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木城船上,李世民在清风阁中躲避风浪,总是听得众人说,海上风浪大,不曾平息,时间久了,就有些不耐烦,对军师说道:
“军师呀,自打上了这避风寨之后,这风浪竟是一刻也未停歇过,朕究竟要待到何时,方能顺利回转长安啊?”
徐茂公听闻皇上此言,赶忙拱手作揖,宽慰道:
“陛下莫急,请放宽心,依臣之见,明后两日这风浪定然会逐渐平息下来,届时,咱们便可安然下船,踏上归程返回长安了。”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忽然间只见一人大步迈入阁中,定睛一看,原来是元帅尉迟恭。
其径直上前跪奏道:
“启禀陛下,臣前来接驾!”
“接什么驾?”李世民惊问。
“陛下,木城船已泊东辽狮子口,请陛下乘龙船进口子。”元帅尉迟恭道。
“什么?到达了东辽海岸?”
李世民十分诧异,看向了军师徐茂公。
徐茂公赶紧上前下跪,奏道:
“万岁,臣来请罪,臣罪该万死。”
李世民道:
“爱卿无罪,怎么要朕恕罪来?朕内心不明白,细细说来。”
徐茂公道:
“陛下恕臣之罪,方敢细奏。”
李世民说:
“恕卿无罪,详细奏于与朕知道。”
徐茂公道:
“臣该万死,只因早前陛下惧怕风浪,歇驾登州,臣与元帅设了个瞒天过海之计,让陛下安心渡海到东辽来。”
于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了,李世民听了大喜,说:
“哎,有这等之事,太好了,何罪之有,这是军师与元帅的大功劳,二位爱卿,快快请起!”
元帅尉迟恭又道:
“我先锋大军已经攻下狮子口,占了黑风关,请陛下下木城船,上龙船好进狮子口。”
李世民闻说言大喜,又说:
“既然坐木城船安稳,那就坐着木城船一路过去,岂不是更好?”
元帅尉迟恭说道:
“万岁有所不知,这狮子口很狭窄,只能容一船而过,木城船太过浩大,不能通过。”
于是,李世民等一班公卿下了木城船,乘龙船穿过狮子口,往黑风关而来。
李世民一行抵达了东海岸边,先锋张士贵四子一婿,身骑战马,引领一队兵士出关列队迎接。
将士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此时,关门两侧也早已整齐地排列着文臣武将。
五色旗帜在空中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有如一幅壮丽画卷。
五十万大唐人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黑风关。
马蹄声、脚步声和盔甲的碰撞声响成一片,将士们士气高昂,所过之处扬起漫天尘土。
再加上先前已经到达的前锋部队张士贵的十万兵马,如今共计有六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黑风关之中。
营帐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
营区内炊烟袅袅升起,士兵们忙碌地准备着膳食和防御工事,一片繁忙景象。
黑风关关府总衙大殿上,李世民坐在龙位上,军师徐茂公、元帅尉迟功、先锋总兵张士贵等一班文武,分宾坐定。
先锋张士贵出前跪奏道:
“承蒙皇上洪福,我军征讨东辽,势如破竹,接连攻克狮子口、黑风关,小婿何宗宪射箭击中番将戴笠篷,成功夺取狮子口,后又飞身跃马东海岸,以戟斩杀番将彭铁豹,占领黑风关,这些皆为小婿之功。”
李世民大悦,说:
“尉迟元帅,记了张爱卿功劳。”
元帅尉迟恭,拿出功劳簿,在上面画了两条红杠杠,分别记了功劳。
虽然如此,但尉迟恭心下却总有些纳闷:这张士贵女婿何宗宪,平常狗头狗脑的,怎么能成此大事,莫不是假冒来的?
李世民又说:
“张爱卿,你女婿何宗宪甚为骁勇,明日即点人马前去讨伐金沙滩。”
“是!”张士贵领旨。
是夜,李世民降旨各大臣摆宴饮酒。
喜欢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