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筐,大家都能吃个够!
年后郭络罗家的族学很快办起来了,之前郭络罗夫人听了郭珍珠的建议,回去就跟三官保说了。
三官保立刻就报官,把事情交给顺天府,自己就当个甩手掌柜,躲在家里等到年后。
人被赶走了,先生都选好了,族学也能按时开了起来。
除了郭络罗家的,其它认识的人也想把孩子送进来蹭一蹭上学,要是能跟郭络罗家的小辈认识也不错。
三官保却暂时谢绝了,只说族学刚开,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暂时就不收外人了。
他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人也不好厚脸皮继续纠缠。
皇帝得知郭络罗家的族学开办后,还让人打听了一下,回头跟郭珍珠说道:“三官保这族学办得还算正经,先生们虽说不是学识渊博之人,基础还可以,只教识字和写字什么的也足够了。”
郭珍珠听后就笑笑道:“阿玛原本就是这个意思,让族里的孩子不至于大字不识。起码能读能写,回头去外头写写信,记个账什么的都可以。”
“要是对学问感兴趣,想精进一番,也能另外去别的私塾学习。”
族学是免费的,给先生送点束脩都是三官保包揽了。
先生们吃住都在族学附近的院子,收拾得干净妥当,他们缺什么只要说一声,三官保很快就会让人置办好。
族里的孩子去上学是免费的,学点基础知识就足够了。想学高深一点的,就要他们家自个掏钱去私塾,或是另外请个更厉害的先生去家里教了。
皇帝点头笑道:“三官保确实够意思了,族里人谁都不敢说他一句不好。”
而且这些孩子上午读书,下午练骑射,晚上回去还要做功课,压根就没时间去外头胡闹,确实是约束他们的好法子。
而且这些孩子要是学得好,有长进了,以后也能成才,指不定走上仕途。
他们长大后也会感谢三官保领着入门读书写字,以后对郭络罗家只会更为忠诚。
郭珍珠不意外皇帝看出来了,三官保开族学,看似是约束,其实也是笼络和培养族人。
可能五年十年也培养不出一个厉害的小辈来,但是只要有耐心,坚持下去,二十年三十年后谁说族里不能出个人才呢!
原本过年高高兴兴的,皇帝却收到一个坏消息,罗刹国最近开始频繁犯边抢掠。
皇帝得知消息后大为光火,却在直接派兵把罗刹国的人狠狠打服,还是另外派人去谈判之间颇为纠结了一番。
第103章
第103章
罗刹国就是以后的俄国了, 就在北边跟他们接壤。
郭珍珠也能明白皇帝的纠结,因为对方以掠劫为主,抢了就跑, 来去太快。
可能这边刚收到消息,那边已经撤退, 带着东西跑了。
想追吧, 对方熟悉地形, 跑得贼快, 根本追不上。
要找吧,犹如大海捞针, 也很难找到。
所以想打服, 也得找到人才能打啊!
这游击一样一会来那边,一会去另外一边,根本毫无头绪。
对方估计也没什么计划,抢走的东西吃完了,人又没个固定的住处,走哪里就抢哪里,压根不知道从哪里把人找起。
最重要的是边境线太长了,让士兵去守也不可能, 派出的兵力太多又分散。
真遇上罗刹国的人,对方单兵能力相当厉害,分散的兵力未必是对手。
罗刹国安静了很多年, 忽然南下肯定有缘故,皇帝很快打听到罗刹国最近这个冬天的时候遭遇了几十年来一遇的大雪灾。
他们的作物都被冻死了, 牛羊也没能活, 打猎更是艰难,于是只好南下掠劫粮食。
于是皇帝打算派人前去罗刹国谈判, 救济一部分粮食,来年罗刹国缓过来后再还。
实在不行,缓个三五年后再还也可以,但是必须让罗刹国约束他们的人不能随意再南下。
不然来一个就打一个,或者直接让北边的百姓南撤,还什么都带走,一颗米都不给罗刹国的人留下。
北边住着的百姓原本就不多,撤走很容易,罗刹国想要南下深入腹地却要难多了。
怎么选择,想必罗刹国很快会有结论。
至于去罗刹国谈判的人选,皇帝又开始纠结起来。
这人必须要老道,心思多,才能说服罗刹国的人签订协议。
还得身体好,不然这时候虽说开春了,去边境谈判,那边还非常冷。
所以人不能年纪太大,却也不能太小了。
年纪大只怕受不住冷,年纪小阅历不够,容易在谈判里落了下风。
皇帝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让大臣们毛遂自荐,再从中选人。
与其让皇帝去挑人,对方不情不愿的,还不如叫这些人自己想主动去。
他没料到,在自荐的人选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