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说得对,我见着箱子里头几十册的账本就不乐意看了。他们巴不得咱们不看细账,就能胡来了。”
宜妃也赞同道:“怪不得管事推三推四的,估计也不想把细账留下。不过就两天功夫,这么多账本,姐姐要怎么看?”
郭珍珠说道:“布料是从南边送过来的,采买也动不了太多的手脚,估计账本没什么问题。僖嫔帮着把布料方面的账本分出去,妹妹帮忙找一下御膳房的账本。”
她估摸着宫里支出的大头基本都在御膳房这里了,实在是宫里的主子多,每人除了年俸之外按照品级分配了吃食。
比如米面、糖和肉,每个品级的数量不同。就是米也分了很多类,新粳米、陈粳米和黄米等等,品级高的分量会多,种类也更多。
如果嫔妃胃口少,一天吃不掉那么多份例,可能做好后分给底下伺候的宫人,也可能就浪费掉了。
那多出来的部分依旧要采买过来,登记在册。
郭珍珠翻出属于永寿宫的账本,采买的数量跟她的品级是一致的。
但是她算了算两个月都没在宫里,这花用一点都没少,全在账本上记着。
那郭珍珠没用过的,就这么被账本给抹平了。当然这也是御膳房的账本好做,不然多出来的囤在一起放在后边,用不完浪费掉的,就很难在账本上写明白了。
毕竟属于郭珍珠的份例又不能分给其他嫔妃来消耗,做账麻烦,索性只管记录。
掌管宫务的人只看总账,跟平日对比没什么大差错就过去了。
不然宫务那么多琐碎事,她们也不可能每个月都一个个对一对,那就得累死人。
其他差别也不大,主要没什么损耗的地方,唯独御膳房的采买油水就多了。
宫里偶尔办宴席,消耗自然就多。另外各宫自掏腰包点菜,让御膳房另外采买稀罕的食材做菜。
这些不会写在账本上,毕竟有些宫里要的是超过份例的食材,写上去谁都要遭殃。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宫里娘娘想吃点新鲜东西,身为奴才当然要照办,却只能偷着办。
这事也算是公开的秘密了,掌管宫务的人自己也曾点过菜,当然不会为难其他人,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问题就来了,账目得平了,这事却不能写进去,所以只能把采买这东西的价钱平摊到别的东西上。
这平摊得多了,其他东西的物价就涨起来了。估计哪个天才一见可以这么平摊,谁能知道哪个宫里偷偷点了什么,索性一直平摊了。
看账的人只以为宫里谁多点了东西,钱是给了的,所以账目这么做平了,也没有仔细追究。
郭珍珠心想做账的都是人才,糊弄人真是一绝,内里的水也够深的。
宜妃帮着找出一箱子御膳房的账本,郭珍珠很快就翻完了,看出了这其中的猫腻。
僖嫔看郭珍珠翻得飞快,不像是算账,倒像是在随便看看而已,不由奇怪道:“娘娘发现什么了?”
毕竟郭珍珠这表情算不上好看,尤其是看完账本后,脸色都沉下来了。
郭珍珠心想要是现代化用上电脑,这么做账早就被人看出猫腻来了,还得牢底坐穿。
偏偏宫里都是不差钱的主儿,加上各种私下的规矩做派,愣是让人一直没发现账本上的问题。
郭珍珠一时也不知道要不要揭穿这件事,毕竟她就是暂时管着宫务而已。
要是揭穿了,那岂不是说掌管宫务多年的佟皇贵妃不尽责了?
温贵妃也可能被连累,两人还都是因为这事累坏的。
她一个暂时顶替的人,一上来就戳穿前面两任不负责任,这也太过分了一点吧!
宜妃察觉出郭珍珠的迟疑,于是劝道:“姐姐要是不想沾手这事,就当没看到过。反正这么多年就如此过来的,谁都没说什么。”
郭珍珠走过场看看,然后再把账本送回去,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反正回头宫务转回到温贵妃手里。
僖嫔却不赞同道:“以前不知道就算了,如今既然知道了,想必娘娘也不乐意帮着那些人瞒着,凭什么呢!这用的可不是他们的钱,而是皇上的钱!”
“要是娘娘揭发了,其实跟皇贵妃娘娘和贵妃娘娘没什么关系,而是这些奴才故意隐瞒着。他们还从上到下隐瞒,娘娘身在宫中,哪里就清楚外头的物价如何?”
还不是这次她们一起出远门,在集市上走了一圈,大概知道一些吃食的价钱。
不然僖嫔光看这些账本,其实也没瞧出什么不对劲来。
哪怕有些她看着贵了,只以为是自己曾经另外点了东西,平账摊上去了,才看着贵,也挑不出毛病来。
也就是郭珍珠的心算好,翻开每一条看看,算一算,很快就察觉到这些加起来根本不是总账那个数字。
因为一直以为没有娘娘亲自一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