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是一个人吗?怎的就彼此安排,还恰好碰到一起了?
皇帝就解释道:“对外说是富商,毕竟多年前就开始建行宫不合适,借用富商的名义建园林就没那么引人注目了。”
他没解释得太明白,郭珍珠却懂了。
这分明是皇帝早就安排人建的,只是对外说是富商建的别院。
旁人只会觉得这富商人傻钱多,倒不会再想别的。
换做是皇帝自己派人建的,御史阻拦的折子就能把御书房给淹没了。
而且皇帝伪造这么个富商的身份,在南边打听事情就要容易得多了。
毕竟用官家的名义去打听,很多人不愿意透露。但是商人杯酒说笑之间,能打听的事情就多了。
虽说是伪造的身份,对外应该还是有个明面上的人在外头走动,而且在南边应该混得不错,也没什么人拦着建这园林。
光是这园林的材料,只怕从无数的商人手里采买过来的,那就有正当的名义跟这些商人打交道。
这世上消息最灵通的不是官家人,而是商人了。
皇帝一直在京城,前些年又因为战事的缘故,担心南边这里会出变故,派人在这边盯着是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郭珍珠没料到,他一边盯着南边的消息,一边还顺道给自己建了一座园林。难怪各处细节都那么符合皇帝的心意,敢情就是他亲自让人建的。
僖嫔也有些惊讶,但是她更疑惑的是,建造园林的钱从哪里来的?
郭珍珠也想到这一点了,毕竟皇帝派兵征战几年,国库都没钱了。
后来国库的钱都快烧没了,还是郭珍珠开了铺面帮着扶起来。
那么建园林的钱从哪里来,难道皇帝打开私库,自掏腰包建的吗?
郭珍珠却感觉不大可能,虽说皇帝的私库,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园林建造这么庞大的支出。
皇帝开私库,朝臣是不能管,但是大规模送钱去南边,那就太招眼了,不可能没人发现。
而且皇帝的私库更像是历代皇帝的珍藏库,里面的难得一见的珍宝很多,金银反而是最少的。
可是这园林建造,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总不能叫皇帝开私库变卖里头的珍宝来换钱吧?
别说皇帝,郭珍珠都觉得这不是一笔好买卖,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所以园林建造这钱应该是别人出的,很可能就是当地的地头蛇出的这笔钱。
如今南边最瞩目的三户人家,除了曹家之外,就是李家和孙家了。
曹家不用说,他们家的曹老夫人以前是皇帝的奶娘,身份自然不一般。
加上老夫人的儿子曹寅跟皇帝是一起长大的,情谊更是不同,所以被皇帝最为看重。
李家的话,是因为曹老夫人本姓李,其中最出色的则是李煦。
加上两家联姻,那就更是亲上加亲了,李煦和曹寅两家的关系最为亲近。
孙家的话,因为曹寅的生母姓孙,两人是表亲的关系。其中曹寅引荐表弟孙文成,后被皇帝提拔到杭州织造府。
这三家人因此在南边起来了,成为江南最有名望的三户人家,他们会掏钱包为皇帝买单,郭珍珠感觉一点都不意外。
尤其刚才听李德全提起“李大人”,想必这条小船很可能是李煦的安排。
这人倒是挺有名的,就连僖嫔都听说过,显然不怎么喜欢李煦。
毕竟李煦最擅长的就是靠裙带关系,换言之就是靠女子上位。
他原本只是一个芝麻小官,先是把自己的姐姐嫁给曹寅,为了拉拢曹家,得到曹寅的推荐到苏州织造府。
又为了巩固两家的关系,李煦还特意迎娶了曹寅的姐姐。
僖嫔会知道这事,也是因为李熙送女人都送到她家的姻亲这边来了。
还送的一个柔柔弱弱的扬州瘦马,那家老爷纳为妾,又宠妾灭妻,闹得后宅不宁。
这李煦看着没什么本事,全靠送女人来爬上去,如今还送到皇帝跟前来了。
她们两个后宫嫔妃还在呢,李熙就敢那么胆大,僖嫔光是想想就生气,对着郭珍珠拼命眨眼。
皇帝也在,僖嫔不好当着他的面上说李熙的坏话。
毕竟李煦再怎么不好,如今也是朝廷命官,她在皇帝跟前说朝廷命官不好。
说小了那是妄议朝廷命官,说大了那就是对皇帝任命的官员有意见了。
不管怎样,僖嫔是不敢开口,只能用眼神表达了。
郭珍珠又不是僖嫔肚子里的蛔虫,哪里能看明白僖嫔想说什么,只以为她眼睛不舒服才拼命眨眼了。
皇帝这时候对她们说道:“游船是曹家安排的,李家估计就知道了,另外安排了小船。”
两家人关系那么近,哪怕曹家瞒着,有点风吹草动李家自然能察觉得到,于是两边就能撞上了。
皇帝没叫小船的人上来大船,只对李德全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