻亲。”

有利益可图,就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是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不说别人,光看皇帝,不也格外重视曹家,就因为曹老太君曾经是皇帝的奶娘吗?

所以曹老太君的儿子,也就是皇帝的奶兄弟了,两人一起长大,自然关系不一般。

长大后的皇帝需要人手,那么这个一起长大又知根知底的奶兄弟就是最好的人选。

曹家也因此发达起来,后来还接管了江南织造府,甚至到盐税,都是油水利益最多的地方,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皇帝对曹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偏爱真是偏到没边了。

皇帝都这样,更别提是这些大臣了,自然偏向自己人。

任用人的时候,都会从自己人当中来选择居多,办起事来也要顺利得多了。

僖嫔感慨道:“感觉我听多了,都快要长心眼了。”

宜嫔没好气道:“说什么呢,你要真长心眼了,就不会跟我和姐姐提起前朝的事来。”

长什么心眼,这不还是缺心眼吗?

僖嫔无奈看着宜嫔道:“我这不是怕你坐月子无聊,才把最近听来的消息告诉你。你都不感谢我的好心,还嫌弃起我来了?”

宜嫔险些翻白眼道:“你要好心就不会谈论这事了,虽说这是我坐月子的地方,没什么外人在,却还是隔墙有耳。你这嘴巴小心点,别是什么都打听然后什么都说出口。”

祸从口出,宜嫔真担心哪天僖嫔乱说话* 被有心人抓住,她就要倒霉了。

她倒霉就算了,还要连累自己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