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不是了。
放任李家壮大不是一件好事,让李家这个姻亲给曹家帮忙只会拖后腿,还可能成为坏事。
但是曹家已经把李家拉上车了,联姻的关系让彼此很难分开,如今皇帝是强行把他们拆开了?
郭珍珠接着想到皇帝的消息没道理那么容易就被李煦得到,皇帝不会是故意透露出去,挖了个大坑让李煦跳进来的吧?
说真的,她越想越觉得是皇帝策划的。
只是恐怕连皇帝都没想到,李煦得到他的消息后居然毫不遮掩来送女人。
送完扬州瘦马又送亲妹妹来,还是按照郭珍珠的标准来送。估计皇帝看着都有点心梗了,不直接把李煦弄死,只怕是想把李家也一并弄下去。
如今李家大出血送那么多的赔礼,只怕元气大伤,至少十年内估计都很难翻身了。
原本南边是曹家、李家和孙家三家鼎立,是最稳固的三角形关系。
彼此又是亲戚又是姻亲,三家表面和平相处,其实暗地里也在明争暗斗。
这时候李家败落了,那么就只剩下曹家和孙家。孙家比起李家要低调得多了,为人处世也更谨慎小心。
如果皇帝把孙家扶起来,那么曹家在南边就不再是一家独大了。
郭珍珠忍不住问道:“皇上打算怎么处置李大人?不放回去,又送到哪里去?”
看皇帝的样子,应该没打算真的直接弄死李煦,而是把人留着,叫李家人也不敢再胡来。
但是皇帝也不可能把李煦带回京城去,要随便放什么地方,他们一走,没人盯着,李家人可能就把李煦带回去了。
皇帝微微一笑道:“这有什么,把李煦送去静严寺里清修就好。”
郭珍珠听后都忍不住惊诧,静严寺是南边戒律最严格的寺庙,周围寺庙犯戒的僧人都会送进去管教。
只要进了这寺庙,至少要呆三年才能出来。
李煦进去的话,那岂不是要在静严寺呆三年?
不但要吃斋、念佛,还要抄经和种地,甚至要完全不近女色。
皇帝是觉得李煦总到处送女人,很该戒色,所以才送静严寺去吗?
静严寺还有不少武僧把守,李家带人硬闯进去是不行的,想出钱贿赂更不可能,毕竟这寺庙戒律极为森严,根本不讲情面。
李煦进去后,起码三年都不能出来,看来皇帝早就打算把人安排好了。
郭珍珠听后就笑笑道:“有皇上这话,臣妾收下东西,是不是该让人给李家带一句话。就说李大人死不了,只是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
这样她也不算说假话,李煦确实不用死,但进了静严寺估计比直接死还难受了。
皇帝笑着颔首道:“不错,爱妃就这么给李家回话,也不算是收钱不办事了。”
郭珍珠都怀疑皇帝是不是能听见她心里吐槽的话了,反正她就安心收下李家送的赔礼了。
李家得了顺妃送来的口信,得知李煦的小命保住了,李老爷顿时安心下来,李夫人也是喜极而泣。
李家再是肉疼,还是清点了之前多一倍的产业送给顺妃,只觉得顺妃这胃口实在太大了。
可是他们后来得知,顺妃其实已经收下了赔礼,只是皇帝觉得太少,让李家翻倍给。
李家能怎么办,只能含泪送去给顺妃了。
李老爷虽然肉疼送出去的产业,不过能换回李煦的一条命也不亏了。
李夫人想着李煦回来后得来个宴会庆祝,正张罗着,却收到了李煦被送去静严寺的事,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顺妃娘娘怎么能出尔反尔,把煦儿送去那个地方!”
那是犯戒的僧侣去的地方,里边戒律森严,清修艰苦。一般僧侣都受不住,更别提是锦衣玉食长大的李煦了!
而且一进去就至少要呆三年,李煦能过这么久的苦日子吗?
李夫人险些就想去找顺妃理论,还是曹寅及时过来提醒他们道:“顺妃娘娘并没有答应放李煦回来,只是请皇上饶李煦一命。”
所以李煦被饶了一命了吗?确实饶了,并没有出尔反尔。
李老爷整个人都颓废下来,忍不住喃喃道:“可是煦儿被送进静严寺,至少三年才出来……”
三年的功夫,李煦之前好不容易经营的人脉全都要废掉了!
曹寅沉默看了他们一眼,其实李煦三年后能不能出静严寺,还得看皇帝的意思了。
他只能再次提醒两人道:“顺妃娘娘会收下李家的赔礼,自然是得到皇上的允许。”
所以李煦被送去静严寺,也必然是皇帝的意思。
李家去找顺妃没什么用,难不成还能跑去皇帝面前喊冤吗?
如果想让李煦立刻死,他们只管去喊吧,曹寅绝对不会拦着!
曹寅劝过李家,回去后得知要接手李家送给顺妃的产业,每年把出息全部换成银票送去京城,就感觉焦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