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
闻言,戴梓惊讶道:“原来是皇贵妃娘娘,微臣实在自愧不如。”
他是知道这位皇贵妃十分博学多才,没想到如今居然连活字印刷的机器都做出来了。
戴梓让人摆好机器,暂时还没做出活字来,只把以前用过的先添上,给皇帝看看印刷的情况如何。
是不是能印刷得整齐清晰,速度又怎么样。
皇帝不止改动了活字的凹槽数量,还把压纸的薄板做成了三边的凹槽。
里面能够放尺寸一样的白纸,印刷的时候直接把薄板压下,就能跟活字对齐。
每一张白纸印刷,都能让活字印在中间的地方,每一页都完全一样。
做成三边凹槽,印刷好后,手指从纸张边缘一划,就能把印刷好的纸张从没有边缘的凹槽划拉出来,非常迅速方便。
接着就能继续印刷新的白纸了,丝毫不耽误。要是之前郭珍珠设计的,就得把白纸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才好印刷,反而要慢一些了。
戴梓感觉这两处改动极好,机器开动后,是三个人一起用的。
一个人给活字刷墨,用的是用布包起来圆印章,旁边有墨盒,沾上就能飞快刷好。
另一人就把带白纸的薄板压下推到左边,再有第三个人放下木板把白纸整齐压在活字上。
印好后,掀开木板,继续刷墨和压下白纸,又能继续印刷了。
一来* 一回确实没花多少时间,转眼间就印刷了二百来页,戴梓才让几人停了下来,把划拉到筐子里的纸张都拿起来。
戴梓整理了一下印刷好的纸张递过来,皇帝仔细看了看,每一页确实印得都一样。
只是这墨水的深浅不好把握,跟工匠的沾墨的力度,以及这墨水也有关系。
水多一点,墨水就要浅一点,印刷出来字迹也要浅。但是水多,字迹就容易糊成一团。
水少一点,墨水就要深一些,印刷出来的字迹也会深。
这方面工匠还得多练习来熟练,倒不是大问题。
印刷都在纸张的正中间,速度很快,印刷的清晰度相当不错,皇帝就点头道:“可以多做几架这样的机器,一本书印刷出来就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戴梓点头附和道:“皇上,确实如此。回头微臣就让工匠雕刻活字,很快就能开始印刷了。”
皇帝自然没意见,把手稿交给戴梓,只需要等一等,就能收到印好的书了。
约莫半个月后,戴梓就带着工匠做出第一册书来。
皇帝拿到后,立刻带着来永寿宫,给郭珍珠看一看。
郭珍珠没想到皇帝如此雷厉风行,说要用机器印刷,立刻就做出机器,还马上印刷出第一册书来。
她翻开来仔细看过,字迹印刷得很清晰,每一页都印在同一块地方,连连点头道:“皇上,这书印得真不错。”
皇帝笑着点头道:“确实,朕瞧着也可以,已经让戴梓多印刷一些,回头可以拿来送人。”
郭珍珠手上的动作一僵,疑惑道:“皇上打算多印书,然后把这些算数书都送给谁?”
皇帝笑笑道:“阿哥们自然得有一份,传教士那边送一些,另外勋贵子弟跟着看看也好。”
郭珍珠:皇帝你这是打算一网打尽啊?
给小阿哥们就算了,毕竟是亲阿玛写的书,当儿子的就该捧场。
传教士那边也是理所当然的,没得叫传教士以为他们才会算数,皇帝学一学也会了,还能写书。
勋贵子弟的话,郭珍珠就只能同情了。
毕竟皇帝敢送书过去,当然不是让这些勋贵子弟垫桌子用的。
如果没看的话,回头皇帝忽然兴起问起来,这些人却压根没看过,一问三不知,那他们的前程就危险了!
但是他们哪怕看了,很可能压根没看懂,也是根本答不上来。
这些人哪怕想请个先生到府上教,也得请到人才是。
毕竟会算数的人不多,总不能请传教士过去当先生。说真的,传教士里算数厉害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想请都请不来。
几个传教士并不能把自己劈开一半来教,加上宫里的几个小阿哥也需要他们来上课。
到头来能怎么办,这些勋贵子弟要么厚脸皮进宫来跟着一起上算数课,要么就只能硬着头皮当武官了。
当武官的话,皇帝应该不会那么丧心病狂,还要他们学算数吧?
皇帝不但送自己人,还打算给法兰西国王也送一箱子书过去。
既是送人,就要更体面了,皇帝特地让工匠做了封面。
这封面用的是版画,跟印刷一样,画好后的画作,用墨一刷就能上白纸,非常方便。
就是皇帝左看右看不满意,总觉得线条太僵硬,也太单调了,用来送去法兰西实在不够完美。
工匠来来回回送了几个不同的封面来,皇帝依旧不满意。
印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