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蠢吗?推良贵人事小,但是良贵人如今怀着身孕,要孩子出什么事,德贵人的罪过就大了。”
郭珍珠也是这么觉得的,疑惑道:“良贵人出门,身边没宫女陪着吗?”
玲珑点头道:“回主子,良贵人身边跟着一个宫女。德贵人喊冤,说没推良贵人,良贵人和她的宫女也说没有,但是惠嫔娘娘不相信,去找皇上告状了。”
宜嫔满脸诧异道:“惠嫔跟良贵人的关系这么好了吗?她还帮着良贵人出头了?”
僖嫔一听就笑着摇头道:“惠嫔哪里是要给良贵人出头,这是给自己脱罪呢!你想想,良贵人搬到延禧宫,就是惠嫔照顾的。如今她摔倒了,虽然暂时没什么大事,不等于以后孩子出生的时候没事,那惠嫔的责任就大了。”
皇帝不一定会迁怒良贵人,却肯定会觉得惠嫔照顾良贵人不够用心。
宜嫔顿时若有所思道:“所以惠嫔这时候必须站出来,还要拖德贵人下水,叫皇上知道不是她照顾得不够尽心,而是德贵人太坏了?”
她又不解道:“如果这事真跟德贵人没关系,那惠嫔不就是诬告了吗?还闹到皇上跟前,真相大白后,皇上会不会还是怪罪惠嫔?”
僖嫔幽幽道:“想想德贵人欺负良贵人也不是第一次了,哪怕良贵人否认,也可能是畏惧德贵人之后的报复不敢指认。至于德贵人否认,只怕皇上未必会相信她。”
“良贵人很聪明,要是她直接指认德贵人推自己摔倒,皇上可能还半信半疑。但是良贵人否认了,要是还装作怯生生的害怕样子,估计皇上更会偏向她,只觉得是德贵人做的。”
真相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帝更相信谁。
郭珍珠听后,诧异地看了僖嫔一眼,看来僖嫔对皇帝的了解还挺深的。
如今宫里又没有监控在,究竟是不是德贵人推良贵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德贵人几次犯错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贵人在皇帝心里的印象是一落千丈,所以这次惠嫔大张旗鼓来告状,虽说没有确切的证据,皇帝却很可能会相信这事是德贵人做的。
就跟几人猜测的那样,郭珍珠很快就得知好不容易出来的德贵人再次被禁足。
因为惠嫔拿不出证据,所以皇帝对德贵人的惩罚并不重,只让她禁足抄经,还抄一遍。
僖嫔又开始嘀咕皇帝偏心的话,平嫔被罚抄写宫规都要一千遍,凭什么德贵人抄经只抄一遍?
郭珍珠想着皇帝的习惯,感觉他应该不会对德贵人这样大放水,于是随口一问道:“皇上让德贵人抄的什么经?”
得知是《法华经》的时候,她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法华经》七万多字,德贵人只抄一遍,也得至少抄几个月了。
如此一来,良贵人就不用胆战心惊,起码生孩子之前估计都见不着德贵人了。
郭珍珠都忍不住想,良贵人难道是故意栽赃给德贵人的吗?
她很快又否认了这个想法:应该不会,毕竟良贵人没这个胆子用孩子来算计德贵人。
要真出什么意外,这孩子没了,良贵人就亏大了!
估计就是巧合,然后德贵人恰好出现在那里,又屡次犯错,加上惠嫔想撇清干系,拼命给德贵人泼脏水。
皇帝对德贵人的印象又跌到最低点,全部凑在一起,才变成如今这样的结果。
只能说德贵人倒霉,怎么那个时候就出现在那个地方呢?
不过皇帝看来还是想再看见德贵人的,不然他可能就会让德贵人抄写《般若经》了。
《般若经》足足有六百卷,将近五百万字。
德贵人如果是要抄这个,那真的起码好几年都见不到她了……
第70章
第70章
德贵人得知自己的惩罚是抄经书的时候, 偷偷松了一口气。
她还真怕皇帝心血来潮,让自己写几千字的悔过书,那是真写不出来!
看端嫔憔悴的样子, 就知道五千字的悔过书有多难写了!
但是德贵人松口气之余,又一肚子火气, 毕竟这简直是无妄之灾!
她进宫后只有算计别人的份, 怎么如今沦落到被人算计了?
明明德贵人只是听说皇帝带着郭珍珠、宜嫔和僖嫔几个去藏书阁, 于是就早早等在必经之路。
反正皇帝他们出来的时候, 肯定会经过这里,就能看见她了。
德贵人许久不见皇帝, 皇帝也不翻她的绿头牌, 再继续下去,皇帝指不定就会忘记自己了!
未免这样的结果出现,德贵人用心打扮了一番,穿得还颇为单薄,瑟瑟发抖等在必经之处。就等着皇帝过来后,看见她穿得少怜惜了一下,再请自己上御撵带回去。
德贵人想得挺好,万万没料到皇帝带着几人进藏书阁后, 就一直没出来!
她在路上快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