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就这么一回,郭珍珠不得做个全身的spa,美美地参加吗?
皇帝好笑道:“朕担心爱妃胡思乱想,就没提前告知,如今看来,是朕多虑了。”
看郭珍珠刚开始有点疑虑,皇帝解释后,她就立刻接受了,还琢磨着提早几天保养一番,他开玩笑道:“爱妃已经够好看了,明儿要是比太子的嫡福晋还好看,就不大合适了。”
这话叫郭珍珠忍不住笑了起来:“皇上这么夸,臣妾可是要脸红了。”
太子的嫡福晋就是个十几岁的鲜嫩小姑娘,满脸的胶原蛋白,郭珍珠跟小姑娘比就过分了吧!
不过看样子,皇帝是更偏爱跟自己年纪相近的女子。想想后宫曾经受宠的嫔妃,基本上都是跟皇帝年纪差不多的。
后来晚一点进宫,年纪最小的平嫔就一直不受宠,甚至皇帝都没去她宫里几回,还曾说平嫔一团孩子气。
估计年纪差得太大,彼此无法沟通,皇帝就不大喜欢了。
毕竟皇帝找的是后宫嫔妃,又不是去后宫带孩子的。
郭珍珠胡思乱想了一下,皇帝已经催着她尽早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林嬷嬷就叫醒郭珍珠起来梳妆打扮。
礼服已经被宫人抬了过来,郭珍珠得一件件穿上,再梳头上妆。
她得在吉时之前就赶去乾清宫,幸好离得不远,郭珍珠坐着软轿很快就到了。
她被林嬷嬷扶着进去,皇帝示意郭珍珠在自己身边落座。
皇太后到了之后,就在皇帝的另一边坐下。
太子很快带着嫡福晋来到乾清宫,依次给皇太后、皇帝和郭珍珠行礼。
郭珍珠坐着有点紧张,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太子身边的嫡福晋。
瓜尔佳氏是汉军正白旗都统伯石文炳之嫡长女,脸圆圆的,还带着点婴儿肥,却能看出五官秀丽,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她估计也有点紧张,一直绷着脸陪在太子身边行礼,礼仪估计是练习了无数遍,哪怕再紧张依旧一丝不苟,没有一点错处。
朝见礼很快顺利结束,郭珍珠偷偷松了一口气。
之后太子带着嫡福晋回去东宫,在成婚九天后会带福晋回娘家行归宁礼。
这之后的事,就跟郭珍珠没什么关系了。
皇帝握住郭珍珠的手,察觉到她手心都是汗,不由笑道:“爱妃倒是比太子还紧张,手心都出汗了。”
郭珍珠尴尬道:“臣妾这还是第一回,难免紧张得很。”
皇帝听后笑笑道:“一回生两回熟,下次爱妃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郭珍珠一怔,想想也是,等六阿哥和九阿哥成婚的时候,也会带着福晋来给她行礼。
多年后,她才明白当时皇帝并不是自己想的这个意思。
太子成婚后,开始跟着皇帝上早朝参与政事,手里头的差事也越来越多。
十年间,随着高产农作物推广,跟海商贸易发达,河道和堤坝的修缮彻底解决了洪水泛滥之事。
又因为农学、算数和蒙语的启蒙书传播开去,人才辈出,四海太平。
皇帝此事提出退位,让太子继承皇位,引起朝臣一片哗然。
朝臣纷纷劝说皇帝,毕竟皇帝还正值壮年,没必要这么早退位给太子。
太子虽说已经过了弱冠之年,却到底还年轻,需要再多历练几年才是。
皇帝却决心已下,朝臣怎么劝都不愿意改变决定。朝臣不得已接受了,只是皇帝在太子登基之前一个月,又忽然对外宣布要封后。
朝臣顿时麻了,明白皇帝是想在太子登基之前,让顺皇贵妃名正言顺成为皇后。
这样太子登基后,郭珍珠才会顺势成为皇太后。
如果不在太子登基之前立后,那么郭珍珠就永远跟皇后之位差一步之遥了。
只有一个月,有大臣认为这封后太仓促了,仪式可能会太简陋。
这就会让顺皇贵妃颇为尴尬,既是封后,却没有皇后应有的体面。
有知情的大臣心里呵呵,皇帝早就让人准备封后仪式需要的所有东西,却迟迟没有封后。
大臣原本还以为皇帝举棋不定,一时没能下定决心封后,一是担心封后会影响到太子,二是可能对封后有心理阴影。
毕竟皇帝连续好几任皇后,都是没几年就去世了。
因此还有人私下觉得皇帝身为天子,气势太过,让枕边人根本承受不住,很容易克妻,所以迟迟不敢再封后。
如今封后,估计也是因为皇帝见郭珍珠这些年身子骨是一年比一年好。
她受宠后在皇帝身边却从身子骨虚弱变得容光焕发,跟前几任皇后截然不同。
这才让皇帝下定决心,此时再次立后。
皇帝事先没说,也是在宣布立后之前才告诉郭珍珠,郭珍珠都惊呆了。
钦天监还选好了日子,郭珍珠掐指一算,还想着都没几天就要立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