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但是会的话,他们晋升的机会就大很多。”
郭珍珠听得出来,这大很多已经保守的说法,而是机会非常大了。
也是,如果语言出色的话,在文书上面就有很大的帮助,更能被调派到各种地方,都能派上用场,所以被晋升是理所当然的事。
进了仕途后,也不是官员们不想多学语言,得到更多晋升的机会,而是学不会啊!
既没有那么多全能的先生教导,只能自学,还没有教材,就摸索着学,能学会的都是奇才了。
如今听说苏麻喇姑的蒙语入门,只要有眼睛的都能学会,官员们自然一窝蜂去买了。
买过的发现是真的好,一传十十传百,买的人就更多了,于是开始供不应求。
郭珍珠没当过官,自然不知道还有这种晋升的潜规则在。
不过也是,皇帝是个学霸,他当然希望底下的臣子也能是学霸了。
是学霸就提拔起来用,还特别好用,怎么能不喜欢呢!
苏麻喇姑也没想到这书如此受欢迎,还特地来感谢郭珍珠。
郭珍珠笑着摆摆手道:“这是苏麻喇姑写的书,也是书特别好,叫买书的人蜂拥而至。”
闻言,苏麻喇姑笑着说道:“这书也多得娘娘指点,加上了拼音,叫众人学得快多了。”
她还带来了一个锦盒,说是书的分红。
当初出书的时候,皇帝定了价钱,苏麻喇姑就打算把书的分红大半都送给郭珍珠。
毕竟这书里的拼音,是郭珍珠特意教给苏麻喇姑的。
要不是有这个点睛之笔,这书其实跟其他蒙语入门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也不会这么受众人喜欢来采买了。
郭珍珠却觉得这书是苏麻喇姑的心血,她只提供一点拼音的便宜,拿走大半分红实在不应该。
还是皇帝看她们二人推脱来推脱去,最后就帮两人拍板定下来,一人一半就好了。
他也觉得郭珍珠这拼音是首创,送给苏麻喇姑写在书里,拿一半不为过。
苏麻喇姑为了写书废寝忘食的,还盯着打板和做彩印,十分辛苦,拿一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皇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是这分红就定下来了。
这会儿苏麻喇姑刚拿到书的分红,就赶紧给郭珍珠送来。
郭珍珠只看了一眼就笑着问道:“听闻这宫里都要来不及印,正好之前我在宫外买了一家书局,连带着印刷工坊。苏麻喇姑要是信得过,可以让那边工坊一起印。”
苏麻喇姑听后连忙笑道:“娘娘言重了,哪有信不信得过的事,奴婢还要多谢娘娘慷慨帮忙。”
她知道这书坊是郭珍珠为六阿哥准备的,就因为六阿哥之前说要写农学书,于是早早就准备好了。
宫里印的自然好,不过这农书没必要印得特别华丽漂亮,基础农学书的话简单点就行,宫外的书坊足够应付。
如今六阿哥的农学书印得差不多了,书坊也闲置下来,郭珍珠就打算给苏麻喇姑印书用。
反正她如今也算是入股了这蒙语入门书,帮着印刷也是应该的。
为了版面一样,还用的宫里的雕版,请了个工匠过去手把手教,这就万无一失了。
书坊印刷跟宫里几乎一样,就连墨水和纸张都用相同的,一般人看不出区别来。
书的数量上自然多了不少,刚印好就送到书局来上架,让一直买不到的人不由十分欣喜。
郭珍珠听书局的掌柜写信来,说是还有外地的官宦人家派管事来采买蒙语书,才发现这需求确实非常大。
京城的人都还没买完,外地的也来抢购,更是供不应求了。
书坊用上印刷机,印得已经够快了,依旧没能满足外边的采买需求。
郭珍珠就让琉璃给书坊的掌柜带话,叫他增加人手来印,不然一个个不吃不睡也要印不完的。
这边书坊印得如火如荼,郭珍珠就听说琉球的事,皇帝打算交给小太子来练手。
算是小太子单独负责的一个大差事了,还涉及藩国和倭国。
四格格还实时跟郭珍珠八卦了起来:“太子二哥先是让水师乔装成海盗去那五个岛抢劫,抢了两次,倭国人吓得不行,叫琉球国王派兵过去保护。”
“琉球国王找借口没派兵去,倭国人就叫大家族派私兵去帮忙。”
郭珍珠一听就笑了:“这下好了,要是去的琉球的士兵,太子殿下还不好放开手脚来,如今换成这些大家族的私兵,就能一窝端了。”
听罢,四格格也跟着笑了起来道:“确实如此,太子二哥也是这么想的,让水师就不用客气了,把倭国那一片地方炸了一下。他们有的吓得直接跳海想游回倭国,有的还记得自己有船,开着船跑了。”
“太子二哥也没追这些倭国人,只上岸抢了不少金银珠宝回去,又绑了那些大家族的私兵,让大家族出钱来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