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其他 > 娘娘福星高照 > 分卷阅读310

天点算税收算得手软,却也心花怒放,早朝的时候就跟皇帝建议多开几个港口,放海商进来做买卖。

早朝上反对的人没了,毕竟之前那几个被扔出去的大臣就是前车之鉴,谁都不想重蹈覆辙,成为那个被皇帝扔出去的人。

而且看户部尚书每天春风满面的样子就知道,海商送来的税收到底有多少,叫他满面红光,一把年纪走路都带风了。

大臣又不是傻子,知道国库如今缓和过来了,还因为海商受益,就没理由跟皇帝对着干了,于是纷纷支持户部尚书的建议。

这时候皇帝却没有同意多开港口,只说货物不够,开了海商来得是多了,但是也无太多货能做买卖。

到时候海商彼此进货不了,只能停留在港口,时间长了肯定还是会出乱子的。

为了安全起见,皇帝暂时不打算开太多港口。

这就出乎大臣的意料之外,还以为皇帝着急充盈国库,肯定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加上都没有大臣反对了,皇帝怎么还反着来呢,不是该顺着户部尚书的话开港口吗?

郭珍珠封妃后,皇帝第一次过来。

因为她坐月子的缘故,皇帝也许久没见过郭珍珠了。

郭珍珠比之前要丰腴一些,没那么瘦,气色看着不错,皇帝就放心多了:“你坐月子这一个月,外头就热闹极了,尤其是港口那边,带动了不少商贩,还有二道贩子。”

闻言,郭珍珠不由失笑。果然不管在哪里,只要有挣钱的地方就会吸引人。

海商在港口停留,总要吃喝,就需要补充,给了商贩机会。

除了货物之外,享受的东西一点都没少。比如饭菜、瓜果蔬菜、淡水、酒水、替换的衣服和被褥等等。

毕竟商船上就简单的配置,在漂洋过海到达后,几乎所剩无几了,怎么都需要补充一二。

船舶司会管,却不可能帮着买,索性让这些商贩带着样品进来。

到时候海商看中哪些,商贩点算之后交给船舶司查验,没问题后就送到船上,可谓服务周到了。

海商也很喜欢这样的服务,只管买和给钱,后续一点都不需要操心。

船舶司不但会查验这些东西有没夹杂违禁的东西之外,还会帮忙看这些东西的质量如何。

要是特别差的,数量不对或者货不对板的,船舶司就会打回去,不会叫海商吃亏。

有些海商来晚了,订单都排满了买不到,这时候就有二道贩子出没,价钱贵一点却能买到货,海商带回去加价卖,一样有赚头,也不介意跟二道贩子做买卖了。

当然这是海商看来,商贩的价钱其实一点都不便宜,二道贩子就更不便宜了,不过船舶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卖给自己人贵了,那不行。卖给海商贵了,那可以。

但是贵得太离谱的,船舶司还是会拦着的。

又不是一锤子的买卖,海商以后还会来,卖得太过分,这不是赶客吗?

商贩也很有分寸,价钱虽然高,但是不会太离谱,东西也不会太差,又不会夹杂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里头,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皇帝多日没见郭珍珠,几乎可以说是打开了话匣子,把外头的事都说了说。

郭珍珠坐月子久了,除了听僖嫔和宜妃聊天和给自己念念游记,只知道一点宫里的事,外头的事就只能靠皇帝来。

皇帝也很给力,过来后就给郭珍珠说了不少,她是听得津津有味。

商贩很聪明也挣钱,海商过得舒服也很满意,算的是双赢了。

另外海商进货还要交税,哪怕跟二道商贩做买卖也得交,充盈了国库,皇帝也得益,算是一石三鸟。

这么多的好处,大臣们又不瞎,自然不再反对,皇帝最近过得也舒心多了。

皇帝忽然皱了皱眉头说道:“只是有大臣写折子给朕,说养一家子十分困难,俸禄又不高,想跟国库借钱周转……”

“朕要是不借,实在有些不近人情。若是借了,那么这笔钱是不大可能再要回来。如果提高大臣们的俸禄,一时之间又太多了,国库只怕要支撑不过来。”

郭珍珠听得一怔,皇帝这是准备要当冤大头了吗?

大臣来借钱,肯定不会还了,逼着还就说只有命一条,钱是没有的,皇帝能怎么办?

都说借钱的才是大爷,债主反而是孙子了。

皇帝未必是真的心软,却必定是个好面子的人。大臣说过不下去了,想借钱过日子,听着叫人心酸。

他治理之下,大臣们居然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实在有点丢脸。

被人知道,还以为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够称职。

自己过得好,臣子却过不下去。

作为理科生的郭珍珠的历史学得马马虎虎的,却记得皇帝好像还是把钱借出去了。回头年纪大了,国库撑不住了,他又让儿子去找大臣催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